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和校本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策略论文,特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创建办学特色。评价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办学特色问题。近一、二十年来,学校特色已成为学校管理的热点问题,成为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潜心研究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校特色的普遍性及现实意义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异的。”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世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而且都要选择或创造一个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有个性特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们求得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求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求得在社会生存与发展中的竞争力,必然要不断创造自身最佳存在的状态,创造自己优于别人的特色,特色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人自身的发展之中。特色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必然性。
学校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教育属性和功能的一种机构,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也是在追求特色过程中生存与发展的。学校发展的历史就是多样化、特色化的历史。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那时的学校结构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功能也是单一的。中世纪后期,在一些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商业的兴起,开始产生一些新的学校。如为手工业者子女服务的行会学校和为商人子女服务的商人学校,在城市开始出现高等学校——大学。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学校和大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设计了严密的四阶段统一学校制度,即母育学校、初等学校、拉丁学校或文科中学、大学。19世纪末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互不沟通的培养体力劳动者的初等教育机构体系和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及政治统治人才的中、高级教育机构体系。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完成,职业技术学校也相应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我国古代,很早也出现了学校。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各类不同性质的学校。就其主管部门来说,有中央官学、贵族学校、地方学校、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国家大学程度的学校,有专门学校,也有小学程度的学校;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经学方面的学校有大学、国子学、地方州府县学,史学方面有史学,文学艺术方面有文学、鸿都门学、士林馆、律学、算学、武学、医学、还有书院等。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和动力,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等相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结构也得到很大发展,呈现了学校多样性的趋势,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是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是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只要有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教育机构,就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学校教育机构。就是某一类型、某一方面的教育,也由各种不同的学校相对应。如义务教育阶段,有公办学校,有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的办学体制。这种多样性存在,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都很重视创建学校的特色,总是以是否有鲜明特色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标准。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评出全世界10所最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其中9所学校,1个教育行政部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这些学校和教育机构是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意大利迪亚纳学校、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瑞典斯德歌尔摩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德国科隆地区教育部。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该校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一直在国际测验中名列榜首。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小就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各种活动。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数学教学出类拔萃,采用实用数学的教学方法。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注重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的特色是外语教学。美国匹慈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成功之处是实施“艺术推动”计划取得很好效果。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是祟尚工艺教育,为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奠定基础。这些学校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并不因为这些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而是他们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发展和声誉。在中国,同样有一批学校注重特色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以教育发达、基础厚实的江苏省为例,在教育现代化实践中涌现许多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南京师大附中在国内率先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和必修课分层次教学;金陵中学、太仓高级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被称为“金陵模式”、“太仓模式”;无锡市锡山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苏州六中的综合高中及学分制改革试验;南京一中推行导师制;启东中学因材施教,培养许多拔尖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质奖章;沭阳高级中学学案式教学;梁丰高级中学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华士实验学校以人为本,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洋思初中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海门市东洲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淮阴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的生活基础教育;海门市东洲小学智能化、开放式教育;吴江实验小学的科学教育;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的自主教学改革;南京琅琊路小学愉快教育实验;梅村实验小学的微型课程研究;江阴市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丹阳师范附属小学的研究性作业研究等等。这些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都发扬优势,大胆探索,逐步形成自己学校办学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同,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与经验说明,成功学校是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走上成功之路的。没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是平平庸庸、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创建学校特色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创建学校特色是时代的呼唤。