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灌输”与“素质培养”的关系_青少年教育论文

论“理论灌输”与“素质培养”的关系_青少年教育论文

处理好“理论灌输”与“素质养成”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论文,理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青少年,特别是在大学生教育中,不论在理论灌输还是在素质养成方面,都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要实现这一点,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理论灌输。列宁曾特别强调过在群众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必要性,而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众中不能自发地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才能实现以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并使理论变成群众自觉的行动,才能有正确的群众实践。

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引导中国实现独立和解放。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当前,对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灌输”,重点要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三观”问题。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为中心,选好书目,定好主题,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实现团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理论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的光荣任务,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当然,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公民,仅有“理论灌输”还不够,还必须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素质养成。这里讲的“素质”是指德、智、体、美、能等的全面素质。这里的“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素质;使德、智、体、美、能等的素质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活的智慧、强健体魄以及审美情趣和多方才能。这里,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则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把“理论灌输”与“素质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新时期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从学校角度来说,需要做艰苦的探索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

首先,要在广大团员和青年中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加强对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组织的指导,做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寓教于乐。第二课堂活动要生动、形象、直观、灵活,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因势利导,抓住教育的契机,广泛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征文、演讲、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电影展播活动,三下乡(医疗、科技、文化)活动,以及健康心理咨询和各种知识竞赛等。

第三,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校外之家”,是我们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校外之家”把学生从“象牙塔”引向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实践证明:“校外之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渠道。

第四,要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可邀请知名教学专家来做学术报告,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

第五,要加强道德特别是社会公德建设,塑造良好文明形象。要制定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同学们“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根据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让学生自测自评,开展“社会公德,文明礼貌”问卷调查;建立精神文明志愿服务队,检查监督不文明行为。还可因势利导,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义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智商测试以及与专业有联系的“周日校园”活动等。这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为社会服务、为他人着想的利他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质。

第六,要强化他律措施,提高自律意识。他律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包括纪律、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法令等。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必须制订必要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以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保证人才成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仅仅有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应将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将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即将社会、学校等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内在道德品格。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即教师队伍、政工干部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的主导作用、教育作用、示范和引导作用;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各种规章制度、各种纪律的约束作用。有了好的制度、纪律不能束之高阁,要严格执行,并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搞“下不为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追求进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理论灌输”与“素质养成”缺一不可。“理论灌输”是“素质养成”的基础,没有“理论灌输”,“素质养成”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素质养成”是“理论灌输”的内化,广大青年只有把理论内化为自身素质,才能达到“理论灌输”的目的。因此,在青少年、特别是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既要重视“理论灌输”,又要抓好“素质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标签:;  ;  ;  

论“理论灌输”与“素质培养”的关系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