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妮,杨红荃[1](2022)在《面向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研究——基于泛在化的品质化发展角度》文中研究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泛在化学习逐步融入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领域并产生深刻变革,基于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给予了培训方法论指导,助推了面向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的品质化发展。文章首先通过分析泛在化职业培训优势及价值体现,为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向品质化发展提供可行性和必要性支撑;其次深度剖析企业兼职教师泛在化职业培训多维需求为培训品质化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外部驱动和关键支撑;最后借助泛在支持体系从需求调研、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评价四方面进行了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品质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闫辉霞[2](2021)在《基于多元智能化理论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多元智能化理论注重个体化差异,强调多元化,顺应当下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该理论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并根据日常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能够为大学公共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锐杰[3](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聂强,聂蕊[4](2021)在《基于类型特征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改革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评价是牵引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评价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改革是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学生评价改革的难点堵点,应从设计"五化一体"可持续发展评价机制、构建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学生评价改革理论模型和探索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动态自适应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破解当前学生评价面临类型特征弱化、价值取向窄化、评价方式虚化等难题,赋能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程清明[5](2021)在《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合理认识高考,正确认识人的智能,客观了解自身智能情况,结合职业发展需求找准努力方向,在入学之初形成正确的人才发展观,重视相关能力培养,实现人尽其才。

任淑红[6](2021)在《多元智能理论给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元智能化理论提出每一个人至少拥有八项智能,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存在任何一种智能水平的高低,仅仅是一种智能范畴的差别。文章主要是通过从多元化智能理论的人才智力观、教学观、评估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方面来对其展开了分析,认为在从事职业教育的培养和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和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差别性,形成一种科学的人才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游明伦[7](2021)在《人的心灵成长:新时代高职教育创新驱动一流发展的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的本质及其终极价值在于点亮人的智慧光芒,促进人的心灵成长,帮助和促进人的精神的圆满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来看,"双高"视域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把"促进人的高素质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把心智技能培育作为"铸魂育人、卓越成才"的重要内容及其核心质量标签。基于此,新时代高职教育"时代新人"的培养必然呼唤新的教育实践及其理论创新。反思高职教育实践及其发展历程,因受"工具理性"扩张的利益驱动影响,其在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高职教育价值取向偏离完整的人的教育方向,以及心智培育与心灵成长生态环境及其机制缺失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职教育走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及其路径选择。对此,文章基于人的心智培育及其心灵成长的视角,重点从"新时代教育变革:时代新人呼唤心智觉醒的一流高职教育" "人的心智培育缺失:高职教育走向一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工具理性扩张加剧:高职教育实施创新驱动一流发展的隐忧" "强化心灵教育变革: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一流发展的新思路"四个方面,就新时代高职教育如何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一流高质量发展进程进行深入浅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究。

陈斌蓉[8](2021)在《多元智力发展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与实践》文中指出文章通过分析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探讨如何将该理论运用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并且在湖南某高职院校高速铁路乘务专业学生中实施。通过实践证明,教育者针对课程内容、高职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风格和智力发展,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不仅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其他智力的发展。

杨玥[9](2021)在《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过去四十余年,以办公或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新城园区建设是中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的关键部分,正逐步从关注单一经济增长目标的产业集聚地向关注综合发展目标的复合功能都市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并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发展,科创园区成为未来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其“产”的发展离不开“城”“创”这两个关键要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代表我国最新园区发展趋势,经历了政府规划、房地产开发、城中村自发嵌入等不同主体主导下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发展过程。其汇集了多类型科创园区及创新平台,依托杭州数字经济优势、社区共生资源、西溪湿地生态、老余杭仓前文脉,是创新要素集聚、多元功能混合、园区社区并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共赢的新城代表,是研究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的典型范本。本文以衡量科创园区发展的“科创企业发展”反映“产”,以衡量城市用地功能混合的“职住关系”反映“城”,以衡量创新资源的“高校创新力”反映“创”,通过分析职住关系、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的关联,来研究“产”“城”“创”的关系,进而从“产城创”融合角度展开对大走廊科创园区发展的研究。采用多元数据包括科创企业发展数据、基于位置服务的职住大数据、高校创新资源数据、地理空间数据,运用统计学回归、案例研究等方法。首先,研究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和空间特征。然后,从企业聚集程度、发展规模、创新能力、经营状况、综合实力选择科创企业发展指标作为因变量;从职住平衡指数和通勤距离选择职住关系指标,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实力、学术影响、产学合作选择高校创新力指标,作为两组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职住关系、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的关联性。最后,选择大走廊“阿里系”园区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梦想小镇,从园区科创企业发展、职住关系、及其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案例剖析。研究结论:“产城创”融合为未来科创园区提供了极具活力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激发科创园区活力、实现新城综合发展。“产”“城”“创”之间存在关联性,职住平衡和高校创新资源溢出有利于促进科创园区企业发展。本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从“产城创”融合角度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科创园区发展,及时总结我国科创园区发展的智慧和新鲜经验,为未来园区和新城实践提供参考,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文[10](2021)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二、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研究——基于泛在化的品质化发展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泛在化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优势分析
    (一)泛在化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的非物质空间性
    (二)泛在化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的正外部性
    (三)泛在化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的人本性和情境性
二、泛在化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价值体现
    (一)以提升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供给为核心价值
    (二)以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为根本价值
    (三)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为目标价值
三、基于泛在化建设的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需求分析
    (一)方向引领:分类与精准培训需求
    (二)外部驱动:科技研发与创新需求
    (三)关键支撑:教学专业化建设需求
四、基于泛在化的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职业培训品质化提升路径
    (一)调研培训需求:深度挖掘多元主体诉求以保证培训精准化
    (二)优化培训方式:以泛在学习为核心实现培训长效性
        1. 培训场域。
        2. 知识与资源获取。
        3. 学习共同体。
    (三)管控培训过程:智慧管理集训资源以增进培训合理性
        1. 培训资源管理。
        2. 培训资源调配。
    (四)改进培训评价:嵌入多维发展式机制加强培训科学性