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国外办学主体将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办学,使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现有学校生存发展空间面临威胁,迫使我们的学校在同一时空环境下与“狼”共舞,从非义务教育到义务教育的所有学校概莫能外。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创建学校特色,已十分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第二,创建学校特色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现代教育竞争是现代教育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它不是外加的。教育竞争机制包括教育运行机制、教育激励机制、教育自身调节机制、约束机制等。不能把教育竞争都看作是消极的东西。积极的教育竞争是人们前进的内在动力之一,是学校蓬勃兴旺、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力杠杆。一所学校缺乏竞争机制,就必然是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积极的教育竞争是学校创建特色、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过程,是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卓越教育的过程。教育竞争总是为学校创设了一个兴奋环境,为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正是在竞争过程中,创特色,展优势,通过竞争学校互动发展,共同向更高层次、更新目标迈进。这种竞争是与互争生源、互挖墙脚、互相保密、互相封锁,甚至弄虚作假等消极的竞争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倡导创特色、求质量的积极教育竞争,反对的是违背规律、损人利己的消极的教育竞争。
第三,创建学校特色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统一、整齐划一的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学校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属物,缺乏办学自主权,出现了“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局面,学校特色、教师特色被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被桎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跃地发展,也为了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要走特色之路,做到教育有特点,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洋思中学,作为一所农村联办中学,如今学生已达2000多人,其中80%是外地学生,学校的经济效益也逐年上升。可见,有特色,才有办学质量;有特色,才有办学效益;有特色,才有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才有学校的地位,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有特色,才有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归根到底,创建学校特色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学校教育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特色的学校,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没有特色的学校,只能使学生成为“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创建学校特色,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
二、学校特色的内涵
关于特色内涵、外延及本质属性,苏昌培主编的《特色论》一书阐述得十分清楚。该书把特色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并对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从通常定义上说,特色与特点、特征、特长、独特等等是同义语。古人说,“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言其特别出色也。”就是说,特色是特别出色之所在,含有独出于众者之意,是才能杰出、事物迥异于众者之称。作为一个严格定义的科学概念,特色已经超越原先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狭窄范围,它是事物达到真善美的一种发展境界,是优质事物的规定性,是区分优质和非优质事物的规定性,是事物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倾向性,代表着事物发展和进化的方向。特色的外延则是具有规定性的一切系统中的优质事物。特色是转化和质优化的统一,是优质规定和非优质规定的统一,是共性与个性优质规定性的统一,是事物质的优化与环境优化的统一。特色具有优质性、价值性、历史性等本质属性。
学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内涵:
第一,学校特色体现了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一思想与理念是学校特色的灵魂。它是独到的、先进的,是其它学校所不具备的。没有先进的独到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支撑,就难以形成学校的特色。独到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就是个性化的教育思想。
第二,学校特色是立足于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它体现了以学校为本位的校本发展的理念和策略。不从本校实际出发,就不可能形成办学特色。
第三,实践出优势,实践出特色。学校特色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本校优势而形成的。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本校优势,成功的学校经过多年办学实践,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传统,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这是形成特色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积极主动地去创造优势,变劣势为优势。
第四,学校特色必须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个性化,就是学校优质化。它包括运行机制、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
学校特色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特点。有的学校特色因它的极强的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底蕴而长期保留、沿袭下来,有的可能会因不合时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时代特点而被淘汰,有的则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内容。为此,学校特色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具有蓬勃的生机,实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学校特色多少年没有多大的变化,就会被其它学校追赶甚至超越,这样就会逐渐失去它自身应有的特色,或者就不成其为特色。同时,还应认识到,学校特色既可以通过挖掘、发扬优势而形成,也可以是从无到有,从缺乏特色向有鲜明特色转化,这就需要学校扬长避短,变现有劣势为优势。
三、积极推进校本发展策略
创建学校特色,无外乎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来说,或者说是从宏观层面分析,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要为学校创建特色提供充分的外部条件,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如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足够的办学经费,改革评价学校的制度和办法等,使校长和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创建学校特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从内部来说,或者说是从学校微观层面分析,则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策略,发挥自主办学的功能作用。
