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4)01-0019-05
在信息化时代,我国要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党和国家确立的新世纪工业化发展模式。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需要一定的机制,只有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把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联系起来,在这一链接中关键是信息化。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方面普遍存在着企业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动力,市场不能提供完善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环境,科研机构的信息技术开发与生产企业应用脱节,政府对信息市场的调控乏力等问题。要真正强化信息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健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机制,即强化信息化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化的运作机制,扩大信息化的传导机制。
一、强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激励机制
强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激励机制,就是激励企业信息化建设,激励市场扩大信息供求,激励政府扩大信息投资。
——激励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工业化、信息化的主体。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自身的利益驱动着企业必须强化信息化和技术改造,而传统国有企业恰恰失去了从产权出发对企业信息化和技术改造进行激励的手段,这是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从企业内部分析,由于股份制企业股东一方面通过股票买卖对企业形成外部约束,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分配或奖金,增加企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整个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信息化应用应该充分发挥产权关系的激励作用,实现企业应用信息化进而推动信息化的激励机制。
——激励市场扩大信息供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走在前面是由于它们在信息技术创新及信息产业化方面存在市场激励。从交易费用角度考虑,市场激励就是实施费用较低,效率较高的激励形式,市场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不断地培育创新并能够引导技术向工业渗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市场激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入市场。市场本质上是一系列规则,在这些规则作用之下,企业可以自主寻求生产、交易、分配形式,寻找具有市场潜力的商品或新的管理方式,这本身就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和创新的动机,而利益最大化的驱动正是市场主体不断进行信息技术利用和创新的源动力。二是市场可以使企业承担信息化风险。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和应用,本身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风险,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实现技术创新,如果选择的不能与市场需求相对应,那么就存在着风险,因而可以说市场为信息化提供了动力,也提供了需求约束,使企业在进入市场之时承担着风险。三是市场通过竞争给企业以压力,能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引导。市场经济下,不能把握市场走向进行信息化的企业会被淘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导向,通过市场的变化应用信息化,调整和配置生产要素。四是完善的市场可以消除信息化的不确定性,降低信息化的成本。风险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像信息化这样高新技术创新的内在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都进行信息化建设,虽然表面看起来具有浪费的因素,但会使企业竞争力提高,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产权制度、风险投资制度,也会为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发展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激励政府扩大信息资源。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府激励机制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对政府扩大信息资源的激励。我们国家目前鼓励信息化的发展,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政府角度考虑: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在面临知识经济的今天,科技实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力和确立自身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这既给我国造成压力,同时又给我们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政府希望能够从鼓励信息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带动经济增长,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提高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我国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立于不败之地极为重要。从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考虑,就必须发挥信息化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实现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多项政策,对信息化和扩大信息资源进行激励。同时市场在激励信息化商业运作中,必须借助政府的投资和科技政策才能顺利有效的进行。
二、完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运作机制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运作机制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市场和政府如何推动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并以此带动工业化。
——完善企业对信息采集、运用和转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是企业的信息化。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向市场提供差异产品或服务,或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多品种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于被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替代的“独特”的产品服务体系,或者形成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改变竞争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信息技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直接面对中间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信息技术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模式,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模式;第三,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这种资产通常以股票市场价值的形式来体现。为此,企业一方面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路径距离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分销商改变供货方的交易成本,因为分销商改变供货方将可能面临不得不更换现有信息系统的巨大成本。这里,信息技术无形中成为企业竞争的壁垒,也构成对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同时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想的效率。因为互联网技术和其他通讯技术使全球知识获得前所未有的跨国界流动,信息流动创造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培育出许多新知识。企业创新活动将由于信息技术而变得更加频繁和积极,企业通过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并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来充实和完善自己,通过自身的信息化来提升自身的效率,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完善市场信息的价格、竞争和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上直接发生作用的供求、价格、竞争、利益、风险等市场因素互相适应、互相制约、自行调节、自行组织的有机体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市场运作机制就是通过市场的内在功能实现信息化向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的渗透和应用。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市场的信号功能将信息化与企业的发展相联系,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应用信息化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并通过对应用信息化的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来引导信息化在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推广,同时通过自身的成本价格来确定企业应用信息化的成本与代价,从而确定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程度。并且市场通过利益机制的导向,也就是市场主体要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为工业部门应用和创新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提供利益驱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首要前提之一就是工业化必须要与信息化相融合,信息化部门和产业部门形成必须进行产业“联姻”的共识。而在前一发展阶段中,我国的信息化部门与工业部门间存在着严重的分割,甚至相互排斥的现象,这一点在传统产业部门尤为严重。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人为分割或排斥,正在不断受到规律性的惩罚。例如,早先异军突起的那部分网络科技企业,其缺乏产业支撑和盈利来源的弱点在自身迅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传统企业掌握的各种行业资源、经营体系以及经营经验等,正是信息产业所严重缺乏的,而且这不是通过一两天的努力所能获取的。而大多数传统工业企业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建设,自身生产运营效率低下,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从而导致我国整体工业水平落后状况。