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研究论文

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研究

阮丽华 朱灿阳

【摘 要】 从土地利用效率出发,以湖北省各州市为例,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效率、空间效率、生态发展效率、人文服务效率(以下简称“五效”)间的耦合协调性及空间分异情况。认为全省各州市地域带动性不强,受相邻地区的影响较小,但聚集现象呈上升趋势,未来将逐渐出现高度聚集现象。最后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空间自相关;时空特征;湖北省

土地是人口、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空间载体,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用地需求急剧膨胀,而土地资源的总量有限,在此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迫在眉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维度[2],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3.4]、土地集约利用[5]、效率评价[6]、模型构建与评价方法[7]、对策建议[8]、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9]等方面。研究的维度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人口、生态与环境等方面[10.11]。研究尺度包括全国[12]、省域[13]、市域[14]、县域[15]、城市群[16]、经济带[17]等。研究方法从最初的主成分分析法[18]、回归分析法[19]发展到耦合协调度模型[10]、神经网络模型[20]、系统动力学模型[21]等。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区域内土地在单维度或多维度的利用效率,而关于多维度利用效率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却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从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效率、空间效率、生态发展效率、人文服务效率五个维度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从新的视角为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 研究区域概况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南,地形具有多样性,鄂西北地区为山区,中部为平原,东部是丘陵,既有生态区域,又有农业和经济发展区域,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及利用效率,都关乎着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湖北省(除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外)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维度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耦合度、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为湖北省土地在不同维度的利用更加合理提供建议,促进各州市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是具有多重属性的复杂系统,不同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层面,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存在较大差异[15]。本文在参考相关资料[3.7.11]的基础上,按照可操作性、代表性、全面性、层次性等原则,选取能够表征土地资源多属性特征的变量,建立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从五个维度选取了共十七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随着20世纪海洋科学黄金时代的到来,当今的科学家明白这是在地球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板块漂移改变了大陆的位置。但是,在板块构造理论被广泛接受之前,地球膨胀论是对地球形成过程的流行性解释,甚至像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这样深受尊敬的科学家也曾喜爱这个观点。

二、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本研究数据由2006年、2011年、2016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整理而得。由于不同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消除这种量纲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以下公式把数据映射到[0,1]之间,具体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1)和式(2)式中:Xij 是标准化后的值;Fij 是第i个市(市、州)第j项指标的值;Fj max、Fj min分别为第j个指标所在矩阵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 研究方法

1.熵权法。本文采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信息熵法是根据指标本身包含的信息量(熵)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干扰。信息熵能表征各指标的差异程度,某项指标的熵值越小,有序度越高,对评价目标的重要性越大,反之越小[22]。根据各项指标的熵值大小,计算变异程度,确定权重,主要步骤为:

第i个市(市、州)第j个指标值的比重:

表1 湖北省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指标信息熵:

其中:xij 是标准化后的值;m为区域个数。具体指标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式中:E、S、I、L、H分别为: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指数、社会发展效率评价指数、空间效率评价指数、生态发展效率评价指数、人文服务效率评价指数,wi 为指标权重;xij 是标准化后的单个指标值。

2.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本文基于标准化的指标数据和相应的权重值,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各个系统层效率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公司要注重提升对大数据的开发技能,不仅要处理好会计系统的财务信息,而且要注重对会计管理的规划,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能力,并且做出合理有效的预测。在专业的技术问题上,要积极需求专业公司的帮助,合理科学地加强对信息的整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质上将大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

我们没有就此满足,在铸管领域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开发特殊涂层管、压力等级管、排污管以及特殊用途的铸管新产品、新技术,自主开发成功高效离心机等装备。

3.“五效”综合利用指数。将五个系统层的效率评价指数进行求和取平均值,得到“五效”综合利用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综合利用效率指数,E、S、I、L、H为土地利用“五效”评价指数。

式中:D为协调度指数;C为耦合度指数,T为综合利用效率指数。

4.“五效”耦合度指数及等级表。在多个区域对比研究的情况下,耦合作用具有动态性与不平衡性,因此参考李裕瑞[23]等对多个系统的修正模型:

