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论文_孟永红

黄石市阳新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湖北黄石 43500

【摘 要】目的:综合分析儿童(0~6岁)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副反应的基本原因,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00例预防接种儿童,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500例预防接种儿童引起副反应的疫苗种类以及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结果:500例预防接种儿童中有15例出现副反应(占3.00%),其中0~2岁儿童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4岁儿童和4~6岁儿童,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副反应儿童中出现副反应的疫苗种类为麻疹疫苗(5例)、白破疫苗(10例),其他疫苗均未出现副反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预防接种儿童出现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误和疫苗质量不合格,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0~6岁)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副反应的基本原因是操作失误和疫苗质量不合格。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基本原因

预防接种副反应主要说的是接种者在接种过程中或者接种结束后所出现的免疫反应,对其机体造成一定损伤[1]。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差,所以预防接种副反应一旦过重势必会导致其脏器功能受损甚至直接死亡。因此,必须全面掌握好预防接种副反应出现的具体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2]。本文将综合分析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副反应的基本原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社区(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500例预防接种儿童,500例研究对象中有302例男、198例女;年龄在0~6岁,平均年龄为(3.02±2.22)岁。

1.2方法

分析儿童的基本资料和具体接种的状况,再综合判断儿童出现副反应的具体原因为以下哪几种:

(1)偶合症。接种儿童机体本身潜藏某种隐性疾病,在接种后,被诱发,从而出现副反应。

(2)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出厂时其质量不够过关,在接种后会造成儿童机体有害或者有益反应或者仅仅出现有害反应。

(3)一般反应。疫苗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导致儿童机体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硬结、红肿和发热等,部分儿童出现食欲不佳和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

(4)心因性反应。由于儿童年纪较小,所以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接种工作人员产生心理恐惧感和紧张感,在看到针头时会出现高度恐惧感和紧张感,对预防接种产生抵抗作用。此时,即使疫苗质量合格,接种工作人员操作符合规范,接种者也会出现心因性反应。不同的接种者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心因性反应。

(5)异常反应。经过仔细的检查和确认之后,疫苗质量合格,但是接种后儿童的器官组织出现损害,但是并不是因为用药而引起。

(6)操作示范错误。在疫苗本身质量过关的前提下,接种人员在为儿童接种过程中由于未正确操作或者违背了操作程序和相关规范,所以导致接种者出现副反应。

(7)其他不明原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其他一些尚未明确的因素给接种者带来副反应,将其归类为其他不明原因。

1.3观察指标

分析500例预防接种儿童引起副反应的疫苗种类(乙肝疫苗、甲肝灭活疫苗、白破疫苗、流脑疫苗、卡介苗、流感疫苗、乙脑灭活疫苗、麻疹疫苗)以及副反应(偶合症、疫苗质量事故、一般反应、心因性反应、异常反应、操作示范错误、其他不明原因)的具体临床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副反应发生率比较

500例预防接种儿童中有15例出现副反应(占3.00%),其中0~2岁儿童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4岁儿童和4~6岁儿童,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基本原因分析

造成预防接种儿童出现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失误(5例)和疫苗质量不合格(4例),其他原因:偶合症(1例)、一般反应(1例)、心因性反应(1例)、异常反应(2例)、其他不明原因(1例),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疫苗预防接种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出现副反应[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0~2岁儿童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2~4岁儿童和4~6岁儿童,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发育,所以对疫苗非常敏感。

从本文研究来看,出现预防接种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操作失误和疫苗质量不合格。基于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不断加强对接种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严格把握好疫苗的整体质量,杜绝引进有问题的疫苗;其二,需要加强对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掌握,规避偶合症;其三,加强和儿童以及儿童家长的沟通交流,防止心因性反应情况出现;其四,接种过程中和接种结束后要严密观察儿童的身体反应状况,出现异常则可以立即解决。

参考文献:

[1]关玉英,余银英.儿童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8):1514-1515.

[2]王福友,郭秀翠,付鹤迎等.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545-546.

[3]施秀芸.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5(32):4449-4450.

论文作者:孟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论文_孟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