(2)基于多元智能化理论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所存在的弊端
    1.1 教学模式单一
    1.2 教学缺乏融合性
    1.3 忽略了学生差异性
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2.1 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体系
    2.2 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式
    2.3 教学内容多样化
3 结束语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4)基于类型特征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改革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现状分析
二、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生评价问题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方式虚化
    (二)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弱化
    (三)学生评价价值取向窄化
三、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构建“多元多维多方”动态自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基于多元智力理论,设计“五化一体”可持续发展评价机制
        1. 搭建“多元化”主体评价平台,撬动学生全面发展
        2. 设计“多维化”评价内容,打造多元成才的教育生态
        3. 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推动职教改革的纵深发展
    (二)基于入职匹配理论,搭建基于类型特征的学生评价改革理论模型
        1.“四维”增值评价赋能职业发展“全周期”
        2.“五观”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3.“三要素”引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三)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构建动态自适应高职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1. 树立职业生涯发展“全周期”的评价理念
        2. 构建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动态自适应评价指标体系
        3.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动态自适应学生评价质量提升的建议

(5)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合理认识高考
二、正确认识智能
    (一)个体智能存在差异性
    (二)不同范畴的智能是可以培养的
    (三)不同历史时期对智能的需求是不同的
    (四)个体智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五)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六)个体智能的衡量具有复杂性
    (七)个体智能的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三、对学生入学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自己的潜在智能分布
    (二)发挥优势智能,提升弱势智能
    (三)把智能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四)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五)注重能力发展
    (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6)多元智能理论给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多元智能的性质
    (一)相对独立性
    (二)组合性
    (三)情景性或实践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引发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
    (一)社会智力观
    (二)课堂教学观
    (三)评价观
    (四)学生意识
四、在教育改革中运用多元化智能理论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二)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结语

(7)人的心灵成长:新时代高职教育创新驱动一流发展的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时代教育变革:时代新人呼唤心智觉醒的一流高职教育
三、人的心智培育缺失:高职教育走向一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一)心智培育的核心地位缺失
    (二)“心智品质”培养存在机制缺失
    (三)环境的灵性意义建构缺失
    (四)智慧人才培养思想缺失
四、工具理性扩张加剧:高职教育实施创新驱动一流发展的隐忧
五、强化心灵教育变革: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一流发展的新思路
    (一)把心灵成长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新目标
    (二)正确认知灵性教育人才培养特征
    (三)科学构建以灵商为核心的心灵成长培养体系

(8)多元智力发展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MI理论的内涵及其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启示
    2.1 MI理论的内涵
    2.2 树立四个教育观念
3 多元智力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程整体设计
    3.2 单元教学设计
        3.2.1 教学分析
        3.2.2 教学策略
    3.3 教学实施
        3.3.1 课前-探究学习
        3.3.2 课中-强化
        3.3.3 课后内化-强身心
    3.4 考核评价
        3.4.1 考核模式
        3.4.2 考核分值及内容
    3.5 成效
    3.6 讨论
4 结束语

