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份至2016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的60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经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下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血红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实验组的60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6±11.3)ml,住院时间为(4.4±1.1)d,仅有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的60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0.5±12.7)ml,住院时间为(6.3±1.6)d,7例出现并发症。实验组中41例贫血患者在术后的血常规检查中,平均血红蛋白为(95.7±10.8)g/L,而对照组的39例贫血患者在术后的血常规检查中,平均血红蛋白为(89.5±13.6)g/L,经对比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常见于30岁到50岁的妇女[1]。此类疾病一般无临床表现,当肌瘤较大发生蒂扭转则会出现急腹痛[2],若生长在子宫前壁下段,则会压迫膀胱出现膀胱刺激症,可因排尿困难而就诊。另有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的表现[3]。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已经出现较明显或严重临床症状,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由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尚未普及,而子宫切除术会因子宫切除附带血管结扎和韧带切断,容易出现卵巢早衰和晚期阴道脱垂。既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也减少手术治疗带来的损伤,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我院常用的治疗方式,伴随着腹腔镜手术的普及,我科室目前应用技术成熟,
现为分析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特进行本次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月份至2016年1月份我科室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最大年龄49.3岁,最小年龄30.1岁,平均年龄(36.4±3.4)岁,经血常规检查其中有4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对照组最大年龄47.6岁,最小年龄31.2岁,平均年龄(37.1±2.4)岁,经血常规检查其中3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两组患者年龄、贫血状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60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后皮肤切开,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神经和肌肉,对出血部位用电凝止血,到达盆腔后对子宫进行探查子宫肌瘤,然后行剥离术,并结扎所供应的血管,观察无出血后对盆腔内进行清洗,进行术后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实验组的60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在患者右腹做一2cm左右手术切口,进行腹内充气后,,在脐部入腹腔镜后,在手术切口处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进行探查,然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毕,观察子宫有无出血,确认无出血后退出手术器械及腹腔镜,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3观察指标记录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血红蛋白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距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实验组的60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6±11.3)ml,住院时间为(4.4±1.1)d,仅有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的60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0.5±12.7)ml,住院时间为(6.3±1.6)d,7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情况对比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常见于30岁到50岁的妇女。当子宫肌瘤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需要治疗时,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以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由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尚未普及,而子宫切除术会因子宫切除附带血管结扎和韧带切断,容易出现卵巢早衰和晚期阴道脱垂。因此在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提高生活质量是我科室医务人员的不懈追求。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经验总结,腹腔镜技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优点不仅是创伤小,更重要的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我们已经知道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阴道流血及经期血量增加[4],经期缩短的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病情的程度不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因此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除了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外,我们在贫血患者术前进行了血红蛋白量进行统计,并与术后血红蛋白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红蛋白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41例贫血患者在术后的血常规检查中,平均血红蛋白为(95.7±10.8)g/L,而对照组的39例贫血患者在术后的血常规检查中,平均血红蛋白为(89.5±13.6)g/L,经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为肩部酸痛或切口红肿,且在术后的治疗中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治疗效果明显,创伤小,出血量低,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佩瑾,鲁永鲜主编,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08月第1版.
[2]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稽留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7.
[3]罗玉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4]任小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46-47.
论文作者:谢灵彦 孙建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论文; 子宫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