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模型的民办幼儿园环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模型论文,环境论文,SWO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稿件编号:201411240006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实际行动,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持续增加,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也急剧增加。据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已有13.35万所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7.22%,[1]为民办幼儿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2]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民办幼儿园在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困扰。SWOT模型是目前管理学中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寻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有效分析工具。本文拟利用SWOT模型,对民办幼儿园现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要素分析,以为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有效管理和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SWOT模型简介 SWOT模型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该分析方法能够较客观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的现实境况,因此它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不同场合,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其中,"S"代表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代表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代表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外部环境所构成的威胁(Threats)。 SWOT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先进行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外部机会分析和外部威胁分析;然后进行组织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的内部优势和内部劣势分析;最后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选出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3] 如图1所示,SWOT模型直观、易于操作、分析客观,因此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甚至个人自我分析等多个领域。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园所性质、投资方式、机构特点等,决定了运用SWOT模型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其环境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寻找到对其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的方法和策略。 图1 SWOT分析矩阵 二、民办幼儿园外部环境分析 民办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也包括其所面临的行业规范、行业运营、行业培训与指导等行业内部因素。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既可能以正向的力量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也可能作为负向的影响制约幼儿园的发展。借助SWOT模型对民办幼儿园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我们清楚地发现民办幼儿园正在面临的威胁与困境,也有利于为民办幼儿园找到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有的放矢地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一)民办幼儿园外部机会分析 在政治法律方面,良好的宏观政策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国家针对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颁布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等,为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法律方面的支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从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提出“两条腿”办教育的方针,到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明确国家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十六字方针,即“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再到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均从政治法律层面保障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社会中的同等地位。民办幼儿园作为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享有与之相关的基本权利。第二,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其中对民办幼儿园的性质、地位、经济补偿等也给予了特别规定。例如,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如福建省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贵州省对民办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免征营业税等。[4]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宏观政策,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更为宽广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在社会需求方面,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加快,进一步拉动了社会对民办幼儿园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此带来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数量的激增。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到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7%,比2005年增加47.73%。与此同时,0~5岁流动儿童规模为981万,占流动儿童总数的27.4%,比2005年增加38.5%。[5]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迅速增加的态势以及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决定了这些儿童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是:有学前教育需求的适龄儿童不断增加,但大多数公办幼儿园由于资源有限通常只针对本地居民儿童。[6]可见,在当前国家投入有限,公办幼儿园在短时间内很难大量增加的现实境遇下,社会对民办幼儿园必然产生刚性的学前教育需求,从而为民办园在幼教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提供了现实机遇。 