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下,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借助大数据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相关人员要科学的建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制,围绕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殊性完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方案,强化起重机械的安全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起重机械的使用寿命,促使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大数据;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一、起重机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以安全施工、规范操作、保障运行为基础,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理念与施工效率进行紧密结合,以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将制度逐一对其细化、深化。其次,明确责任制,建立定岗定位。在起重机实际操作中应对工作人员证件进行严格检查,并督促做好三检工作,即水、电、油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对起重机操作流程进行重新规范,即安全操作、规范操作、科学操作。最后,建立相对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安全监督在于从局部安全管理提升到全局安全管控,使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减少了安全事故与风险问题的发生[4]。
2.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应加强起重机管理人员专业性培训,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等,并将“安全管理”融入到培训体系中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及风险意识。其次,针对起重机问题现状,加强管理人员对起重机结构、参数、性能的掌握额了解,提升对实际故障及风险事故的管控与处理能力。最后,开展安全主题活动与事故安全分析,通过沟通交流与互相研讨将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规避性、预防性、处理性进行对策性分析,进而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事故防范体系[5]。
3.加强日常维护与定期检修
首先,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起重机日常维护机制,按照规章条文作为每日“三检”、每周“保养”、每月“检测”。将机械故障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可能性将至最低。其次,提升水力发电起重机设备维护,主要包括:起重装置维护、滑轮维护、卷筒维护、钢丝绳检测、吊钩检查、车轮维护等。将维护工作进行细化、量化,保障其各设备、元件及配件的性能性、稳定性。最后,对存在问题的设备元件进行及时维修与替换,不可使起重机带病运行、故障运行,保障其设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在具体检修过程中一定要对起重机的衔接性构件进行重视,衔接性构件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钢丝绳、滑轮、吊钩等。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具体如下:第一、在起重机运行工作中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清场工作;第二、对现场摆放的闲置垃圾与材料进行及时清除,保障起重机运行的空间性与保障性;第三、建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与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进行认真分析及预判,一旦出现事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及规避。因此,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不是单一片面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需要制度、人员、现场、设备等统一进行组织协调与科学优化[6]。
二、现阶段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操作工作者自身的专业技能不高。目前建筑工程中总是存有起重机械不安全使用的现象,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概率是操作工作者的技能水平不高引起的,所以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中操作工作者自身的技能的提升十分必要,由此才可以保证其中机械稳定运行。换言之,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期间要想使用起重机械,需要确保操作工作者自身具备较高的安全操作意识,确保操作工作者自身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但是在现实的起重机械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的成本在逐步提升,而企业取得的利润相对减少,一些企业缺少安全管理起重机械的力度认知,以致于起重机械在操作中存在安全风险。
2.设备安全性能没有满足操作标准。针对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没有满足操作标准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因为设备性能不佳,势必会影响起重机械设备进行的安装、使用以及拆除等相关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我国现有的建筑企业中经常使用的起重机械方式为租赁,然而因为相关单位在租赁期间没有严格的按照机械管理机制,导致在租赁建筑市场中存有多种设备自身性能不佳的问题。这样在建筑工程中若延长设备操作的时间,会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造成影响。甚至一些企业私自对起重机械设备加以完善和改造,导致起重机械设备受到严重的损坏,不能确保起重机械管理的安全性。
3.机械设备的管理手段滞后。以往的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并不能适应建筑工程对起重机械的需求,第一个角度上是没有落实大数据的管理模式,以致于起重机械的管理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起重机械在实际运用期间,施工环境会出现不定性的变化,包括工作人员、施工设备以及相关设备的参数等,而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加以调整;第二个角度上是起重机械设备在运用期间并不能全面的满足相关标准,安全管理计划尚未成熟,即使在近些年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但是因为监督管理合力程度过小,导致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三、借助大数据提升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创建数字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现阶段,数字化的安全管理体系针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巨大价值,首先是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化理念可以动态的获取建筑工程进度信息,结合具体施工工程的数据,相关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预测,预算处建筑企业今后发展的信息体系,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其次是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特种起重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相互结合,创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完善体系,确保起重机械设备被全方位的监督以及管理,便于建筑企业资源和数据信息使用效率的提升,促使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有效沟通,提升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效果。
2.组建数字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一,结合管理机制对起重机械的数字化管理要求进行全面优化,将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借助公开的手段呈现给人们,也就是赋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一定的查询功能,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周期进行确定,加强社会大众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监督程度。数据信息的收取需要涉及到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工作人员在维护和检查起重机械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记录在动态化信息体系中;静态化信息主要涉及到起重机械的类型、特征等。除此之外,借助大数据数字化功能,对起重机械的运行进行全过程监督,查找收集和传输的数据信息,强化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环节,做好起重机械信息检测和警示工作,及时向有关机构传送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信息。
3.科学使用数字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现阶段,建筑工程应该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给予建筑企业和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做好机制和管理相互统一的工作,基于信息技术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制,支撑多种企业和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给予其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此外科学研究工作者在建设数字化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期间,应该确保信息的足够安全,结合管理要求以及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探究,结合多种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及时找到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质量,保证起重机械自身具备的性能能够充分利用。
四、结束语
目前诸多建筑工程中运用到起重机械,而起重机械的巧妙运用可以更好的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为建筑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新时期下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为社会中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在起重机械存在安全隐患时,一方面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会对操作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甚至建筑工程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以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为目标,需要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管理,切合实际的保证起重机械使用的安全性,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启迪,王中杰.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云制造:以起重机为例系统仿真技术,2017(2).
[2]张靖雨,王潇枫,周楠.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数据安全与机器学习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3]卢微.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记录材料,2018,19(7):127–128.
[4]宋世军,张跃,田福兴,等.基于OSA–CBM的塔式起重机加减标准节远程监控系统.起重运输机械,2018,523(9):66–70.
论文作者:杨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起重机械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起重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