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研究论文_杨美玲

东莞市沙田镇 虎门港规划房产管理所 523990

摘要:本文认为我国的绿道功能体系应在科学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引导,建议将绿道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三级体系和“滨水型绿道、山林型绿道、绿地型绿道、道路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历史文化型绿道”的6种类型,根据尺度和类型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功能侧重点,进一步理顺了绿道的功能内涵,有利于进一步科学、有序推进绿道规划和建设工作。

关键词:绿道功能 分级-分类体系研究 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 社区绿道

绿道功能的明确是绿道规划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任何绿道规划编制工作的展开、规划重点的明确以及规划方案的形成均对应于相对明确的绿道功能。但是,在各地的绿道相关规划中,由于地域特色和规划目标的差异,对绿道功能提出的看法各有侧重,在各地的绿道相关规划中,由于地域特色和规划目标的差异,大家对绿道功能的看法、侧重点都不尽相同。下表罗列了我国学术界[1、6-7]和各地政府部门对绿道功能的相关表述。

总的来看,我国的绿道研究和绿道规划实践对于绿道功能的定义存在“多元化”、“经济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绿道在层次等级上、地域环境类型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宽泛的去讨论绿道的功能可能并不可行,而结合绿道的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系统划分,明确更为详细的“分类绿道功能”变得尤为重要。

一、现有的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评价

基于绿道功能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在尺度和空间上的差异化,对绿道功能的科学引导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分级和分类基础上。

1)已有分级体系评价

就目前我国绿道规划研究和各地的绿道规划实践看,对于绿道的分级大致上依循上述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次结构划分方法,但在具体尺度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省-市(县)-社区”三级体系;(2)“省-市-县”三级体系;(3)“区域(含省、市、县)-城市-社区”三级体系。第一种分类中的第二层次绿道,即“市(县)”绿道其实包括了市县域的区域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个主要内容,其分类显得两头轻、中间重。第二种分类其实更多的局限于行政管理体系的需求,其划分方法其实没有很好的体现绿道在尺度上的功能侧重。第三种分类将省、市、县等行政区域级的绿道统称为区域绿道,从绿道功能特征来看,省、市、县三级区域绿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将其列为同一个层次比较合理;而作为中观层面绿道主要集中场所的“城市”,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大的规划区间,并考虑到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将其单独列为一级是完全有必要的。因此,总的来说“区域(含省、市、县)-城市-社区”三级体系更为符合绿道的内在特征和发展需求。

2)已有分类体系评价

虽然绿道相关理论众多概括起来,绿道的分类方法主要以下几种主要思路:

第一种是从绿道的功能差异进行分类。这在很多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中较为普遍,但是这种分类恰恰违背了绿道功能的发展规律——多元化和综合化,不仅很难将绿道功能进行穷尽,而且现在很多地区的绿道往往表现出功能综合性和复合性的特点,这种复合形式可能又会衍生出很为多样的绿道形式(多种绿道功能的多种组合)。因此,就绿道功能对绿道进行分类的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第二种是从绿道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类型进行分类。绿道作为以生态功能为核心的空间类型,它与自然环境的之间具有天然的关联性,而自然环境类型的不同往往决定了相应绿道的功能组织和建设实施。因此这种分类方法相对简明且更能完整的覆盖所有的绿道类型,对于指导绿道的布局和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如能进一步考虑历史文化等人文环境的影响,可能更具生命力。

此外,还有一些根据绿道规模、绿道建设属性、绿道空间形态特征等的分类方法,但其更多的从科研角度出发,对指导绿道的实际建设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而不具备当前绿道规划和绿道建设的适应性。

二、绿道分级与分类的原则

(1)应满足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

随着绿道运动从研究领域逐渐深入到规划建设的实际操作领域,在这个转化过程中,绿道的分级分类必须考虑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架构,以其能更好的促进绿道的实际建设,而不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泛泛而谈和空想主义中。

(2)应能融入现有法定城乡规划一体化体系

从规范和有序绿道建设的角度看,制定系统的绿道规划成为我国当前绿道运动的重点领域。而作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的新型规划品种,绿道规划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明确其法定地位,如何融入到我国当前的法定城乡规划体系中去。因此,在对绿道进行分级分类的过程中,必须参照城乡规划的体系框架。

(3)应避免城乡二元分制的潜在趋势

城乡二元机制对当前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进而投影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进行绿道分级分类的时候,应特别注意避免这种城乡二分法的固有思维,强调绿道分级分类的城乡一体化特征。

(4)应避免依据绿道功能的误区

如前所述,就绿道功能对绿道进行分类的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却成为绿道研究的主流方法,这个是必须要避免的一个思维误区。

三、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引导建议

1)绿道功能的分级引导建议

根据我国当前绿道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将绿道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三级体系。

