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人民医院 病理科 41340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97例我院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均对其实施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比其检查诊断准确性及检出情况。结果 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确诊结果阳性80例(82.47%)、阴性17例(17.53%);胃镜检查阳性76例(78.35%)、阴性21例(21.65%);病理检查阳性79例(81.43%)、阴性18例(18.56%)。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灵敏度(91.25%、95.00%)、特异度(88.24%、82.35%)、准确性(91.75%、92.78%)无差异(P>0.05)。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准确性水平较高,其检查结果未见差异性,因此临床中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必要时可联合应用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予以诊断,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胃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患者胃黏膜变薄、胃体萎缩,多伴有幽门化生及肠腺化生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为脘满胀、嗳气、食欲下降等症状[1]。早期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是其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本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方式予以研究,分别予行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对比其临床诊断准确性。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我院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7例,均予行病理检查及胃镜检查。其中,男性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5例,女性患者42例。最小年龄26周岁,最大年龄77周岁,中位年龄(48.19±12.33)周岁。胃炎病程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年,中位病程时间(1.59±0.61)年。纳入标准:(1)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胃胀、食欲不振等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2)认知能力正常;(3)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胃镜检查禁忌症;(2)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1.2方法
全部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行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其中,胃镜检查:检查前嘱患者空腹8h,取患者侧卧位,置入胃镜,对患者疑似病变区域予以探查,选取清晰的角度及位置予以打印[2]。病理检查:在胃镜引导下针对患者病变位置予以活检采样,将其样本实施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制片及苏丹红染色,后对其病理切片予以病理检查[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2种检查方式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97例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以P<0.05作为校准基线,判断本研究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结果
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结果详见表1,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确诊结果阳性80例,占比82.47%;阴性17例,占比17.53%。胃镜检查阳性76例,占比78.35%;阴性21例,占比21.65%。病理检查阳性79例,占比81.43%;阴性18例,占比18.56%。
表1: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结果[n]
2.2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准确性比较
对比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准确性情况(见表2),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灵敏度(91.25%、95.00%)、特异度(88.24%、82.35%)、准确性(91.75%、92.78%)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
2.3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方式检出情况比较
对比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方式检出情况(见表3),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
表2: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诊断准确性比较[%]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本病是胃癌早期症状之一,因此对其检查与诊断进行研究十分必要[4]。临床中一般多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方式可予以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未见明显差异性,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形增生检出情况未见明显差异。其中,胃镜检查方式是临床中胃部多种疾病检查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内镜方式能够对患者胃部黏膜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在直视条件下对患者黏膜结构、病变程度及位置予以全面探查,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水平较高。胃镜下患者可见其胃黏膜厚度下降、褶皱消失、黏膜表面粗糙、血管暴露等情况[5]。病理诊断一直以来是临床检查的关键形式,对患者疑似病变位置予以采样,实施病理检查,能够对患者黏膜情况进行了解,其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在胃镜检查实际操作期间,部分患者胃部气体较多,导致其临床检查准确性水平欠佳,临床中检查人员可通过调整患者体位、直接接触等方式,提升其胃镜图像清晰度,是保障其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予以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水平较高,二者之间不具备明显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其检查形式。
参考文献
[1]何美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3):100-101.
[2]冷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12.
[3]陈琳,程维峰,凌晨,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医药前沿,2017(8).
[4]青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2):156-157.
[5]解朝莉.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8):115-116.
论文作者:刘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胃镜论文; 病理论文; 患者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化生论文; 检出论文; 准确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