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惠民生之路——以杭州市为例论文_姜艺文,尤丹婷,胡敏,叶露,陈锦涛,单晨,舒丹蕾

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惠民生之路——以杭州市为例论文_姜艺文,尤丹婷,胡敏,叶露,陈锦涛,单晨,舒丹蕾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8

摘要:当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杭州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政府相关公共服务措施及民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杭州目前智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杭州市乃至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寻找出一条惠民之路。

关键词: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民众满意度;惠民之路

根据当前世界上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国家、地区已有统计数据反馈可知,全球各地智慧城市发展战略部分内容已然得到实施。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当今民众对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国内民众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杭州作为重要的东部省会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较其他城市具有科技人才聚集、大数据系统完善、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多方面的优势。

一、智慧城市的由来及发展

2007年,欧盟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其后,IBM公司于2010年向中国介绍了他们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实践与经验,以此为开端,中国走上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2014年8月,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内的八个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为三种:一是以物联网发展产业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大规模建设物联网产业聚集区;二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大力铺设光纤骨干网,提高网络覆盖率;三是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展开示范工程。国内在某些具体领域已然做出了一定成就,如上海打造城市光网,发展3G、WIFI等多种技术的无线宽带,推动智能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应用。[]

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结果分析

杭州市经过多年建设,逐渐完善智慧城市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率先提出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将网络科技优势发挥到极致,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均提供了数字化的可视性操作,大大便利了民众的生活。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等一批享誉全球的IT巨头以及无数中小科创企业的努力下,一座具有独特互联网思维的智慧城市正在形成。[]浙江首次试点的“最多跑一次”项目在杭州得到最大限度实施,居民可以一次性办理好业务,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的同时也收获广泛好评;杭州市利用其科技优势及人才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最大的“移动支付城市”,移动支付随处可见。

尽管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已为民众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政府也在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及管理工作,来满足民众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民众生活水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府宣传效率较低,民众认知产生偏差

智慧城市宣传方面,余杭区、富阳区智慧城市宣传推广深度相较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不足。以余杭区为例,在余杭区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中,由沈宝土提出的提案中,第三条就是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一项有利于老百姓生活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但针对第三条宣传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得到正面答复,政府在实施中仍存在许多空白点。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便是民众对智慧城市的多项工程不熟悉、不了解,加之民众社会阶层的不同,对各项措施的理解度、接受度自然不尽相同。因此难以惠及全体民众。

(二)各区域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政府缺乏个性化管理

下城区受调查者对智慧城市项目设施的了解度高的比例为7.4%,而上城区受调查者对智慧城市项目设施了解度高的比例为3.7%。下城区相较于景区较多的上城区,现代化发展进度较高,人们对智慧城市项目设施的了解程度也相对较高。可见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直接牵动着智慧城市项目的发展进程。基于差异性的发展水平,政府对于智慧城市措施的推进理应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目前杭州智慧城市的各项措施均为政府统一发布实施,缺乏各区域之间的交流协调。

(三)技术成本克服难度大,政府资金利用效率低

技术成本高低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杭州而言,滨江区作为全省首屈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高度重视政府技术资金的投入,在智慧城市科研技术研发上具有较高的发言权。滨江区调查者反映出,在重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时,智慧城市科研技术开发成本偏高。其中技术开发成本问题体现为:经济下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社会培养技术人力资源投入高、政府企业统一研发技术系统投入高等。同时政府资金利用效率因政府整体科研投入体系与社会部分科研需求体系不相符、政府计划技术投入与实际成果产出不平衡等而偏低。因此智慧城市科研合理投入、政府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问题急需解决。

(四)项目之间存在壁垒,网状关系仍未形成

根据市民对整体智慧城市发展的相关调查,居民认为最严重的问题是智慧城市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度较低。例如,若能把“医疗数据互通”和“扫描商品二维码获得产品信息”相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患者进一步了解所购药品的生产使用日期、药品类别以及如何使用药品等重要信息。然而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多项措施均较独立,使用过程繁琐,并没有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数据透明化较低,信息开放安全性保障不足