(9)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作为城市经济增长极的产业园区发展面临转型
        1.1.3 科创园区已成为创新驱动背景下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1.1.4 “互联网+”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在长三角的重要战略地位
        1.1.5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是“产城创”融合发展的新城代表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科创园区
        1.4.2 “产城创”融合
        1.4.3 “互联网+”新兴产业
        1.4.4 多元数据
    1.5 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对象
        1.5.3 研究方法
        1.5.4 论文章节安排
        1.5.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构建
    2.1 科创园区由来及发展历程
        2.1.1 国外园区发展历程
        (1)“产”一元孤立发展阶段
        (2)“产城”二元复合发展阶段
        (3) “产城创”三元关联发展阶段
        2.1.2 国内园区发展历程
        (1)“产”一元孤立发展阶段
        (2)“产城”二元复合发展阶段
        (3)“产城创”三元关联发展阶段
    2.2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相关研究
        2.2.1 科创园区发展研究
        (1)机制路径研究
        (2)影响因素研究
        (3)评价指标建立
        (4)空间规划布局
        2.2.2 “产城创”融合相关研究
        (1)产城融合
        (2)职住关系
        (3)产学合作
    2.3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相关研究中运用的数据方法
        2.3.1 多元数据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运用
        2.3.2 科创园区发展常用量化研究方法
    2.4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当前实践探索
        2.4.1 科创园区规划与实践发展趋势
        2.4.2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践与研究
    2.5 文献研究评述与启示
        2.5.1 文献研究评述
        2.5.2 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6 研究框架构建
        2.6.1 研究假设
        2.6.2 “产城创”指标选择
        (1)以“科创企业发展”反映“产”
        (2)以“职住关系”反映“城”
        (3)以“高校创新力”反映“创”
        2.6.3 研究思路
        2.6.4 研究框架
    2.7 本章小结
3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与空间特征研究
    3.1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阶段演绎
        3.1.1 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独立组团发展起步阶段(2007 年以前)
        3.1.2 以科技城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发展加速阶段(2007-2011 年)
        3.1.3 以创新为重点的科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阶段(2011-2016 年)
        3.1.4 “产城创”融合发展的科创大走廊阶段(2016 年至今)
    3.2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空间分布分析
        3.2.1 科创园区空间
        3.2.2 居住区空间
        3.2.3 高等院校空间
        3.2.4 科研院所空间
        3.2.5 综合交通体系
    3.3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特征归纳
        3.3.1 混合性
        3.3.2 创新性
    3.4 本章小结
4 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关联性量化研究
    4.1 研究概述
    4.2 研究数据
        4.2.1 科创企业发展数据
        (1)指标选择依据
        (2)数据采集
        (3)数据结果和指标确定
        4.2.2 基于位置服务的职住大数据
        (1)LBS数据采集
        (2)职住关系指标确定
        4.2.3 高校创新资源数据
        (1)指标选择依据
        (2)数据来源和指标确定
        4.2.4 地理空间数据
    4.3 研究方法
        4.3.1 核密度分析
        4.3.2 偏最小二乘回归
    4.4 “产城创”指标分析
        4.4.1 科创企业发展指标分析
        4.4.2 职住关系指标分析
        (1)职住平衡指数分析
        (2)职住通勤距离分析
        4.4.3 高校创新力指标分析
    4.5 职住关系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
        4.5.1 回归分析步骤
        4.5.2 回归分析结果
    4.6 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
        4.6.1 回归分析步骤
        4.6.2 回归分析结果
        (1)高校创新力与科创园区企业发展关联性分析结果
        (2)不同类型高校创新力与科创企业发展关联性对比分析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大走廊“阿里系”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案例研究
    5.1 研究概述与案例背景
        5.1.1 研究概述
        5.1.2 案例背景
    5.2 “阿里系”园区科创企业发展
        5.2.1 园区空间布局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空间布局
        (2)梦想小镇空间布局
        5.2.2 园区科创产业发展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科创产业发展状况
        (2)梦想小镇科创产业发展状况
    5.3 “阿里系”园区职住关系
        5.3.1 园区周边业态分布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周边业态分布
        (2)梦想小镇周边业态分布
        5.3.2 园区职住通勤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职住通勤分析
    5.4 “阿里系”园区与高校融合发展
        5.4.1 园区与高校空间分布关系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与高校空间分布
        (2)梦想小镇与高校空间分布
        5.4.2 园区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1)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2)梦想小镇与高校创新力融合分析
        (3)梦想小镇职住通勤分析
    5.5 科创园区“产城创”融合发展路径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大走廊经验对未来科创园区发展的建议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局限
    6.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2 大走廊科创园区企业创始人和工作者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3 大走廊居住区居民访谈记录整理
    附件4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SCI)上的文章
    附件5 相关研究已发表于Land(SSCI)上的文章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研究——基于泛在化的品质化发展角度[J]. 陈燕妮,杨红荃. 职教论坛, 2022(01)
  • [2]基于多元智能化理论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闫辉霞. 海外英语, 2021(22)
  •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4]基于类型特征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改革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聂强,聂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8)
  • [5]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启示[J]. 程清明.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09)
  • [6]多元智能理论给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 任淑红. 科技风, 2021(23)
  • [7]人的心灵成长:新时代高职教育创新驱动一流发展的新路径[J]. 游明伦. 铜仁学院学报, 2021(04)
  • [8]多元智力发展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与实践[J]. 陈斌蓉. 海外英语, 2021(13)
  • [9]基于多元数据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城创”融合发展研究[D]. 杨玥. 浙江大学, 2021(01)
  • [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设计研究[D]. 张文文. 西南大学, 2021

标签:;  ;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