中国与德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论文_郭正毅

郭正毅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自中德建交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逐渐加速,金融危机爆发后减速明显。中德贸易关系在发展速度、在各自贸易中的地位和商品贸易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特点。文中还分析了两国经贸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中德贸易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 德国 贸易关系 历程 现状分析

[作者简介] 郭正毅,上海电机学院教师,长期研究德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F1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76-03

中德两国建交四十年以来,建立了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目前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最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中德贸易都占中欧贸易量的近三成。作为外贸大国,两国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过程中,双方经贸关系正逐渐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一、中德贸易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从中德建交至1990年两德统一

随着中国加入联合国后国际地位的提高,1972年中国同社民党施密特领导的联邦德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开始起步,当年中德贸易额为2.7亿美元。随着两国交往的加深,领导人的互访频繁,签署了一系列的经贸协定,为两个贸易关系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外贸经营权逐渐放开,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贸易额逐年大幅增加,至198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9.9亿美元。这一阶段双边贸易的特点是中德贸易增长较快,但波动幅度较大。中国方面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而且逆差逐渐在增大。

(二)1991年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

1990年东西德实现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了中德贸易的全面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德贸易在大幅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加速,出口商品明显增加,双边贸易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从1994年开始,中国对德出口的增长率开始高于从德国进口的增长率,也高于中德贸易总额的增长率,进出口差额缩小,对德贸易逆差减少。1997年,我国对德贸易历史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实现了3亿美元的第一次贸易顺差。这表明,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强,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品也就越来越具有竞争力。2001年中德贸易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在双方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有了显著增加。

(三)2002年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关税等阻碍双边贸易发展的壁垒大幅下降,中国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德中贸易总额达到278亿美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阶段中国对德出口的增长率明显高于进口增长率,终于扭转了在对德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的地位,在2005年至2008年的统计数字中都显示中国处于明显的贸易顺差。 表1:中德双边贸易额统计2002-2012年 单位: 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差额年份进出口总额差额

2002278.0 -50.620101423.9 -62.9

20081150.1 33.320111691.6 -162.8

20091056.8 -58.420121611.3 -226.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

这一时期中德贸易的除了2002年外,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2年,中德贸易额占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40%,次年更达到近50%,以后逐渐回落到三成左右。2006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2008年,随着欧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越来越重视德国在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作用。

(四)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至现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世界进口需求的大幅度萎缩,对出口大国德国和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中德贸易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双边贸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按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尽管存在严重经济危机,中德双边贸易额达940亿欧元,已超过德美双边贸易额937亿欧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在欧盟之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尽管受到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双重影响,德中双边贸易还是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进出口总额按中国方面的统计为1424亿美元,增长率较上年达到了惊人的34.8%。2010年中国成为德国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1年德中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较2002年双边贸易额翻了五倍多。2012年,因受世界经济危机持续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影响,中德贸易再一次出现了下滑。在此阶段,按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对德贸易在2009年再次出现逆差后,逆差持续扩大,2012年中德贸易逆差额达到227亿美元,4年间扩大了近四倍。

二、中德贸易关系的特点

(一)中德贸易的发展速度的变化

1、就纵向比较而言,中德贸易发展速度一直较快,在中国进入WTO后高速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减速明显。表2 中德贸易发展速度的变化比较 单位:亿美元

项目贸易金额年均增长率贸易金额年均增长率贸易金额年均增长率

197820012002200820092012

出口额4.9297.5113.9%113.72591.7431.62%499.2692.28.6%

进口额11.83137.7211.3%164.16558.3522.63%557.6919.113.3%

贸易额16.75235.2312.2%277.881150.0926.72%1056.81611.311.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3年间,中德贸易金额由1978年的16.8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235亿美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率为12.2%。中国加入WTO后,中德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双边贸易额由2002年的278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1150亿美元,年均增速26.7%。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影响日益明显,各国经济进入衰退,中德贸易也开始减速。2012年,中国对德国贸易额增加到1611亿美元,在此期间的年均增速降至11.1%。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从1995年至2012年,德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速15.8%,同期德国整体出口年均增速为6.4%;自中国进口年均增速14.1%,同期德国整体进口年均增速为6.0%。

2、就横向比较而言,2000-2009年间中德贸易的发展不仅超过了中国外贸的平均增速,也明显快于中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贸易的发展速度,年平均增长率在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中是最高的,比中美高23.4%,比中日高52.6%。尽管中国与德国距离遥远,但中国作为推动世界需求的火车头之一,其作为德国的重要出口市场的地位已接近并超过了美国。

(二)中德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及之前,中德贸易额在德国贸易总量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和德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双边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

1、中国在德国对外贸易中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表3:德国对华出口和进口在德国总进出口中的比例变化(2001-2011年) 单位:亿美元

年份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德国对世界的出口对华出口占德国总出口比例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德国从世界的进口从中国进口占德国年度进口的比例

