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与宏观调控机制的构建_宏观调控论文

市场化进程与宏观调控机制的构建_宏观调控论文

市场化进程与宏观调控机制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进程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经济市场化,是指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主要作用。直到20世纪末,东西方国家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拥有的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其无与伦比的功能优势在于借助价格机制的作用,把经济人的理性利己行为转变为利他行为,并自动实施供求调节,实现经济运行的瓦尔拉均衡和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的。近3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完成了初创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经过调整所有制结构和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初步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对调节商品供求、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在较大程度上相互沟通;国民收入宏观分配格局和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累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初具雏形;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经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制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由于它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虽然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长处和优势,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就能够充分达到社会资源宏观配置和利用的最优化。由于市场机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滞后性等特性,容易引导各经济主体偏好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不利于生产力布局,重大产品结构的调整,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公用事业的发展。同时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也容易导致垄断,造成经济发展的剧烈波动,从而影响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市场机制也难以调节社会收入的公平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容易造成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所以,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市场失灵”的现象。在193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经济学派曾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一种自我调协的机制,只要合理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然而,三十年代大危机,宣告了传统西方经济理论的破产,在此之前,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还是萨伊的“供求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其实质都在于表明这样一种相同的认识,即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然而大危机的爆发,使鼓吹自由放任者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接之而来的,便是以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学派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并不那么完美。一方面由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重要的市场上并不具备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从供求机制来看,由于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故市场自发力量并不总能保证使总供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水平上相一致。为此,政府必须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去充当协调总供求关系与维持力量平衡的砝码,发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推进器作用。只有政府通过市场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和调控经济,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才能在充分保持其微观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宏观上符合社会意愿的稳定发展的目标。

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互补性和共融性。统一性指宏观调控机制的运用不是脱离市场和破坏市场,而是面对市场,以市场作为宏观调控对象;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机制的顺畅运行,并为之创造有利的条件。互补性指宏观调控不是市场的替代物,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的功能性缺陷,克服市场的功能性紊乱,以校正“市场失灵”,共融性指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市场经济的参数,即政府通过市场经济的参数来诱导市场变量,进而通过市场变量发出信号来引导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从而使市场机制的运行符合宏观调控的意图。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调节基础作用之上的。政府宏观机制,对市场机制来说,主要是发挥补偿性、导向性功能,从而使市场经济能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注重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管制的首要任务是填补改革过程中由于计划经济规则逐渐被废除,市场经济规则尚未建立起来时所形成的规则真空,并在填补规则真空中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

首先,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它有不同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方向。市场机制在调整异常复杂的经济活动方面有它的优点,但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特征的,各经济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难免盲目竞争,造成经济失衡,甚至发生经济危机和无政府状态,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指导。

其次,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手段,一只是“看得见的手”,一只是“看不见的手”。单靠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有它的局限性,还必须要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在这方面,宏观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都具有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但它们各自的着眼点、作用的层面和范围不尽相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具有信号灵敏、变化迅速、效率高等明显的长处,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国家宏观调控能够从社会全局出发,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在更高层面和更广范围内规划、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宏观主导作用。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总量协调平衡,重大比例和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国土整治与地区经济布局,这些方面的配置单靠市场机制是调节不好的,只有既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发挥国家调控的主导作用,才能从总体上指导好社会经济的运行。

第四,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具有市场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意。市场经济是有管理,有调控,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经济;宏观调控应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始终,贯彻于市场经济整个活动的过程,贯彻于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只有把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密切配合,共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才能顺利发展,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四、未来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日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市场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在完善宏观调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原因是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旧经济体制,需要建立不同与过去用计划来调控经济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就是国家通过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来保证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保持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把握和规划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机制建设:

第一,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是硬道理,也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基本目的和必要条件。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就是使经济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均衡发展;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也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必要条件,因为加大改革力度都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进行,宏观调控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必须在经济发展中进行。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发现经济运行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使宏观调控更有针对性,更见实效。必须看到,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使经济总量、经济实力、社会财富不断增大,因而也为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持续快速发展,既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也是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第二,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辅。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中出现比例失衡或者出现重大问题,往往采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程中,往往缺乏经济手段的经验。因此要在加强体制转变的同时,逐渐积累宏观调控的经验,不断吸取教训;同时进行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相配套的环境,加强对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监管,维持市场秩序,保证经济参与者的公平竞争。

第三,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调一致。注重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通过分权化改革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由于分权化的决策更倾向于反映地方的需求和优先权,从而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但是宏观调控建设中,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保留其因地制宜进行思考和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使其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职能,保持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方向相同,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既定目标,防止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打折扣。

第四,强化区域空间调控,使之与经济发展战略相衔接。强化对空间开发、空间结构的引导,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对各类区域将会提出不同的管制原则,这些原则完全可以作为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依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基本理念,都是要通过明确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对空间要素进行整体谋划,科学引导空间开发行为,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实现支撑经济发展、促进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的目标。

在我国,区分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功能。东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则政府更着重于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而西部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参与上更深一些,要更多地引导和推动群众进入市场经济。同时针对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国家要采取较有针对性的投资、财政等政策,对落后地区予以支持。

第五,宏观调控机制建设必须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益,重视滞后问题。

像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调控的作用和效益。同时要考虑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在政策取向上,要留有余地,为后续发展留下空间,防止经济的“过冷”与“过热”,处理好经济运行中的“冷”与“热”这一对矛盾。

总之,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市场体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建设。通过宏观调控来提高和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深化改革、改进宏观调控机制建设,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市场化进程与宏观调控机制的构建_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