在人口方面,学前适龄儿童人口持续增加的现实,也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继续发展的空间。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中0~6岁儿童约为1.3亿。2014年国家新实施的“单独二胎”政策将会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有人口专家指出,从2008年起,我国开始出现第四个生育高峰期,这将会持续十几年,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后,全国每年将新增100万新生儿。[7]这都势必会带来入园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即是供给能力和供给量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8]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7.5%,这意味着我国仍有32.5%的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而在此问题上,仅仅依托公办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也就为民办幼儿园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空间。 (二)民办幼儿园外部威胁分析 首先,与民办幼儿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大大限制了我国民办幼儿园整个行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一共出台了有关幼儿教育的专门文件58部,但针对民办幼儿园的文件却屈指可数。即便是针对民办幼儿园的也多是“意见”或“通知”性的文件。这些文件的法律地位不高,大多是部门法规,有些文件的出台甚至缺少统筹考虑。[9]这就为一些不符合规定、缺乏专业品质保障的民办幼儿园进入幼教市场提供了方便,从而给已有的规范性民办园带来了极大的干扰,造成了民办幼教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扶持性政策的态度与支持差异显著。已有调查显示,37.10%的民办园从来没有得到来自政府的支持,在农村这一比例甚至更高。[10]各级政府因为缺乏对民办幼儿园的整体规划,随意性强,自由度大,导致民办幼儿园布局混乱、模式雷同、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对民办园的抱怨和不满远远高于公办园。不良的外部评价和负面问题的多方呈现,使得外部的宏观环境很不利于整个民办幼儿园行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筹资困难,资金有限且来源单一。与由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其资金来源由举办者负责筹措。[11]虽然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得民办幼儿园获得了一些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办幼儿园的歧视。比如,银行考虑到民办幼儿园的成本、受益和风险不对称,为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会提高贷款门槛,限制贷款金额,提高贷款利率等,从而使民办幼儿园对于银行贷款“可望而不可即”。与此同时,国家对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性经费支持十分有限。有关数据显示,每年每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平均接受县区政府、教育部门的补贴为1144.26元;城市、县镇、农村民办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占幼儿园经费来源的80%以上,区县政府、教育部门的补贴仅占其经费来源的1.55%;23.6%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经常面临收支不平衡、收入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窘境。[12]由于资金来源不稳定和不充足,民办幼儿园对自身的发展常常缺乏信心,并伴随着强烈的危机感。 再次,从民办幼教行业的内部发展来看,各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收费、师资、课程等方面。有的民办幼儿园以低价吸引生源;有些民办幼儿园为了抢生源,一味迎合家长,开设各种特色课程等。[13]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比较集中的地区,各幼儿园之间为抢生源会互相“拆台”,为抢优秀教师会互挖“墙角”,甚至有个别园采用极端的违规方式争夺有限的市场,导致民办幼儿园之间竞争无序,由此威胁到整个民办幼儿园行业的发展。 而从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冲击来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存在着先天的不平等,[14]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办幼儿园的地位远不如公办幼儿园。虽然我国早已确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发展思路,强调“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但在实际发展中,民办幼儿园很难享受到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待遇。例如,政府仅仅对一些公立幼儿园制定政策监管并对他们进行资金的投入,对于民办幼儿园,政府部门几乎没有资金投入。[15]这自然使得“先天不足”的民办幼儿园后天更弱。二是民办幼儿园的影响力和作用远不如公办幼儿园,没有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公办幼儿园不仅拥有政府的投入,拥有带编制的、有专业背景的、更为稳定的教师队伍,还拥有各级各类部门的监管和教育教学的指导。这些优势自然容易赢得大家的信任,特别是幼儿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更信赖公办幼儿园。因此,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公办幼儿园是其长期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三、民办幼儿园内部环境分析 民办幼儿园内部环境(内部条件)指民办幼儿园能够加以控制的内部因素,是民办幼儿园经营的基础,也是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依据。民办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制定及发展策略的选择不但要“知彼”,即客观地分析民办幼儿园的外部环境,而且要“知己”,即对幼儿园内部的资源、实力及核心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对民办幼儿园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民办幼儿园目前的能力状况,明确民办幼儿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使选定的发展战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开或克服幼儿园的劣势,最终使民办幼儿园走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幼儿园内部优势分析 在管理体制方面,民办幼儿园拥有较强的自主性。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在管理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自筹资金处理权、办学经费使用权、招生自主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确定权、教学人员的聘用权、教职工的考核权和报酬分配权、教育教学自主权等。公办幼儿园在管理方面受到政府等上级部门的限制,民办幼儿园则奉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原则,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注重效率和效益的提高。[16]多种自主权的拥有可以使民办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灵活地依据幼教市场和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及时调整幼儿园的发展战略,以优质和灵活多样的服务赢得社会及家长的认可。