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莺 汪年松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分为约束带组和可视支架托组,采用SF-36量表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结果: 可视支架托组患者的SF-36评分升高(P<0.05)。 结论: 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关键词】 可视支架托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Effect of Visual Bracke on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Maintaining Hemodialysis
LIU Ying, WANG Nianso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isual bracke on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maintaining hemodialy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herapy, the selected 100 patients with maintaining hemodi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straint group and Visual bracket group. The grade of SF-36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grade of SF- 36 in the Visual bracke group increased ( P < 0. 05)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Visual bracke may do goo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ith maintaining hemodialysis.
KEY WORDS Visual bracke Hemodialysis Quality of life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常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手段。动-静脉内瘘是为维持性血透患者提供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内瘘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态度和关心程度有关,更与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护理有关[2]。透析本身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反复的动-静脉内瘘穿刺和透析时的静卧均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有学者研究发现,抑郁症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3,4]。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们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可视支架托来缓解透析带来的疲惫,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09 年6 月~ 2011 年6月,应用可视支架托每周进行3次透析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61 例, 女39 例, 年龄28~87岁, 平均(46.72±19.61) 岁。文化程度: 大学18 例, 中学68 例, 小学14 例。原发病: 慢性肾炎43 例,糖尿病肾病23例, 高血压肾病21 例, 狼疮性肾炎3 例, 梗阻性肾病2 例, 其他8 例。透析龄6~96个月,中位数47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听力障碍,自愿填写调查表。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后使用传统约束带和可视支架托,分为约束带组和可视支架托组。支架托为自行设计,由柔软、防水、有弹性的特殊面料制成,根据患者上肢长短、粗细制成大、中、小3种型号的可视支架托。可视支架托有上、中、下三层。上层为一有弹性的半透明外罩,根据患者上肢的粗细来调节外罩的直径,同时根据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位置设有可移动调节的2个透明窗口;中、下层之间插入一个“U”型硬塑卧槽,用于支托固定上肢。见图1.
图1 可视支架托平面示意图
3 效果评定 采用李鲁[5]等研制的健康调查简表中文版( SF-36) 进行评价,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活力。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所代表的功能损害越轻,生存质量越好。问卷调查由经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在患者进行透析过程中发放量表,运用统一的指导语,让患者充分理解后自行填写,30分钟后回收,回收率100%。回收后调查员逐项复核,有缺项者向患者解释后,由患者及时补上。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约束带组患者与可视支架托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
功能、生理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皮下出血、血肿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血管内部张力过大、抗凝剂用量过大及压迫位置不准确等有关[1]。在血透治疗过程中,为防止皮下出血、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目前临床上一旦开始透析治疗,常叮嘱患者不要活动穿刺处肢体,但由于透析时间较长,穿刺肢体的移动会严重影响到血液的流量从而影响到透析的效果,或血流量达不到要求而导致穿刺失败进而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6]。为此,在不影响透析的情况下,我们常帮助病人摇高床头,尽量使他们处于自己最舒服的体位,再用约束带的方法来固定患者肢体。为了缓解患者肢体上的不适,护士常在血透过程中为患者按摩僵硬不适的肢体。然而,约束带的使用不但限制了患者穿刺处肢体的活动,而且使患者在心理上易产生被束缚的感觉。
目前已有一些关于血液透析中心护理管理、舒适护理的研究[7-10],但尚未见到涉及可视支架托运用的报道。本研究在不影响血透的基础上,使用自行设计的可视支架托来取代以往传统约束带的使用,结果显示,透析患者使用可视支架托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角色、机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约束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缓解机体疼痛方面效果更加明显(P<0.01)。通过使用可视支架托支撑固定后,可使护理人员在巡视观察过程中,更快地发现穿刺处肢体有无渗血、外渗等现象,同时也不影响患者肢体的保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护理人员在血透过程中的关心和护理,缓解了患者的不适,从而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逐年增多, 我国的肾脏病事业也不断发展, 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十分微小, 但我国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仍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因此,我们自行设计了可视支托架,其具有以下功能与优点:(1)制作简单,可反复长期使用。(2)起固定作用,减少因患者活动后所致的血管通路不畅,血流量不足和反复穿刺动脉或静脉造成的痛苦。(3)可自行变换体位,使患者自觉舒适。(4)便于观察,在巡视观察过程中,能更快地发现穿刺处肢体有无渗血、外渗等现象。但支托架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增加了护士上机时的部分工作量。(2)对于特殊体型的患者,支架托的制作材料上还有待改进。总之,可视支托架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晶,王红.透析后自体内瘘周围皮下血肿的分析及护理.中国血液净化,2006,5(7):405.
2.朱双利.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皮下出血原因的分析与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3):218-219.
3.Cukor D,Peterson RA,Cohen SD,et al.Depress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hemodialysis patients.Nat Clin Practnephrol,2006,2(12):678-687.
4.Jassal SV,Devins GM,Chan CT,et al.Improvements incognition in patients converting from thrice weekly hemodialysis to nocturnal hemodialysis :a longitudinal pilot study. Kidney Int, 2006,70(5):956-962.
5.李鲁,王红妹,沈毅. 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6.韩枫,陈菊红.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2(27):1532.
7.董风,王锋,金飞,等.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0):899-900.
8.马晓燕,张春丽.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2013,5(6):2489-2490.
9.王庆竹,黎琪.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758-1759.
作者简介
姓名:刘莺 性别:女 年龄36
职称:主管护师 学历:本科
工作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200233
论文作者:刘莺 汪年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患者论文; 支架论文; 可视论文; 血液论文; 束带论文; 肢体论文; 肾病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