该函数的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明五个函数间的离散程度越小,耦合程度越好,反之则表明耦合程度越差,能较好反映“五效”发展水平的耦合程度。本文在参考前人[23.24]耦合等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分为五个耦合等级,如表2所示。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更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践能力。“果蔬食品中化学性危害因子快速分析与检测”实验课的开设,使学生对食品安全中危害因子的性质划分、农药残留类化学性危害因子的各类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都有了更深、更具体的认识;而实验课“食品安全控制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则使学生系统掌握了GMP,HACCP,SSOP体系在食品加工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式中:C为耦合度指数,E、S、I、L、H为土地利用“五效”评价指数。

5.“五效”协调度指数及等级表。虽然“五效”耦合发展模型能综合反映“五效”发展耦合作用的强弱,但无法反映“五效”间相互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协调度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价“五效”间耦合发展的协调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考核作为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得当可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成绩比重的变化及考核深度和广度的加强,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度、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同时提高考核的区分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学生展示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提供空间。

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职业素养和隐形的职业素养。显性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礼仪和职业技能;隐形的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态度、职业认识、创新创业。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两票制”的实施效果、风险预测及政策建议 …………………………………………… 崔兆涵等(8):1009

本文在自然断点法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将协调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如表3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1.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根据式(1)至式(8)计算得出2006年、2011年、2016年湖北省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指数。2006~2016年湖北省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呈整体缓慢上升趋势,仅有黄冈市逐年下降。从空间和整体水平上看,武汉市、黄冈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高于省内其他地区,其中武汉市为历年最高,省内其他地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相对处在较低水平。从变化速度上来看,整体的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呈阶段式变化,2006~2011年整体处于低速变化阶段,变化幅度不大,增长区域除武汉市增长速度较快以外,其他地区缓慢增长,下降区有黄冈市和咸宁市呈小幅度下降。2011~2016年处于高速变化阶段,变化幅度较大,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增长区,其中宜昌市增长幅度最大,仅黄冈市为下降区,且下降幅度较大。

表2 耦合度等级表

2.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的时空特征分析。通过式(1)至式(9)的计算,得出2006年、2011年、2016年湖北省16个州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度。从时间序列上来看,2006~2016年,湖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五效”间相互作用的程度不断上升。具体来说,2006年耦合度最低为0.37,最高0.8,极差为0.43,2016年耦合度最低为0.59,最高为0.96,极差为0.37,各地区耦合度具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且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空间上来看,2006年湖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除武汉市和荆门市达到磨合阶段,其他州市都处在低水平耦合和拮抗阶段。2011年湖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较2006年有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鄂中各市耦合度提升幅度较大,襄阳市、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荆州市、咸宁市、武汉市都处在较高水平耦合阶段,随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石市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其他地区则处于磨合及以下阶段。2016年湖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整体处在较高和高水平阶段,仅十堰市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拮抗阶段,说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五效”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从整体变化角度来看,2006~2016年湖北省各州市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以荆门市和武汉市为中心,圈层式向外扩散,鄂中和鄂东地区耦合度高于鄂西地区。11年间,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均大幅度提升,且达到了较高和高级水平耦合阶段,说明全省各地区土地利用五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强烈的耦合作用,土地利用的五个维度之间紧密度越来越高。

3.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通过式(1)至式(11)计算得出2006年、2011年、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总体上,2006~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06~2011年“五效”协调度呈缓慢增长趋势,2011~2016年阶段呈快速增长趋势,说明11年时间里,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整体较低,除武汉市达到较高协调度外,其他地区均处在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2011年武汉市“五效”协调度达到高度协调阶段,襄阳市、宜昌市、鄂州市上升了一个协调度等级,其他地区均无明显变化,整体依旧处在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阶段。2016年武汉市“五效”协调度依旧处于高度协调阶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荆州市、咸宁市、黄冈市“五效”协调度达到了初步协调阶段。随州市、荆门市、孝感市、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等地区也上升了一个协调度等级,仅十堰市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从湖北省2006~2016年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可以看出,武汉市协调度一直高于其他地区,呈一枝独秀的状态,说明武汉市作为省会城市,土地利用更加高效,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鄂东南和鄂西南地区“五效”协调度优于鄂中和鄂西北地区,区域间的“五效”协调度差距较大,说明湖北省土地利用的结构和效率有待优化和提高。截至2016年,全省大部分地区协调度仍处在中度失调和初步协调阶段,说明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表3 协调度等级表

4.协调度空间异质性分析。为了探究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地域带动性和发展趋势,本文在Geoda软件中使用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和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分析土地利用“五效”的空间分异情况。