(1)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区域与区域、城市与城市及城市重要功能组团之间的,对区域生态绿地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区域绿道分为省域绿道、市域绿道和县域绿道。区域绿道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和保护管理。

功能引导:第一、强调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的优化及促进作用,应更加注重绿道的生态网络功能发挥。第二,注重绿道对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的串联,发挥其对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第三,绿道对区域产业经济,尤其是旅游产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赋于其更多的经济功能。第四,绿道和城乡空间发展趋势的契合度,通过绿道网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空间体系的整体提升。

(2)城市绿道,是指城市内部的,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城市绿道可分为市级城市绿道及县(区)级城市绿道,其中市级绿道是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交通结构与游憩系统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网络。城市绿道由设区城市、区、县城所在地人民政府统筹建设和保护管理。

功能引导:第一,强调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特定绿地类型的生态优化功能,为缓解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品质提供一定的保障。第二,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特定慢行交通类型的交通优化功能,为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供一种有益的解决途径。第三,城市绿道面向市民需求的游憩、休闲、健身、康体、科普等社会功能实现,有力促进宜居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的建设。第四,城市绿道的景观的美学功能,优化城市景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形成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城市绿道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功能,发挥其在城市空间格局中的网络化、渗透性的空间效应。

(3)社区绿道,是指连接各个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社区绿道分为城镇社区绿道和农村社区绿道。由各镇、街道和农村社区自行选线建设和保护管理。

功能引导:第一,社区绿道之间面向社区居民使用需求的主体功能,即游憩、休闲与健身。第二,社区绿道对社区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的促进作用,将其作为社区绿化开放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社区绿道对提高社区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促进作用,通过绿道的交通可达性功能,使得居民通过绿道能更为便捷的获得相应的服务。第四,社区绿道对社区户外交流的促进作用,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提供更为丰富的场所。

2)绿道功能的分类引导建议

结合已有的绿道类型划分方式,以及上述绿道分级分类原则,建议按照绿道所处环境的不同,进行绿道类型的划分,主要将绿道划分为以下6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功能引导要点。

(1)滨水型绿道:沿着江、河、湖、海、溪谷等水体岸线,通过滨河绿地或滩涂湿地,具有良好的滨水景观与亲水环境的绿道形式。绿道功能引导方面应重点突出水生态保持和修复、滨水游憩、滨水休闲、水主题旅游等功能。

(2)山林型绿道:经过山脊、山谷等地形起伏地区,通过林地、森林公园等用地,具有良好山林生态景观的绿道形式,绿道功能引导方面应重点突出山林生态保持和修复、山林特色游憩、休闲和旅游等功能。

(3)绿地型绿道:经过公园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其他绿地,绿化率高、景观良好,借道绿地内部道路或修建独立游径的绿道形式。绿道功能引导方面应突出生态环境优化、特定区域环境品质提升、慢行交通、健身、康体、科普、游憩、休闲和旅游等功能。

(4)道路型绿道:位于道路红线内,借道城镇慢行系统,具有良好的城镇道路景观与道路绿化景观,是保证绿道连通,与建成区联系的重要绿道形式,绿道功能引导上重点突出慢行交通、健身等功能。

(5)田园型绿道:经过乡村、农田,通过耕地,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依托农田机耕路、乡村公路或通过租借农用地修建绿道的形式,绿道功能引导应强调田园风光展示、乡村经济促进、科普、游憩、休闲和旅游等功能。

(6)历史文化型绿道:经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其他特殊控制的历史文化地段,是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依托其内部开放空间形成的绿道形式,绿道功能引导应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展示和保护、科普、游憩、休闲和旅游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王鹏.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J]. 中国园林,2010(3):1-5

[2]刘颂,刘滨谊.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J]. 中国园林,2010(3):14-18

[3]李开然. 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J]. 中国园林,2010(3):24-27

[4]余青,宫连虎,王乐.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基金资助分析[J]. 中国园林,2010(3):28-31

[5]胡剑双,戴菲. 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2010(12):88-93

[6]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6(9):3108-3116

[7]周亚琪. 基于复合功能发展的绿道网规划策略[J]. 城市交通,2012(10):24-29

[8]Forman R T T,Gordon M. Landscape Ecology[M]. New York:Wiley,1986. 619

[9]郦煜,夏旭蔚,邱尧荣. 城市森林廊道的类型、结构与建设要点[J]. 华东森林经理,2004(8):27-30

[10]张毅川,李东升,乔丽芳.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J]. 防护林科技,2004(04):50-61

[11]李静,张浪,李敬. 城市生态廊道及其分类[J]. 中国城市林业,2006(5):46-47

[12]丁文清. 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论文作者:杨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  ;  ;  ;  ;  ;  ;  ;  

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研究论文_杨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