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厦门群信公司调研报告_政治论文

对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厦门群信公司调研报告_政治论文

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对厦门群鑫公司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厦门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台资企业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是我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目前的政治现状不同、台资企业的业主与我们党在政治理念上的不同,使得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具有我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所有特点,而且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当前加强我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从剖析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入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对厦门台资企业——群鑫公司的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以此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以期对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所推进。

一、群鑫公司党建工作的概况

厦门群鑫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健身器材的生产与开发,年产值最高时达到32亿元人民币,员工最多时达到3000多人。2001年4月28日成立中共厦门群鑫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当时有党员25人。支部书记由公司总经理担任,行政部群团主管任副书记,同时担任工会主席,负责日常工作,另一个支部委员由总经办宣传科长担任。总支部成立后,群鑫公司的党建工作迅速展开,可谓有声有色。一方面抓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定期聘请教员上党课,开展“重走红军路”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制定制度,保证党员每个月参加两次活动,每个月至少过一次组织生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确定6名重点培养对象,有3名已被定为发展对象;建立党员活动室,成立企业党校,给党员建起了一个“家”;抓群团组织建设,组建了公司工会,共青团组织也正在筹备中,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准备了组织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活动形式,探索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在台资企业得到落实的新途径。

党支部成立一年多来,由于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公司的党建工作已得到业主的认可,老板表示支持党支部开展工作,并同意在不影响生产经营的原则下,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适当的支持,并表示凡是在群鑫公司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员工,公司将给予加薪。通过党组织的活动,使台资企业业主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党员也都认为,自从党支部成立后,有地方过组织生活了,“飘”的感觉没有了,心理上有了依托。

在目前相当多的台资企业业主对在本企业内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的情况下,群鑫的党建工作可谓别具特色,堪称典型。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争取业主的支持。群鑫公司的做法是在成立党组织前,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顾大局的献身精神,发起并组织星期六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让业主认识共产党员,消除对共产党员活动的戒备心理;然后由在公司重要岗位上的党员出面,将党的章程中共产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条文送给业主,并就开展党的活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做恰当的说明。务实的老板看到上述条文后,认为能够做到这些的员工就是好员工,当即同意成立党组织,并表示可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是采取灵活务实的活动方式。鉴于台资企业的特点,党组织的活动不追求形式,而是以求实效为原则。比如,政治理论学习不可能像国有企业那样集中时间进行,他们就让党员以自学为主,在内部网上交流学习体会,或采用以文代会的方式,通过“党员学习传阅卡”掌握学习情况。每月组织一至两次的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末或下班以后,并尽量和工会的活动结合起来。比如“重走红军路”就是以工会的名义进行,只是对党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三是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开展活动。党组织的活动不仅不能影响生产经营,而应以服务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各项工作都力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比如在党员中开展“我为群鑫献一策”活动,一些建议被公司采纳;创办“群鑫人”报,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群鑫公司”的企业文化教育;配合企业做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全体党员既宣传相关法规,做其他职工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又在平时力争工作最精、能力最强,当自己陷入劳动争议时,能够做到理智处理、依法行事。由于党支部的有效工作,在2001年公司生产因国际原因大幅裁员时,未发生大的突发性事件,没有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几点思考

我们认为,群鑫公司的党建工作属于特例。取得上述成绩,虽然离不开所在地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离不开该企业的共产党员的努力,但更离不开该企业的特殊条件。该企业的老板在台湾政治上属于新党,比较开明;该企业的总经理是共产党员,并在国有企业做过领导工作,深知党组织对推动企业发展的意义;老板和总经理合作得又很好,老板信任总经理。这样才有了总经理牵头成立党组织,老板照准的结果。同时,我们也看到,群鑫公司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还带有国有企业的模式,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其他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很难开展起来,或者多数难以做到这种程度。群鑫公司的党建工作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加强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合法性基础问题。台资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比较特殊,从全局看是执政党,而在企业却不执政。因此,成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老板的态度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台资企业的老板因种种原因,对在企业组建党组织并开展活动,一般都持限制甚至反对的态度。所建立的一些党组织,包括像群鑫这样的,也是在所在地的党组织出面协调的同时,通过在本企业担任相当级别行政职务的党员努力而最后成立的。这里面多少还带有权力支撑和权力后盾的成分。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合法性基础到底是什么?也有人建议把组织协调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如果从组建党组织的角度看,是可以考虑的,但仅以此作为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活动的合法性基础,却是非常不够的。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拥有了合法性基础。但从具体工作过程看,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合法性现实基础应是被老板认可。否则,工作就难以有效展开。所以,在台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转变“国企”的思维定式,法律规定的党组织的地位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再则,政党是政治组织,不是行政组织和管理机构,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未必能见效,主要还是靠组织自己,不要认为由通过所在地的党组织协调,或者寄希望于国家通过法律的途径规定所有企业都必需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组织,为党组织活动提供方便,问题就基本上可以解决了。台资企业的党组织“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无论是台资企业党组织自己,或者是有关部门,在思想观念上都应尽快由以权力后盾为支撑转变为靠党组织自己的凝聚力和工作实效。

