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思考
代译辉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摘 要: 为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为新闻宣传能向基层延伸,抓住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的机遇,中央、省委提出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工作。贵州广播电视台作为贵州省的主流媒体,2018年下半年,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主动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至今取得初步成效,贵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接下来的发展让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产生了困惑,通过分析贵州广播电视台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给予的支持,以帮助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更大的信心和动力。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动静云”平台;动静新闻APP
1 背景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时代改革的巨大机遇,是中央、省委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基层覆盖的重大举措。2019年上半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完成37家贵州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建设,但是贵州省人才积累不足,各县财政有限。在此情况下,贵州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自主创收能力弱、无专业技术支持、管理人员思想转变慢、财政资金紧张等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必须引援支持。贵州广播电视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主动迎接宣传媒体的这一时代机遇,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号召,加入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自此,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不仅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的责任,也是加强和基层媒体合作的重大机遇。
很多公司成功运用了不同的创新过程模型,Salerno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公司适用于不同的创新流程,通过对72家公司及其132个创新项目的研究,依据项目的权变性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创新流程及详细原理的分类法,其中,个性化定制业务需要在前期创意生成阶段于客户共同完成,还有某些创新流程需要一个暂时中断,需要等到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明确后,再决定产品的后续大规模发展和扩散。Mccarthy将新产品开发过程看作一个决策的复杂适应系统,以往大多研究都是将产品创新看作一个连续的、分阶段的线性系统,而现在考虑较多的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递归性、混沌性和涌现性等。
2018年10月,根据贵州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贵州广播电视台重视已有“动静云”平台实际情况,结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际需求,依托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云”平台,开设县级租户,迅速建成属于各个县的中央厨房系统,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这样做极大地降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金投入,平台维护几乎全由贵州广播电视台完成,并且能和贵州广播电视台实现内容共享,有利于全省协作统一,但缺点是不能进行个性化定制,使用平台版本跟随贵州广播电视台大版本同步。
2012年—2016年,我院医务志愿者服务参与人次逐年递增,分别为236人次、241人次、257人次、292人次、360人次,志愿服务时间逐渐增加,分别为147.5 h、609.0 h、614.0 h、619.0 h、3 793.0 h。进一步对我院志愿者志愿活动参与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志愿者中79.6%为主动参与,20.4%为被动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动机中,54.4%为锻炼自己,92.3%为帮助别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71.1%为个人义务、社会责任;参与志愿活动后,66.9%的志愿者认为自己言语表达能力提升,83.7%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升,90.5%认为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2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困惑
2019年上半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完成37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建设,为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其思想转变,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经过初期的过渡和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入了瓶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怎么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县级融媒体平台怎么用,生产的新媒体内容给谁看,这一系列的困惑摆在了面前。
2.1 怎么融
2015年发布的《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白皮书》中指出,融合媒体是功能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技术的融合,也是渠道的融合,甚至会有组织结构的融合,是在信息化技术下多元融合的运作模式。媒体的融合不是单纯的渠道增加,同一新闻处处分发,而是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特点,进行新闻选择,做立体的多维度新闻。中央厨房将新闻资源进行统筹,各个融媒体中心根据渠道选择新闻分发。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云”平台实现了中央厨房的功能,将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渠道进行接入,方便县级融媒体中心尽快进入融媒体时代。新平台的应用需要磨合,新渠道的出现是该做工作量的增加还是调整,融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1]。从整体架构到应用实现,贵州广播电视台都严格按照两份规范执行,这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业务使用提供了保障。但是,平台建好了,功能也都配上了,平台怎么用成了问题。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队伍组成主要来自于县电视台和县外宣中心,人员队伍的组成都来自于传统媒体,习惯了以点对面的宣传形式,强调内容为王。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需要互相配合,进行多样化的传播扩散。如何做好新媒体宣传,如何增强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媒体宣传效果,是县级融媒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2.2 怎么用
