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 055350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兴趣培养、方法引领、习惯养成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一、用兴趣引领学生阅读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强烈的需求,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受到阅读的无穷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时空。孩子们的时间观念远不如成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督促指引。如在班级设立“师生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共同商量,给图书角取个形象别致的名称,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
另一方面要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营养。
二、用方法教会学生阅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那么,如何指引学生去阅读呢?
一方面,对不同文体,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新课标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此,教材的文体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说明性文体, 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抓住说明的要点,了解说明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分析说明事物的特点,进而掌握作者在文本中需要说明的事物。二是叙事性文体,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了解事件的梗概, 及其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活动的场景和主要人物的关键性行为,从而读懂作者所叙述的故事,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细节。三是诗歌散文等抒情性文本, 阅读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注意通过对文本核心词汇的理解,在想象中再现作者描述的情境, 以加深对作品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理解,达到阅读目的。
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2)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
(3)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4)略读。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往往采取跳读的方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
同时还有浏览、跳读、速读等。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三、用习惯铸就阅读素养
所谓“阅读习惯”是指不需要强制,也不需要意志控制,就能自觉地进行阅读的一种良好的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完成阅读内容、达成阅读目的、成就阅读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要认真读书,读思结合。在阅读时能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文本上,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专心读书。“熟读精思”“学起于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我国传统读书法的精华,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
另一方面要写好笔记和心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及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素养的提高,习惯成自然。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用心去培养学生,学生就会热爱阅读、养成习惯、收获阅读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张文明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J].学周刊:A,2011,(1),32-33。
[2]杨琰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阅读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9),11-11。
论文作者:孟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学生论文; 读物论文; 文体论文; 方法论文; 习惯论文; 能力论文; 时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