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种植业的规模经济_单位成本论文

种植业土地规模经济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种植业论文,经济问题论文,土地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种植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衡量的标准是全员生产率水平。生产中单位生产成本最低则全员生产率最高。伴随土地规模经营的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将保持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土地的规模经营与农村机械化是同步,农村机械对劳动力有很强的替代性。因此,替代要素之间低成本的选择对生产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是必然的。在一定的技术与社会经济水平条件下,生产单位还要对非替代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各生产要素达到充分使用。本文在保证土地产出率的前提下,从农业机械与劳动力的替代出发,低成本选择生产作业方式,进而确定土地规模与作业方式的最佳配置。

一、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替代原理

一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之间的合理配置比例,既定的社会经济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的成本。在种植业生产中,各规模要素之间在技术上存在着客观的数量比例关系。例如,一台“洋马”联合收割机配置3个劳动力和150—200亩耕地。 这种技术性比例关系是由规模要素的内在技术性能和作业特性决定的。在各规模要素的数量比例为技术最佳的前提下,通过比较畜力作业方式与中等农机化作业方式的采用成本,可以作出最低成本的替代选择。

作业方式采用成本包括农机设备的年运营成本及其配置的劳动力成本,如图1所示。 农机设备年运营成本曲线的斜率是由农机设备的适种面积及其年运营成本共同决定的。年劳动力成本曲线反映农机设备配置的劳动力年成本。农机设备水平越高,设备的适种面积越大,对劳动力的替代越强。当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年采用成本曲线上升越慢,即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越小。反之,年采用成本曲线上升越快,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越大。

图1

生产单位作业方式选择如图2所示。 成本曲线在纵轴的截距为其固定成本,不同作业方式的成本曲线随土地规模发生不同变化。生产者会在最低成本OABC上进行生产。Q[,1]是采用中等机械的临界规模,Q[,2]是采用高级机械的临界规模。当劳动力成本上升,三种方式的采用成本曲线都会上升,但是畜力作业方式成本曲线上升最快,中等农机作业成本曲线次之,高级农机作业成本曲线上升最慢。此时采用机械设备的临界规模变小。另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过程又是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它将导致现时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当现时的土地经营规模达到机械设备采用的临界规模时,相应的机械设备就会得到普遍采用。

至此,从经济角度(即成本最低)出发得到结论:在土地、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数量比例是技术最佳的前提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引发劳动力转移,导致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引起农业生产机械化。

图2

二、既定作业方式下,土地适度规模的决定

根据上述分析,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生产单位经营会以成本最低的作业方式进行。但是上述分析只考虑了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成本及它们之间的替代,临界规模只是说明在当生产单位土地规模超过临界规模,中等农机设备年作业成本已经低于畜力年作业成本,机械设备对劳动力的替代是合理的。但是并不说明土地与劳动力、机械设备的配置也是合理的。那么,在既定的作业方式下,从全员生产率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可变投入的成本,生产单位经营的最佳土地规模应是多少呢?

假定生产单位的土地生产率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对单位产品成本与土地规模函数关系的考察,可以获得生产单位的土地适度规模。土地生产率的保持是在既定的机械设备水平下,随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通过增加劳动力配置实现的。首先,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的构成。生产成本分为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机械设备的基本年折旧额和基本年维持费用构成固定成本。年劳动力成本、年土地成本、年机械设备随土地规模变动的折旧额、维护费和燃料费以及年可变投入成本构成可变成本。其次,单位产品成本与土地规模关系见(图3)。

图3

第Ⅰ区间,生产在适种面积内,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保持不变,平均固定成本下降。

第Ⅱ区间,生产超出适种面积,单位产品成本仍在下降。设备超负荷生产,设备折旧率上升且设备对新增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为保证土地的产出率,新增土地面积配置的劳动力数量上升。但是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幅度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上升幅度。

第Ⅲ区间,生产超出适种面积,单位产品成本开始上升。设备折旧率上升且劳动力配置数量递增,导致单位可变成本上升幅度超过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幅度。

第Ⅳ区间,生产超出适种面积,单位产品成本稳定上升。新增土地面积已经完全超出设备的生产能力范围,新增土地的劳动力配置又恢复到畜力作业方式的技术比例,单位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远小于单位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

因此,在既定的机械设备水平与保证土地生产率前提下,农户的生产在Q[,e]点单位产品成本最低,全员生产率最高,规模经济最佳。 土地规模Q[,e]是农户经营的适度规模。

Q[,e]在Q[,1]与Q[,2] 之间的具体位置是由单位固定成本下降与单位可变成本上升的相对幅度决定的。随土地规模的扩大,新增土地配置的劳动力数量增加与设备折旧费用上升,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单位产品设备基本折旧费用与基本维护费下降,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因此,劳动力成本与设备折旧费上升幅度越大,设备的基本折旧费用和基本维护费越小,Q[,e]越靠左。反之,Q[,e]越靠右。

