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外活动设计的艺术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外活动论文,艺术性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英语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条件下,虽然教师们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根据小学生的遗忘曲线显示,如果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小学生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高出数倍。因此,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那么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延伸、深化、补充和扩展。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完善个性发展。笔者在英语课外活动设计艺术方面作了认真探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以歌伴舞,培养兴趣。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乃是唤起学生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少年儿童学习外语以儿歌入门,不仅可以降低认知难度,还有利于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为日后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歌活动,教歌前,挑出部分主要单词及表达法,逐个教读、跟读,当学生熟悉这首歌后,每隔数词去一词,然后让学生补上挖掉的部分,使歌词完整。不少英语儿歌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歌词中有不少动词,如果边唱边加入动作,就能在加强学生对歌词理解的同时,亦能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如大家很熟悉的"If you are happy,clap your hands"这首歌,在学生熟悉这首歌后,可把动作部分任意改变。如:把clap your hands改为close you eyes,touch your ears,tap your shoulder,turn round,touch your head等,歌舞并重,激发课前学习热情。英语儿歌难度不大,全班学生都可参加,这样做可激励学习动机,唤醒学习需要,鼓舞学习热情。
二、人人争当小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最佳的动力是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课堂主要是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区别于课堂教学。教师将组织权交给学生自荐或选举的“小老师”,让学生体会当老师的乐趣。但课前教师与选出来的学生要共同研究,设计游戏,制作教具,准备奖品等,因为只有做好准备工作,小老师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展开教学。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收拾教具,辅导学生。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突破已有的框架,采取各种游戏形式,如:单词小医生、我是小画家、今天我当家、我是小歌唱家和谁是故事大王等等来促进学习。在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胆量都得到了培养的同时,让学生也尝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利用英语第二课堂,转换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搞好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保障。
三、课文剧搬上舞台,激发学习动机。
少年儿童的表现欲强,在学习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后,会产生一股极大的推动力,推动他们迈向更高层次的成功。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的课文剧,经过他们自己改编创作后,可搬上舞台。同样,学生美妙的歌声、优雅的舞姿经过编导,也可以搬上舞台。这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激发了学习动机。
我为五年级(1)班编的舞蹈"Do-Re-Me"和女声二重唱"Auld Lang Syne"演出之后,我因势利导,指出各个学生学习上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此时的批评,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缩短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尊敬教师,更爱学习英语。后来有位学生在节日卡上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关心。请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英语的。是你使我重新对英语感兴趣,你能帮助我这只受伤的小燕,让我再次自信地飞起来吗?”由此可见,适时适度让学生表现自己,在荣誉背后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会收到课堂教学无法收到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除了课堂上时常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外,课外还应多创设语言环境,建立学生开口的自信心,寻找文化差异,使外语水平从量变向质变转化。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走出去”,即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兴中园英语角”活动。每次的“兴中园英语角”活动都有来自中山学院、中山师范学院的外藉教师参加。通过感受真实语言氛围,让学生们去体验自如运用英语的乐趣。活动中让学生准备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与别人交流思想,并设计一些活动,让师生自娱自乐;“请进来”,即聘请外教来校联欢,双方准备好表演节目,相互表演,并分小组开展游戏活动,拉近距离,活跃气氛。这样,随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实践机会增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起来。
五、妙制英语手工艺品,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前提。对于7-12岁的小学生来说,独立创作是一个较高的“门槛”,学生既想跨过去又怕摔倒。如何领学生进门,让他们大胆地“跳”过去,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制作手抄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所以我们从模仿入手。教师先展示一张设计好的手抄报,分析排版设计的思路,让学生模仿着先做一张。随后,给学生多种设计素材,让他们学着做。最后,引导学生拓展开去,自行排版设计。这样,学生设计出来的手抄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另外,造词汇棋、制英语卡和头饰设计赛也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活动中先由教师指导着走,到学生自己学着走,转入基本让学生自己走,此中决窍是一个字“放”。此项活动可以使学生“乐中学,学中乐”,既开发了智力,又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兴趣。
笔者经过一年半的英语教学实践,注重创设多角度多层次的课外活动形式,让各类学生在广阔的天地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以点带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创建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任教的五(1)班,英语学习气氛浓厚,在校内举行的多次英语单项知识竞赛中,每次都有30多人获优秀奖。两次参加区统考,该班平均分在91分以上,及格率100%,优秀率达70%,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