Global Moran′s I指数用于检验空间自相关,取值范围为[-1,1],若I接近-1表明研究区域属性整体上趋于离散,临近地域的协调度系数相异;若I接近0则表明研究区域属性为随机分布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若I接近1则表明研究区域属性趋于聚集,协调度系数相似。本文采用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系数为属性值,基于5%显著水平,Z%=1.960,表示Z值大于1.96或小于-1.96则通过显著性检验[25]

Local Moran′s I指数是对全局自相关的补充,能够评价局部地区内邻近空间单元属性特征值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探测空间异质。

从表4可以看出,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的全局Moran′s I指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协调度处于随机分布状态,没有出现明显的聚集或离散现象。2011年和2016年全局Moran′s I指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数值较小,说明协调度有聚集现象,但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2011~2016年全局 Moran′s I指数从0.0842上升到.01297,虽然数值都较小,但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由随机分布状态逐渐形成聚集状态,未来或将达到高度聚集状态。

油菜(Brassica napus L.)子中含有丰富的油酸及亚油酸,湖北省恩施地区推广的双低菜子油品质仅次于橄榄油,营养价值较高[1]。油菜是中国的重要油料作物,201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居全世界第二[2],种植面积及产量都占全球的30%[3]。油菜菜薹中富含维生素C,可作为蔬菜食用[4]。种植油菜对于闲田利用、增加农民收入也具有重要作用[5]。

通过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Local Moran′s I指数空间分异图,可以看出,2006年、2011年、2016年湖北省整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局域自相关现象,大部分空间异质性现象出现在鄂东南地区,包括天门市、咸宁市、黄石市、鄂州市等地区。天门市2006~2016年均为低-低值制约区,自身协调度较低,且制约自身和周围地区的发展。咸宁市2006~2016年均为高-高值扩散区,自身和邻近区域良性协调发展。黄石市2006~2011为高-高值扩散区,和邻近区域形成良性协调发展,但到了2016年,转变为低-高值塌陷区,这是由高值区向低值区过渡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周围地区协调度有明显增长,黄石市协调度增长不明显。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2006年和2011年的鄂州市,均为低-高值塌陷区,到了2016年变为无显著局域自相关区域。襄阳市和荆门市在2011年也为低-低值制约区,主要原因在于鄂东和鄂西地区长期处于低值区,且协调度变化不明显。

翻转课堂是将学生掌握知识的作业过程转变为课堂交流学习成果、从事科学实验、项目协作探究、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本身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为例,介绍如何将启发式翻转课堂引入教学过程中。

综上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现阶段整体呈微弱聚集现象,全省各地区之间协调度的地域带动性不强,受相邻地区的影响较小,但聚集现象呈上升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或将逐渐出现高度聚集现象。从局部上分析,天门市、襄阳市、荆门市为低-低值塌陷区,制约着自身和邻近区域的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咸宁市和黄石市为高-高值扩散区,与邻近地区形成良性协调发展。同时黄石市和鄂州市也出现了协调度发展恶化的趋势。其他地区协调度虽然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四、结论与讨论

1.结论。本文以湖北省土地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效率(E)、社会发展效率(S)、空间效率(I)、生态发展效率(L)、人文服务效率(H)之间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空间分异情况,并得到以下结论:2006~2016年湖北省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呈整体缓慢上升趋势,仅有黄冈市逐年下降。从空间和整体水平上看,武汉市、黄冈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省内其他地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相对处在较低水平阶段。

表4 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全局莫兰指数(G lobal Moran′s I)、Z值、P值

2006~201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耦合度不断上升,大部分地区由低水平耦合发展到较高和高水平耦合阶段,同时州市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说明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之间有越来越强烈的耦合作用,土地利用的五个维度之间越来越密不可分。

2006~2016年11年间,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度在不断上升,大部分州市都上升一个或几个协调度等级,但除武汉市达到高度协调外,其他州市仍处在中度失调和初步协调阶段,个别地区处在严重失调阶段。鄂东南和鄂西南地区“五效”协调度优于鄂中和鄂西北地区,各州市之间的协调度差距较大。说明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并没有形成较高度的协调发展,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协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现阶段整体呈微弱聚集现象,全省各地区之间协调度的地域带动性不强,受相邻地区的影响较小,但聚集现象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或将逐渐出现高度聚集现象。湖北省整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局域自相关现象,大部分空间异质性现象出现在鄂东南的天门市、咸宁市、黄石市、鄂州市等地区。

