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郑加会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郑加会

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小学校 重庆 402674 郑加会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与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忽略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真实触动学生情感,用真情充满课堂;以践育情,实现情感升华两方面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在小学生个体品德形成与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渗透呢?

1真实触动情感,真情充满课堂

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习兴趣。小学品社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据,深度挖掘生活中一些感人的事件,让课堂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真情的氛围中,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感悟事理。

1.1情感导入 激发兴趣 。饱含情感的课堂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促使他们用心去聆听、去感悟、去探索,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须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境。如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假如生活中没有诚信》时,播放《曾子杀猪》的故事,听后让学生思考:曾子为什么要杀猪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曾子杀猪守诺的故事,虽然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但它告示一代代中国人为人处世要做到信守诺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假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这个话题。这样设计的理念是通过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产生对诚信的神圣之感,使之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1.2感受生活 激发感情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应当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情境以及课外资源,激发学生感情,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假如生活中没有诚信》教学中,课前让大家从报纸、电视、书籍中收集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故事,课堂上小组间互相交流,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等方式,把一个个不熟悉的、与己无关的事情变为熟悉的甚至是触动心灵的感性认知,与此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3身临其境 以境生情 教育大师李吉林老师认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教学行为,应尽可能与儿童生活沟通,与应用相联系。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生动有趣的活动,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得以促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假如生活中没有诚信》教学中,先出示书本插图,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你身边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呢?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再请几位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考试作弊》,然后分小组讨论对此现象的看法,最后教师小结:“我国有句俗话叫“诚信是金”,说的是做人要讲诚信,就像金子一样宝贵。违背诚信的行为被人所唾弃。这时,你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人们都不讲诚信将会怎样?”。这样针对避免教学诚信概念时空泛而设计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把亲身的经历以及真实的感受在活动中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真切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 以践育情,实现情感升华

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品德课程标准》也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课的教育要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 因为在实践中获得的体验和感触是最深刻的,只有亲自实践,才会有触动心灵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转移到社会舞台这个大环境中去,引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的真切体验中,增进学生的社会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布置一份“每个孩子炒一份蛋炒饭,请父母品尝。”的作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体验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不能把长辈每天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应该心怀感恩。又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这一课时,首先安排孩子们回家采访爷爷、奶奶,向他们了解家乡旧貌,上课时又带领孩子们到学校附近的新农村进行实地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这时抓住时机提问: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情感被激发了,踊跃发言,争相说出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比如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等。最后齐唱歌曲《走进新时代》,感情进一步升华,学生在心中产生了拥护改革开放,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感情。

总之,在教学中依据课本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渗透,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感悟、体验和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孙琴芬,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2);47-50

[2]谭经翠,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教育论坛,2018,(01);24

论文作者:郑加会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论文_郑加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