三、锡山市种植业适度规模的选择

根据上述原理,以锡山市“稻麦两熟”种植业生产为考察对象,采用1990年、1993年和1994年的数据进行测算。根据锡山市近年来的有关资料作假设:劳动力、机械设备和土地规模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为技术最佳。畜力作业方式劳动力的适种面积(SL[,1])是5 亩:中等农机化作业劳动力的适种面积(SL[,2])是25亩,中等农机设备的适种面积(SE)是500亩。

另外,对其它变量作下列说明:1.土地的生产率(D)保持在730公斤/亩的水平(晚梗稻526.5公斤/亩,小麦270.1公斤/亩,1991年)。2.中等机械设备的折旧率(r)与生产面积(x)成正相关(表1)。3.机械设备的维护费(w)和燃料费(g)与生产面积(x)线性相关。 w(x)=800+200x,g(x)=300x。4.中等机械设备定义为以中型拖拉机为基础配置设备组合:中型拖拉机1台,中拖开沟机1台,背负式收割机2台,插秧机4台,植保机4台及其机引农具。购置成本总额20万元。 5.每亩可变投入成本(V)1990年是121.11元,1993年是176.88 元, 1994年是205.99元。6.单位劳动力成本(L )采用劳动日工价计算获得。劳动力成本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分别是1386元、1692元和2150元。

表1 折旧率和劳动力与土地规模的函数关系人

生产面积(亩) 020

40

60

80 100

200

300 400

折旧率

8%

9%

9%

9%

9%

10%

11%

12% 13%

劳动力

03 4

5 661016

20

其中:务农劳动力 01 2

3 44 812

16

驾驶员

01 1

1 11 1 22

农技员

01 1

1 11 1 22

生产面积(亩)

500

600700

折旧率 14%

17%20%

劳动力 2536 52

其中:务农劳动力2030 45

驾驶员

2 3 3

农技员

3 3 3

根据上述原理及锡山市有关资料构建数学模型如下:

变量 x—生产面积 y—作业方式采用成本 z—单位平均成本

中间变量 r(x)—折旧率 w(x)—维护费 g(x)—燃料费l(x)—劳动力数量

常数 P—设备购置成本 V—每亩可变投入成本 L —单位劳动力成本;

D—单位面积产量 SL[,1]—畜力作业的劳动力适种面积 SL[,2]中等机械的劳动力适种面积;

SE—中等机械设备适种面积

函数 y=r(x)P+w(x)+g(x)+l(x)L

z=((r(x)P+w(x)+g(x)+1(x)L)/x+V)/D

w=800+200x

g=300x

r=r(x)表1所示1=1(x)表1所示

采用上述模型计算,1990年、1993年和1994年畜力作业成本和中等农机作业成本(见表2)。1990年采用中等农机的临界规模是105 亩, 1993年的临界规模是87亩,1994年的临界规模是69亩。1990年、1993年和1994年生产单位在中等农机作业方式下,不同土地规模的单位产品成本(表3)。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土地规模均为500亩左右范围。说明:1.随劳动力成本上升,中等农机采用的临界规模变小。2.在既定的作业方式下,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机械设备的适种规模。

表2 畜力作业采用成本与中等农机采用成本比较千元

年度生产面积(亩) 20 40 60 69

80

1990年 畜力作业5.61

11.23

16.85 / 22.46

中等农机作业

22.87

24.44

26.00 / 27.56

1993年 畜力作业6.77

13.54

20.30 / 27.07

中等农机作业

23.74

25.56

27.44 / 29.29

1994年 畜力作业8.60

17.20

25.80

29.67

34.40

中等农机作业

25.11

27.42

29.73

29.73

32.04

年度生产面积(亩) 87 100 105 200

1990年 畜力作业 / 28.08

29.48

56.16

中等农机作业 / 29.72

29.72

37.84

1993年 畜力作业

29.44

33.84 / 67.68

中等农机作业

29.29

31.45 / 40.72

1994年 畜力作业 / 43.00 / 86.00

中等农机作业 / 34.20 / 45.30

表3 中等农机作业单位产品平均成本元/斤

生产面积(亩)100 200 300 400 500 600

1990年0.2865 0.2125 0.1943 0.1803 0.1739 0.1838

1993年0.3366 0.2606 0.2430 0.2284 0.2220 0.2338

1994年0.3753 0.2962 0.2797 0.2640 0.2576 0.2726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以锡山市华庄镇作为生产单位进行分析。1992年华庄镇有耕地25465亩,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4618人, 农业综合服务员504人,华庄镇的农机规模是中型拖拉机99 台(其中手扶拖拉机44台折合中型拖拉机9台),中型拖拉机的通达率达100%。

分析结果:1.现时每套中等农机服务面积257亩, 从技术比例最佳出发,此时应配置务农劳动力1188人(现时冗余3430人), 农技员396人(现时冗余108人);

2.从替代原理出发,替代面积257亩大于临界规模87亩, 中等农机设备替代劳动力已经是合理的;

3.从适度规模出发,现时服务面积257亩小于适度规模500亩,因此机械设备与土地的数量比例还未达到最佳。达到适度规模应配置中等农机设备51套(现在冗余48套),务农劳动力1020人(现时冗余3598人)和综合服务员155人(现时冗余349人)。

标签:;  ;  ;  ;  ;  ;  

论种植业的规模经济_单位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