因此,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市场运作机制上看,必须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来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市场制度,消除市场垄断,维护市场秩序,让市场的利益导向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对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完善政府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扶持和调控。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单纯靠市场机制来完成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任务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其功能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即使在健全的市场机制条件下,政府也必须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和调节。并且信息化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有利地位,这势必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期望通过自身的管理行为,不遗余力地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政府进行扶持,信息化向工业部门的渗透进而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因而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是十分必要的。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府运作机制上来看,政府应根据国家产业发展的模式制定在信息产业领域中的高水平的科学决策,对信息产业的取向、规模和市场发育等进行宏观调控,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信息活动提供有效的监督,规范市场行为,打击信息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打破信息资源建设上的地区、部门之间的封锁,完善市场结构,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有效的法律和政策上的扶持和保障。由政府牵头,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具体实施信息基础科学的研发,并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进行结合,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信息化创新和推广应用,最终实现企业的信息化。
三、扩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传导机制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传导机制涉及到政府、企业、市场等主体,正是诸多主体之间相互关联、协调和制衡,形成完整的传导机制,其中主要包括企业应用机制、市场中介机制和政府导向机制。
——企业要确定信息应用的方向和程度。企业不仅是信息化的重要生成者,更重要的它还是信息化的最终消费者和受益者。在具有商品化的信息技术成果出现时,企业担负着将其应用和发展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有着应用和发展信息化的激励,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做到严密论证待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这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条件来考虑。从企业自身而言,应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最终完成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效率的一整套机制,既包括观念上的也包括具体操作上的。在应用和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无论从论证、开发、试生产、投产各阶段,还是从人才、资金、技术上考虑,都应该将信息高新技术的应用放在重要地位。做好信息化的整体规划,注重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开放性,并对信息化做好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以确定信息化的方向和适用程度,同时抓好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对信息化的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开发为标准来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此外,还应将信息化与企业改革相联系,通过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观念和管理模式来促进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效率提高。
——发挥市场中介作用,降低信息交易费用。市场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主要起中介作用,市场体系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保障,其中资本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资本市场。成熟健全的资本市场,可以集合社会闲置资金投向生产领域,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相对于企业信息技术创新而言,对资本市场必须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一方面是对股票市场的利用,尽快启动创业板,使具有市场潜力的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能获得急需的资金,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中小型的信息技术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到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即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研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业化,以获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其产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发展资本市场,才能为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应用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再次,用政府风险投资资金带动民间资金,以少量资金启动大量闲散资金,组建政府投资企业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另外,鼓励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多种渠道筹集风险投资基金,可借鉴国外模式,采取由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实体联合组建的形式。
其次是信息市场。企业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市场、竞争对手、政府、国际、员工等等所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信息收集,促使企业调整生产进行满足市场新需要的技术创新,并获得技术的引进和出口。通过对企业的信息收集,可以提供给该企业急需的新技术产品,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的沟通达成技术创新的合作和利益的分享。因此完善的信息市场可以降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使技术创新在各个环节都可以做到目的性、现实性、战略性的统一,使得创新行为避免了盲目,变得科学、合理和可行。从信息市场建设来看,我国应该优先发展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传输业和服务业,为市场主体间获得信息提供服务。
第三是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技术交易和扩散的重要渠道。技术产品是重要的商品,技术成果必须在创造者和使用者之间进行交换,才能体现出它的真正价值和作用,才能使一项技术最大效率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一种也是如此。而目前从我国技术市场来看,科技成果推广率仅为10-30%,技术本身并没有最大化的发挥作用,技术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推广上也比较突出。并且,有许多国际上广泛被采用的先进技术引进后不能尽快扩散。因此,借助于技术市场使信息技术进行有偿交流,不但可以延长使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寿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息化水平,而且也有助于信息化的企业回收资金,进行再次技术创新。在健全技术市场的同时,应注意与其配套的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完善,包括盈利性信息咨询公司、信息科技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关机构,这些部门专业性强,对信息化动态把握比较准确。
——政府要完善有利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环境和机制。政府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导向作用主要是通过完善、重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环境和机制来实现。在传统体制下,政府部门重项目、重投资,而在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更应注重构建和完善有利于信息化的环境和机制,重视培养信息化主体,即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政府所要做的主要是搞好服务和搞好基础学科研究。政府要超越局部利益,承担战略性但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而又非常重要的项目;政府要购买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的信息技术产品;政府要通过自身具有获得市场信息的优势向技术市场、投资市场提供应用、供求、预期等方面的引导并提出优先发展或给与支持的信息产品领域,为信息化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同时政府应该不断完善专利制度,切实保护信息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使创新的收益有所保证,减少不确定的风险,并通过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的优惠、鼓励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应用。
从以上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紧密连接才能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渠道畅通,才能减少创新和应用的成本和风险。在这个系统中,政府主要依靠其职能起到调控引导作用,企业本身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提高竞争能力,而市场中介则使信息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本身商品化和产业化,并通过自身机制的作用引导信息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这整体上就成为以市场为中心,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创新机制,对这种创新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政策基础与取向。
标签: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新型工业化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