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并得到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其意为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促进学校拥有真正的自主权”,“学校自主是开展地方一级行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因为通过共同决策,可以打破一些老师与另外一些老师隔绝的现象。在一些国家里,‘学校计划’这一要领清楚地表明共同实现有助于改善学校生活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的愿望。”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为了增强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愈来愈重视人的发展。在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是改变以往国家、中央政府不重视基础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基础教育的领导,制定全国性的教育政策、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及框架。另一方面,在学校办学与学校管理中则重视校本化发展的校本化管理,将许多原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下放到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近些年来,一些国家推行学校管理地方化(Local manageme-nt of schools)和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管理改革。校本管理是校本发展的核心部分,有的学者把它称之为学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英国1988年教育法案要求所有公立中小学在1993年4月(伦敦可延至1995年4月)之前实施学校自主管理制度。美国1991年有数以千计的学区试行各种形式的SBM。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瑞典、土耳其、以色列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也都推行学校本位管理,给学校更大的自主权。
在我国,近些年来校本发展思想也得到重视和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教育消费,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倾向,即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属性,淡化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强调教育的产业属性,而忽视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盲目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甚至出现把公办中小学卖出去的现象。校长忙经营,忙开发,搞公关,无暇抓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质量受到影响。校本发展观念能在我国较快地得到重视和传播,正是对教育规律的呼唤,是对回归教育本质和教育原点的呼唤。
笔者认为,校本发展是相对于外控发展而言。外控发展表现为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过多,社会对学校干预过多,学校不能自主发展、自主办学。校本发展则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校本发展并不否定政府的宏观决策和指导作用。“国际经验证明,非集中化凡取得成功的,都是在中央政府得力的情况下进行的。”离开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校本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校本发展也不能仅仅理解为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其他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推进校本发展策略,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确立学校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创建学校特色,其灵魂与核心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确立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特色要有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就是实践特色办学思想的结果,是特色办学思想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江苏省名校长万小平在花园中学任校长期间,提出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适应未来的思想。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发展是多极的,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在同一驾马车上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花园中学开展了“让所有学生都适应未来”的课题研究和革新计划,推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原先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可见,花园中学“让所有学生都能适应未来”的办学特色,首先是独到的办学思想为先导,进而转化为全校教职工的教育行为。
第二,把创建学校特色纳入学校战略决策系统之中。在经济全球化、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模式方式不断涌现以及信息交换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超竞争环境下,愈来愈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布鲁克认为,“战略是一种统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计划,用来实现企业基本目标。”同样,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创建,也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统筹思考和决策。通过学校战略决策,来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目标和策略,明确资源分配的轻重缓急,确立学校发展的特色。学校战略决策,实质上是学校发展的定位。通过战略决策,清醒地认识周围的发展环境,抓住发展机遇,确立并形成有别于其它学校,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生长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定位是学校发展特色的定位。
第三,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实施校本发展策略,还要进行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为学校特色的创建奠定基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要挖掘、开发利用。上海市某名牌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在认真教学同时潜心研究,把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整理、提炼,并由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所学校的校长认识到,这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加以推广。他自己花钱买了100多本这位语文教师的著作,发给全校教师学习。后来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就成为该校的特色之一。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还有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形成学校特色。宜兴市丁蜀镇是我国著名陶都,该镇的一些学校通过开发陶都文化的资源,构建校本课程,围绕陶都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具有当地乡土文化气息的学校特色。
创建学校特色,不仅要进行优势分析,开发原有优势资源,同时还要扬长补短,把劣势变为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状况,是一种理想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针对这种生活失落的弊端,淮阴师范附属小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小学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以儿童生活世界为背景,把儿童具体的感性的生活经验作为生长点,围绕儿童生活化改革课程教材,探索主体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儿童由生活客体转变为生活主体,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交往,学会选择,学会创造。《中国教育报》曾以“生活之树常青”为题报道该校开展生活基础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生活基础教育已成为该校改革与发展的新的亮点。
第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有魅力的校长、教师队伍。校长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教师是学校办学的基础。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专长、个性、魅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特色的创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校长是学校特色的影子,教师是学生特色的影子。校长有特色,学校才可能有特色;教师有特色,学生才可能有特色,才可能有特色的学校。大凡成功的学校,名牌学校,必定是以特色见长的学校。这些学校办学实践和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学校的特色是与校长、教师的特色是成正相关的。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特色往往就是校长、教师的特色。校长、教师的创造性个性、专长直接影响、制约着学校的特色,校长、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制约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和魅力。可见,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学校特色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