例如,在园内设备采购方面,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幼教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园内设备,公办幼儿园则需要逐层上报、请示,政府部门还要通过多方面的审核才能将审核的结果和意见反馈给公办幼儿园。这个过程不仅周期长,头绪多,而且经费使用有限,设备采购受限,效率低下。 在组织结构方面,民办幼儿园的组织结构缜密,任务具体,职责分明。我国民办幼儿园多属于中小规模的幼儿园,其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职能结构。这种职能结构的优点在于:组织内部分工细密,任务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具有明显的界限,可以专心从事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17]这种直线式职能结构同时稳定性较高,当外部环境变化不大时,幼儿园组织内部容易发挥集团效率。公办幼儿园则多由政府及教育部门监管,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组织内部之间竞争力强,设备和人员配置容易出现重复,增加幼儿园的管理成本,同时组织内对集权与分权关系较为敏感,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削弱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18] 在用人机制方面,民办幼儿园更为灵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定招聘计划方面,民办幼儿园不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可以直接根据幼教市场对教师的需求及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公办幼儿园的招聘计划则由教育部门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因此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更能灵活地招收到不同需要的教师,包括一些有能力但在公办园缺乏发展机会的优秀教师。二是在选聘员工方面,民办幼儿园采用的是“量才录用,按劳取酬”的民营企业选聘原则。它们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应聘人员,应聘人员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水平选择幼儿园及园内的不同岗位,应聘方式灵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在引进师资方面,由政府根据事业单位的程序统一进行选拔,选拔的标准常常只考虑幼儿园自身的需求而忽视了应聘人员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公办幼儿园通过统一标准选拔的员工多具有普遍性,特殊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很难通过选拔被发现和引进。 在服务方面,民办幼儿园拥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民办幼儿园在幼教市场中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幼儿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购买者。[19]相比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能够实施更细微周到的保教管理,组织更具特色和多样化、个别化的家园互动活动,提供诸如延长在园时间、开设寒暑假班等多种服务形式,以满足不同家长的特殊需求。 (二)民办幼儿园内部劣势分析 在管理体制方面,大多数民办园存在着管理体系的不健全。虽然我国幼儿园管理实施的是园长负责制,即园长直接负责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但在实际运行中,民办园的园长多为投资者,民办园的管理多为投资者的管理,加上规模多属于中小型幼儿园,管理中多采用直线式管理模式,很容易带来管理者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过度使用。特别是部分民办园的管理者是非幼教工作人员,办园思想不端正,以盈利为目的,把办幼儿园当作赚钱的途径,忽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含义,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造成幼儿园管理混乱,发展后劲不足。[20]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理念常常会有问题,教育决策随之呈现随意性和非专业性,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很容易因意见不一而发生矛盾,从而限制和制约了民办幼儿园的更好发展。 在师资队伍方面,与公办园相比,民办园教师流动频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21]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低于公办园。[22]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本就工资待遇低、福利保障少、工作时间长、工作投入与所获得的报酬不成比例,而有关调查显示,高达72.8%的民办园教师表示受雇的幼儿园并未为其办理“五险一金”,同时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的薪金福利与教师的工龄挂钩、以工资作为押金等现象。[23]民办幼儿园在聘用教师时使用的是劳务合同。这种合同制的聘用形式也使得幼儿园和教师之间约束性弱、稳定性差,再加上近几年公办园招考有编教师力度的增大,民办园教师一旦通过招考,就会流动到公办幼儿园。此外,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也是她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教师特别是民办园教师就会选择放弃幼儿园的工作。 在收费方面,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缺乏规范性。与公办园由物价部门按照园所级别审批定价不同,民办幼儿园实行的是市场调价。由于政府对民办园的财政投入较少,民办园除了自己要承担多种项目的办园成本之外,还要不断扩大资金,拓展幼儿园的服务项目和提高办园质量。这就导致民办园之间因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的不同而带来收费价格的差异:部分声誉高、设施条件较好的民办园收费十分昂贵,而部分民办园却为了吸引生源不惜降低应有的基本标准,严重影响了其保教质量,结果导致“贵族民办幼儿园上不起,廉价民办幼儿园不敢上”的现实局面。这种收费标准的非规范性和差异性,也自然会导致家长产生“民办园不规范、质量无保障”的心理,以至于“挤破头”也要想办法让孩子进入“收费低、质量好”的公办幼儿园,这对不同层级的民办幼儿园都会带来负面的招生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民办幼儿园因过于强调特色课程而常常处于“难以处理好幼儿全面发展和定向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困境。受急于收回办园成本的经济诉求驱使,较多民办幼儿园引进了各式各样的特色课程,例如奥尔夫音乐课程、蒙台梭利课程、数理逻辑课程、双语课程等。他们希望通过设置特色课程来吸引家长的关注,以提高幼儿的入园率,同时也为提高幼儿园的收费找到说服家长的依据。但实际上,很多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对这些特色课程缺乏实质性的理解与掌握,很多特色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一些民办幼儿园甚至根本不具备开设特色课程的条件,致使所谓的特色教育往往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对幼儿的发展反而起到阻碍作用,[24]“小学化”问题长期存在。 四、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民办幼儿园发展对策 由于不同的环境需要有不同的活动与之匹配,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民办幼儿园就应该改变办园理念,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发展策略。而当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策略改变后,其自身能力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才能保证发展策略的实施。根据上述对民办幼儿园环境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如表1所示的SWOT分析矩阵。 (一)增长型发展策略(SO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优势条件和机会环境状态时,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发挥幼儿园内部优势。 