2001108.45714.21.9%176.94860.23.64%

2005263.49771.32.7%505.97798.26.49%

2008501.214466.93.5%755.911855.06.38%

2011902.914731.46.1%894.512548.97.13%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德国对中国出口数据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很快,从2001年至2011年增长了八倍多。中国在德国出口市场中占比逐年提高,对华出口从2001年的1.9%上升到2011年的6.13%。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发展速度也很快,占总进口的比例从3.64%上升至7.1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中国自2002年起成为德国在欧盟以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德全球贸易伙伴排名表中2002年首次上升至第10位。2009年中国在德国出口普遍重挫的情况下逆势上升,在主要出口伙伴排名中上升到第八位,在德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地中上升到第一位,凸显两国贸易的互补性。2012年中国为德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正在逐步替代荷兰和美国,并将在最近几年内最终超过法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德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保持稳定 德国在中国出口伙伴国中排名比较稳定,对德出口占中国年度出口总量的比例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3.5%,4.3%,4.3%和3.4%,德国保持了近40年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

(三)中德商品货物贸易结构逐渐发生着深刻变化

1、德国向中国出口一直以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但结构在改变

从德国出口中国商品结构看,德国向中国出口的长期以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的机械设备、汽车及其配件、电子电气产品为主,长期以来这三项产品占据德国对华出口的前三名,超过了德国对华出口商品的五成,2002年为54.5%,2012年为65.4%。在德国2012年对中国出口产品中,汽车及配件总额为193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29%;机械设备169亿欧元,占25%。德国是我国机械设备主要进口国,机械设备曾经有一个时期占我国每年从德国进口商品的90%以上,2012年降为25.7%。在机械产品比例下降的同时,汽车及其配件的对华出口上升速度很快,特别是豪华车。中国已超过德国本土成为德国豪华汽车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

2、中国向德国出口进一步向工业制成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集中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对德出口的产品中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有很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在21世纪初,中国出口德国产品大规模地从低价、低附加值的鞋、玩具及服装向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转移。根据中国海关2000年和2009年中国出口德国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我国出口德国的轻工产品,所占对德总出口的比例从8.1%降至3.5%,食品从4.5%降至2.9%。同期我国出口德国的机械、电子产品和运输工具占比从41.5%,增加到52.6%。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纺织品一直是我国对德出口的重要产品,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2000年为12%,2012年升至20.5%。中国对德国办公机械、数据处理设备出口额近年也大幅度增长。

三、中德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中德两国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高层互访频繁,各个层次的交流深入开展,在地缘上没有利害冲突,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应该还要看到,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问题还是存在,有的还很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出口高技术产品越来越多,中国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以前由德国产品垄断的领域,德国出口企业越来越感受到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知识产权的纠纷也不断增多。德国企业重视技术开发,也很重视专有技术的保护。商品仿冒和技术剽窃虽然不是如德方宣称地那样普遍存在,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近年受到德国经济界强烈批评,也成为两国间经常争议的问题。

贸易逆差问题-两国在贸易统计上存在长期争议。按中国方面的统计,中国在对德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近年仅在2005-2008年间出现了顺差,并且金额很少。按照德方的统计,德国在对中国的贸易中自1989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而且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导致中德贸易统计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德国进口货物统计按照原产地国原则,如香港地区从内地进口再转出口到德国的货物也算成中国出口。除了转口贸易,海关计价标准差异、汇率波动和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造成的统计差异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大的差异率,使双方的统计数据往往不具有可比性,并导致对双方贸易平衡问题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欧盟的贸易保护倾向问题 欧盟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欧盟委员会负责管理成员国与第三国的贸易关系。欧盟委员会为保护部分成员国或特定行业的利益,经常会采取一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限制进口,近年来针对中国的采取的保护手段越来越多。中国除了加强协调和磋商,还应重视德国在欧盟内的作用,推动欧盟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和一些对华不合理的限制,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四、中德贸易关系的发展前景

密切的经贸关系是建立在两国良好的国家关系基础上的。中德两国政治关系长期良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经贸大国有相似的全球利益,领导人互访频繁,2011年两国更建立了政府间年度磋商机制。两国应利用现有机制,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环保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各自优势明显,德国在很多领域内的技术与资本优势将是德国长期竞争力的核心,同时德国也大量需要中国提供的商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德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提升合作的潜力和创造更多贸易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 宋坚.中德经贸关系回顾及新世纪以来的特点、问题和前景[J]. 2011年

2. 栾文莲.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38期

3. 孙楚仁,沈玉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1981-2007[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7期

4. 史世伟.中德贸易关系的回顾、现状与前景.中德经贸关系研究[J].2013年

5. 李夏玲.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与特点[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

6. 商务部驻德国经商处.金融危机前后德国货物贸易和中德贸易动态及其启示

7.商务部网站.国别数据网-贸易报告-德国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8.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 德国统计年鉴https://www.destatis.de

9.商务部综合司网站.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cbw/

(责任编辑:张 曦)

Reviews and Analysis on the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Guo Zhengyi

Abstract:The trad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since they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bilateral trade has been expanding steadily and gathering spe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slowed down becau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bilateral trade structure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This thesis also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trad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 China; Germany; trade rel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situation analysis

论文作者:郭正毅

论文发表刊物:《学术月刊》2013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中国与德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论文_郭正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