2.讨论。针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较低和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整体协调程度不高,区域间差距过大的问题,应根据各州市土地利用效率在不同维度的具体情况,采用因地制宜,因“情”制宜的政策,对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地方,加大经济和技术的投入,提升整体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

针对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呈微弱聚集的现象,首先应发挥咸宁市、黄石市等高-高值扩散区的带动作用,以扩散区为核心,带动邻近地区的协调发展,同时遏制鄂州市、黄石市等地区的恶化趋势。针对天门市、襄阳市和荆门市等低-低值制约区和其他无明显空间自相的区域,应做好土地规划,以土地规划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尤其要优化城市用地的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使经济投入和技术投入达到最优配置,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奎,文琦,钟太洋.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资源科学,2018,40(10):150-161.

[2]陈竹,张安录.中国东、中、西部之间耕地保护协调——土地效率理论存在的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4).

[3]李辉,王良健.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与优化途径[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7):63-72.

[4]赵明月,王仰麟,胡智超,等.面向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37-1248.

[5]谭勇,徐文海,韩啸,等.新时代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以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09):200-205.

[6]沈素素.湖南省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实证评价[J].经济地理,2017,37(12):190-194.

[7]黄晶,马蓓蓓,薛东前.基于SE-DEA模型的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率及优化对策[J].干旱区研究,2015,32(03):630-636.

[8]方玮轩,杨惠,方斌.基于通勤行为的小城镇土地利用与格局优化对策研究——以扬中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02):40-47+97.

[9]黄端,李仁东,邱娟,等.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政策驱动因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19(01):80-90.

[10]田俊峰,王彬燕,王士君.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02):305-315.

[11]倪维秋.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12):69-77.

[12]杜丹宁.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06):315-320+325.

[13]赵翔,唐旭,刘耀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省级成果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2):67-73.

[14]张丽琴,渠丽萍,吕春艳,等.基于空间格局视角的武汉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09):1988-1997.

[15]杨勇,任志远,樊新生.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评价与分区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9):177-184.

[16]史进,黄志基,贺灿飞,等.中国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2):76-81.

[17]吴思,胡守庚,熊婷,等.长江中游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8,40(11):2213-2224.

[18]徐博,雷国平,张慧,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GIS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以黑龙江省红兴隆垦区五九七农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02):186-190+200.

[19]刘康,李月娥,吴群,等.基于Probit回归模型的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07):2131-2138.

[20]陈英,孔喆,路正,等.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01):264-270.

[21]何建华,王宵君,杜超,等.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系统仿真模拟与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08):1270-1278.

[22]王洋,方创琳,王振波.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2,31(7):1305-1316.

[23]刘彦随,李裕瑞.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2.

[24]白雪,宋玉祥,浩飞龙.东北地区“五化”协调发展的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8,37(01):67-80.

[25]刘敏,赵翠薇,施明辉.贵州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0):239-246+300.

◆经贸合作◆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s“Five-effect”in Hubei Province

RUAN Li-hua ZHUCan-yang

Abstract: The efficient and coordinated use of land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the cities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land us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cy,soc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space efficiency,ecologic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and human service efficienc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five effect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1)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land use in most parts of Hube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ow,and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among cities.(2)There is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the“five effects” of land use in most parts of Hubei Province,and the“five effects”of land use become an inseparable whole.(3)The“five-effect”development of land use in most parts of Hubei Province is uncoordinated,and many of them are in the stage of serious imbalance and moderate imbalance.A small part of the area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initial coordination and high coordination,and there is 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4)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five-effects” in Hubei Province showed a weak accumulation phenomenon.There was no obvious local autocorrelation phenomenon in the whole,and most spatial heterogeneity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Hubei.The geographical degre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ities and provinces in the province is not strong,and it is less affected by neighboring regions,but the aggregation phenomenon is on the rise,and there will be a high degree of aggregation in the future.Finally,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reasons,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Key words: Land use efficiency;Coupling coordination;Spatial autocorrelation;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Hubei Province

【作者简介】 阮丽华,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朱灿阳(通讯作者),湖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责任编辑:杨艳军)

标签:;  ;  ;  ;  ;  ;  

湖北省土地利用“五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