第一,应继续支持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规范发展,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地位。在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和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应肯定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贡献,引导民办幼儿园在规范发展中逐步提高自身在幼教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民办幼儿园应及时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有的放矢地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幼儿园管理者应结合当前的国情和幼教市场的需求,合理制定幼儿园的发展计划,保证其在幼教市场中的稳定发展态势。第三,政府应合理布局并引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在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指引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政府应用“有形的手”去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实际发展水平,合理布局和规划民办幼儿园的协调发展,防止出现民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或严重不足。 (二)转型升级发展策略(WO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劣势和机会环境状态时,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来弥补幼儿园自身的缺失 第一,民办幼儿园应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动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民办幼儿园应积极建立与地方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良好关系,主动向这些部门多咨询、多汇报、多交流,并接受这些部门的合理管理与方向指导,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第二,政府应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减少其师资频繁流动的比例。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并落实民办园教师的相关政策,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协助民办园解决好教师的资历认证、职称评定和晋升等问题,保证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同等地位。第三,民办园应规范内部管理,保证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评估,规范民办园内部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民办园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 (三)多元化发展策略(ST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优势条件和威胁环境状态时,各地方政府及幼儿园管理者应以其自身的实力来正面回击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并慎重而有限度地利用幼儿园自身的优势。 第一,政府应完善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政策,降低民办园的办园成本。为促进民办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民办园的扶持政策,如加大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支持与奖励,加强对农村留守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幼儿教育的资助,降低或免收城市民办园的租赁费用和税收比例,加强对城乡流动儿童教育的资助。第二,政府应实施竞合战略,协调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关系,加强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合作。各级地方政府应发挥统筹和宣传引导作用,使社会、民众和幼儿园认识到,公办园与民办园都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是合作、互补关系,而不仅仅是竞争关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利用自身的力量加强民办园与公办园之间的合作与联系,通过引导民办园与公办园、其他企业或组织等的合作来获得竞争优势,并使竞争各方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第三,民办幼儿园应以提升保教质量为发展重心,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民办幼儿园在外部环境的支持下,应将提升自身的保教质量作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获取社会各方面的尊重与认同,进而由内至外地提高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防御式发展策略(WT策略) 当民办幼儿园处于劣势条件和威胁环境状态时,各地方政府及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制定发展策略时,要尽量降低威胁和自身弱点带给幼儿园的负面影响。 第一,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完善和细化相关的发展政策,给民办幼儿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属于非财政性事业单位,因此各级政府应按照非财政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落实好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财政投入方面,应给予民办幼儿园更多的支持与投入。第二,应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民办教育联盟。教育联盟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急需的多元资源,为管理者提供针对性的发展决策,提高管理效率,达成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第三,民办幼儿园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的长期合作,通过与高校创建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与高校合作,一方面可以为民办园引入优秀的师资力量,提高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减少额外成本,并为民办园的持续发展把握好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实践的场域,提高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民办幼儿园面临着“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同在,内部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现实境遇。这一方面要求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对幼教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根据内外部的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发展提供宏观政策支持和必需的财政投入,并在教育质量的指导和监督方面提供具体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市场与政府的合力作用下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SWOT模型的民办幼儿园环境分析_幼儿园论文
基于SWOT模型的民办幼儿园环境分析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