前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教授日前提出,我们的“脚”跨进了互联网,但是我们的“身子”还在工业时代,“脑子”还停留在农业时代。“脚”跨进了互联网时代,可以理解为,各家媒体都在运营新媒体,每个媒体最起码会开通一个公众号;但是,“身子”还留在了工业时代,是指媒体的传统制作设备众多,而互联网硬件和软件寥寥无几,建成的中央厨房使用效率也没有很大的提升;而最重要的一句是,“脑子”还留在了农耕时代,本位主义、自给自足、小打小闹等农耕意识严重,媒体人的思想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而思想的转变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转变了思想,媒体才能真正进入媒体融合时代,而不是单纯地将新媒体渠道当作工作中的增量,把互联网渠道当作副业来搞。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院长提出:“互联网的开放式发展逻辑正在迫使媒介拆除彼此间的藩篱,在共生中寻求发展。在平台战略成为互联网主流发展模式以后,大平台嵌套小平台的模式正在成为主流。”[2]贵州广播电视与贵州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合作就是大平台嵌套小平台模式的一次实践,主动承担技术上的问题,为县级媒体中心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县级租户的使用缩短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金投入和平台建设时间,为贵州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尽早加入媒体融合的发展提供支持。
2.3 怎么宣传
同样的,社区内的地租水平多元化也会影响不同人群的集聚。例如,如果地租水平整体过高,会导致高端品牌或者大量资本注入,市场会驱逐个体创意工作室的规模化形成;而地租水平过低,大量无业游民、城市底层居民会选择该区域居住,一定程度造成“不安全”的印象或者事实,导致创意人群选择搬离。因此,这要求城市在对房屋的改建中,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有计划的进行房屋改造计划,才能保证文化发展人群的差异化和多样性。
在APP满地开花的时代,增长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今日头条当年开始吸引用户的时候,一个用户的成本就达到了一百多元;阿基米德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80元左右。增加用户还只是第一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也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成本投入,而贵州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很难具备这样的资金配置,从而借用现有渠道的用户来做宣传成为了最优选择,借微信、微博的渠道进行宣传,借抖音、快手的用户进行传播,甚至可以借贵州广播电视台的动静APP进行展示。
直接举例说明这一点。还是以最熟悉的搭积木为例,笑笑连续搭了七八块高高的,忽然,轰一下倒了,孩子不耐烦,推着积木说“我不搭了”,转身就跑了。我呢,不指责他,也不叫他回来,我就坐在原地,继续摆弄我自己的这一栋房子,我故意让高楼轰一下也倒了,然后我夸张地自言自语:“哎呀,怎么倒了?真可惜,是下面的没放平吧?”我继续摇头晃脑:“没关系,我再来一次,这一次我每一块都摆得稳稳的。嗯,我一定会比刚才搭得高!”然后我开始一块一块地慢慢搭。我用眼角的余光看见,笑笑没有跑远,他站在那里仔细观察我的一举一动。很快,他被感染了,他兴奋地跑到我身边说:“我也会,我也能搭高高的。”然后,继续专注地搭积木。
3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
“动静云”平台的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是不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根据自身流程和发展情况,对平台的使用需求存在差异性。平台包含了资源共享、文稿修改、新媒体制作、多渠道分发、数据分析等功能,想按部就班地套用别家的使用方式是不科学的,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唯有根据自身的现状和发展的规划,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才可行。
3.1 动静学院
动静学院是由贵州省委网信办与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办,旨在媒体融合、媒体转型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全媒体人才培养实习、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孵化、5G媒体实验等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探索。目前,开展的培训内容涉及传统电视广播技术、县级融媒体建设、网络直播等技术方面的介绍,也分享了贵州广播电视台在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制度的建立,还谈到了融媒体中心成立后贵州广播电视台内容的宣传、渠道的建设和运营上的思考。通过动静学院让新的媒体思维和贵州县级融媒体中心有了思想的碰撞,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大家更清晰地知道该怎么融。
3.2 “动静云”平台
依据广电总局发布的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动静云”平台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Saas应用层、Paas平台层、Iaas基础层。在架构安全的基础上,也增大了平台的扩展能力。随着贵州广播电视台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合作的推进,县级租户能得到灵活的资源调配和扩展。在满足三级等保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实现“动静云”平台功能的使用,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更灵活的“采编播存用”的业务使用流程。让县级融媒体中心从原有设备所在地的限制变成了互联网的限制,只要能连上互联网,基层采编人员在乡镇采访点就能开始业务流程。“动静云”平台的多渠道分发,实现一稿多发,多稿统筹,协同管理。在平台的使用中,业务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情况不同,对“动静云”平台的功能、流程使用需求也不同。
3.3 动静APP
动静新闻APP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的官方新闻客户端,是贵州较为全面的新闻资讯平台。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对县区一级除了依托传统电视通联渠道接收新闻线索素材,还从动静APP区县专区中挑选新闻内容放入动静APP精选内容进行宣传,实现新媒体渠道的交互、推广。动静新闻APP目前的下载量已经上百万,用户具体集中在贵州省内群体,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对动静新闻APP的使用能很好地对省内用户进行宣传,而增加用户数量和用户活跃度的投入,由贵州广播电视台来负责。动静新闻APP主页和县级融媒体专区的关系也可以套用到大平台嵌套小平台的模式中进行思考,彼此互相合作,县级融媒体专区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新闻内容,动静新闻主页帮大家将优质新闻内容进行宣传推广。依托“动静云”平台的特点,推送到动静新闻APP的新闻能实现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将内容再推送给其他新媒体渠道。
4 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时代对文化传媒改革提出的需求,是中央、省委把宣传触角延伸到基础的重大举措,是加大思想文化宣传的重大部署,是贵州抓住时代机遇发展自身的一次契机。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完成了第一步的建设和初步融合,但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要怎么融合、怎么使用、生产的新媒体内容给谁看等一系列问题,融合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一起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实践中逐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薛波,祝晶.利用“动静云”云平台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J].广播电视信息,2019(7):9-13.
[2]喻国明.传媒的进化趋势与未来可能[J].北方传媒研究,201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