第二,如何处理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目标同业主的政治理念的矛盾问题。台资企业的业主来大陆投资办企业,并不是基于对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而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以群鑫公司为例,老板允许成立党组织,主要是看中了我们的党章中关于共产党员应是骨干,应发挥带头作用、无私奉献等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条文。党的建设从根本上讲足政治属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党的建设也好,党的活动也好,其目标都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在台资企业恐怕也不例外。如果从政治属性的角度思考台资企业的党建工作,就会发现: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资企业的业主在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上同共产党是不相容的。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党在现阶段的基本政策,又要求台资企业的党组织同业主在总体上是合作,而非对立。如何确定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对台资企业党组织的定位是大陆员工的“政治核心”,而台资业主则害怕因此被台湾岛内加上“政治色彩”而受歧视。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是开展工作的难点所在。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就很难开展。结果将会影响台商来大陆投资的积极性,或者使党组织的活动受限制,给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增加麻烦,最终影响这些党员的政治热情。

对这个问题,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大局着眼,对局部要求进行适当的变通,不要赋予台资企业的党组织力不能及的任务。台资企业党组织工作的目标,从根本方向上要坚持党章的规定,从形式上要适当弱化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务实色彩,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注意增进同台资业主的感情,围绕思想感情上的感化开展工作。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现实。台资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是有限的,决不会因为部分台资企业的党组织没有直接强调意识形态,就会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严重的影响。其实共产党员带头发展生产,为企业发展出力,间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是发挥了最有效的政治作用,因为这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让台湾业主认识共产党人的务实品格,改变对我们的误解,争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同,进而影响更多的台湾同胞,这更符合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于要求业主在经营中要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些职能,主要应通过相关的国家权力职能部门来实施,纳入法治的轨道,不能用全能的理想化的标准要求台资企业的党组织。否则,企业党组织因难以做到,最终还是要大打折扣。

第三,台资企业中的党组织的政治定位如何实现问题。按照有关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定位是职工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党组织怎样才能成为这一核心?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整体上讲,它的阶级基础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如果就一个单位的党组织而言,本单位的职工是其阶级基础比较直接的体现。我们党从整体讲是执政党,要按照执政的地位要求党员,党员也要树立相应的执政意识。党组织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在国有企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成问题的。但在台资企业,这个阶级基础就要认真分析。因为在台资企业打工的工人,已经不是台资企业的主人翁,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主人翁意识,他们在企业的一切要由拿钱买走他劳动的企业主说了算。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雇佣思想。因此,业主才是他们的中心。面对这样的工人群体,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让职工自觉地围绕在党组织的周围,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又是必须做到的事情,否则,就失去了建立党组织的意义。

从群鑫公司党支部的做法看,台资企业的党组织在这个问题上,应立足于职工和党员受雇于企业老板这一基本现实,遵循引导职工同业主合作而非对抗这一原则,在国家法规和老板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围绕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做文章,把工作做在平时,引导和帮助职工掌握过硬的技术、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向上的进取精神,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组织交流处理各种关系的经验,帮助他们尽快的成熟起来;主动和相关部门协调,了解上司对每一位职工的态度和评价,帮助职工改进提高;当职工和资方发生纠纷时,给职工指出解决纠纷的途径,帮助他们妥善处理问题等。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把职工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在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把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

第四,台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创新问题。和国有企业相比较,台资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员工流动性大,这使企业党组织的党员也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给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和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发展党员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一个入党积极分子要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大体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在台资企业,因职工队伍的变化不定,可能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培养对象到不了发展就离开了。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无法落实。长此以往,可能会使这些有政治热情的入党积极分子的热情逐渐减弱。再比如,组织管理问题,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党员的组织关系跨县接转需要持县级以上组织部门的证明,再由县级以上组织部门接收。这对生活在城市的党员并不困难,但对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山区的农民党员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从村到乡(镇)再到县城,对一个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讲,是不小的负担。当然,我们可以说共产党员就是牺牲和付出,如果连这些都有顾虑,就不要当党员了。问题是,让他们做这些付出是否有必要?能不能在原则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付出?

这就需要对党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台资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应不应该和国有企业、机关有区别?对农村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要不要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回答是肯定的。从调查接触到的情况看,以下几个方面急需通过创新,形成新的规定。一是台资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在条件上应适应台资企业的特点,在强调共产主义觉悟的前提下,更要注意最强、最好,培养团队精神。这也是目前台资企业党组织在实践中已经做了的。二是台资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在发展程序上,要减少环节,否则台资企业党组织的发展工作就要受到限制,党组织的活动就要受到影响。三是在组织管理上,要简化手续。目前群鑫公司党支部的党员来源还主要是靠动员陆续转来的,还有一些因手续复杂没有转来,不能参加正常的活动;也有一些没有转走,组织关系仍然挂在这里,只是定期缴纳党费,不可能参加党支部的活动。这对党组织而言,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四是对台资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和骨干,上级党政组织应当在工作和生活出路上予以关心和保护,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减少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

标签:;  ;  ;  

对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厦门群信公司调研报告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