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彭玲玉1,朱灿2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乌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 分析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效果。方法 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共收治103例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资料划分成研究组(60例),对照组(43例);研究组为清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是西医常规疗法,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胃脘痛研究组症状积分是(0.51±0.09)分比对照组(1.32±0.20)分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是74.42%(32/43),研究组为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效果佳。

关键词:胃炎;清中汤;湿热中阻

随环境及人们饮食逐渐变化,发生胃炎的患者数量逐年增长,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胃炎存在慢性与急性之分,而大多患者通常表现是3恶心、不适及腹部胀痛等[1]。现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年轻人群的生活方面压力大,因此胃炎发病率逐步呈现为年轻化[2]。胃炎较为难治,其病程存在长期性,若延误治疗甚至可能出现癌变现象,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皆造成负担,同时可能对其生命健康存在威胁,使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但加重[3]。故本院择清中汤加减对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实施治疗,具体效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共收治103例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资料划分成研究组(60例)及对照组(共43例);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9-61岁,平均(41.01±3.99)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45±1.50)年;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0-62岁,平均(41.68±4.01)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3.89±2.20)年;基线资料比对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是西医常规疗法,果胶铋为4次/d,口服,2片/次;维酶素是3次/d,0.80mg/次。研究组为清中汤加减治疗,汤中成分是隔山消、郁金、马蹄香、鸡内金、重楼、白术及白芍各15g;陈皮、茯苓、法半夏、栀子及黄连各10g;同时按照患者具体的病情,加减药物,对口干舌燥显著者,则加15g石斛;对显著食欲不振患加焦神曲、焦麦芽及焦谷芽各15g;对吞酸嘈杂显著者加5g吴茱萸;便秘明显着加10g大黄;疼痛严重者加15g延胡索,6g川楝子。将药物以水煎煮,共1剂,最好在早晚各服1次。治疗1个疗程,即6周。

1.3观察指标和判定[4-5]

观察两组胃脘痛、恶心呕吐及嘈杂等状况,并统计各症状的积分情况,0分为无相关症状,1分是轻度,2分为中度,3分则为重度。总疗效的判定:症状未有任何变化或是表现加重则为无效;胃粘膜的充血状况为轻度,症状好转则是有效;胃镜显示患者胃粘膜改善显著,且症状已消失则是显效。

1.4统计原理

探究采集资料为SPSS22.0系统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是经(±s)表达,两组间的比对数据经t检验,计数资料是由[n(%)]表示,组间的比较是表达,两组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症状积分对比

胃脘痛、恶心呕吐及嘈杂等症状积分比较,研究组相对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详见表1。

2.2两组疗效比对情况

对照组显效17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疗效比研究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可见表2。

3.讨论

胃炎属于临床常见于消化道中的疾病类型,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现年轻人压力大,运动量逐步减少,因此机体免疫等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发病率则会逐年升高。在慢性胃炎中常见患者表现是食欲不振、便秘、口干、舌红、胃部疼痛等[6]。以中医角度分析,湿热中阻型的胃炎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从而引发湿热蕴结,因情志不遂进而造成食积湿困、木不疏土、久而化热及湿热中阻,经长时间累积,则胃内食糜久留,胃张力会增加,幽门通过会出现障碍,则患者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的临床不适症状,故中医认为对其治疗应以和胃理气、清化热湿为主。

本院择清中汤加减对湿热中阻型胃炎患者实施治疗,经结果分析显示,胃脘痛、恶心呕吐、嘈杂等的症状积分比对,对照组的积分比研究组高,其中对照组胃脘痛是(1.32±0.20)分,研究组为(0.51±0.09)分,研究组的积分更低,对照组显效患者比研究组患者多,总有效率两组比较,研究组是96.67%(58/60),对照组74.42%(32/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更低,与赵会云[7]研究类似。分析产生的结果形成因素可能为:清中汤加减治疗法为中医中,对湿热中阻型胃炎治疗常用方法,汤中白芍能缓急柔肝、止痛;其中郁金及重楼能清热解毒,同时止痛理气;而房中鸡内金消食化积的效果强;白术则主要发挥益气健脾之功效;茯苓、半夏及陈皮则可助于患者化痰燥湿、和胃、理气;而房中常用药物则为黄连及栀子,可燥湿清热;而胃病应用中成药物隔山消及马蹄香实施治疗的首次提出者为我国中医专家姜春华先生提出。以现代的药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黄连及栀子可对胃液的总酸度及游离酸度进行调节,使其逐步下降,因此其存在抗炎,及抵抗溃疡的效果;陈皮、茯苓及半夏能抑制患者胃液的分泌,同时可减轻胃液酸度,进而患者胃肠蠕动增强;所有成分药物合用,则能和胃理气、止痛缓急、清热化湿[8]。本研究对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未统计分析,待临床补充研究。

综上所述: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疗效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连朴饮化裁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10):56-57.

[2]张斌华,易小明.加味清中汤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9):53-54.

[3]马燕.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88-89.

[4]顾志坚,林江.六味安消胶囊治疗湿热中阻型急性单纯性胃炎30例[J].中国药业,2015,(16):133-134.

[5]郑新平.清化通降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炎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6]孙舜领.胃炎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12-13.

[7]赵会云.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30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2):72-73.

[8]陈庆.活血止痛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5,(8):956-958.

论文作者:彭玲玉1,朱灿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清中汤加减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彭玲玉1,朱灿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