在调查中,民众对数据可视化、网上操作便捷与个人信息加强保护有普遍需求。据调查,民众信息来源于网络,但互联网信息大多停留在表面,鱼龙混杂。准确的信息源于政府公告,但政府信息传递具有一定滞后性,目前尚没有一款软件可以做到实时发布民众想要的数据。民众享受着互联网发展与智慧城市的推进带来的便利,但也暴露了许多民众的个人数据。虽然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应法规,但这些法规较为分散,造成许多管理的空白点。政府、企业在相关技术开发方面也没有完善的成果,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细化网络安全评价考核,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设置网络空间治理的机构来应对复杂的网络威胁活动。[]

三、智慧城市发展对策分析

(一)多渠道共同宣传发展,改善认知两极化现象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对智慧城市的了解情况不一,大部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等相关高学历人群对智慧城市了解度高于使用率。由此,会导致智慧城市在人们脑海中出现形象僵化等现象。对此,政府在不断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还应加强民众对智慧城市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改善民众认知两极化的现象,政府首先应明确智慧城市概念及相关项目设施;其次通过大众接触较多的传播渠道对此进行宣传,扩大宣传力度;政府联合相关企业设置项目设施的体验日,更有效提高民众对智慧城市的知晓度、使用度以及美誉度。

(二)积极进行区域项目统筹,因地制宜

在杭州市整体建设智慧城市的状况下,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是各地区发展智慧城市的出发点。比如,西湖区的宣传更为到位,并且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统一标准,对于信息安全的维护也更为重视,因此西湖区政府在发展之初便着重于这些要点;而萧山区则具有人才优势,因此侧重于把人才优势最大化。同时,政府各个部门数据的类型、组织、数据的储存方式和数据平台的建构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对此,政府应做好统筹工作,不盲目进行新项目的计划,通过清洗、重组、融合等方式对混乱复杂,毫无头绪的信息源进行净化后获取有效信息[],以民众满意度为基础做好现有项目,通过区域对接的方式有利减少产业转移的梯度差,提高各个区域融合的适应性。[]

(三)建立项目进程监管机制,严控投入成本针对个别项目开发逾期,又有较多项目亟待开发的现状,政府在开发新的项目之前,应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实时了解智慧城市项目发展的进度。让民众及早感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益处,给民众满意的答复,并使民众及时反馈相关项目使用情况。除此之外,在项目进程中应时刻关注受调查者反映的政府技术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杭州市政府必须积极完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目前政府不仅应大力支持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开发,也应重点关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

(四)实施信息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互通障碍问题

从部分调查者口中了解到智慧医疗系统存在信息互通障碍问题,我们还发现在其他智慧项目中也存在相关问题,主要问题还是线上线下、机构间信息无法进行互通。在此问题上,政府应做好信息互通的相关保障,提高相关项目工作效率,提升大众对智慧城市项目使用的满意度。解决信息互通障碍的同时,更是为整合相关单位组织业务办理平台,提高业务办理一体化程度铺路。由此,可为民众带去更为便捷化的生活方式。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相关信息透明度

网络共享时代加大了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政府亟需做好居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顶层设计。在法律法规方面,杭州市政府可以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做到积极预防、严惩不贷,净化网络环境。除此之外,公开透明的信息是政府可靠有保障的体现。项目信息透明化,还要保障项目进程的透明化。对此,政府可以选择在可开放的范围内尽可能实现数据透明化及可视化,保障民众基本的知情权。例如交通系统数据信息、医疗系统数据信息等,可视化与民众生活更为相近的数据信息,让智慧城市便利城市生活。

小结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正不断渗入国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而智慧城市也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越过的话题。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秉承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发展过程中已知或未知的问题,拓展不同区域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惠民工程。唯有如此,智慧城市的发展道路才会是一条智惠民生之路。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举措[J].中国投资,2013(04):47.

[2]陆健,严红枫.杭州:“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J].当代党员,2018(02):28-29.

[3]孙优宁.公众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4]郭伟业.智慧城市在区域经济下的发展综合分析——以信息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5:64-65.

[5]陈越,郑蔚,杨永辉.福建省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测度及对策研究[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9,02:83-89.

论文作者:姜艺文,尤丹婷,胡敏,叶露,陈锦涛,单晨,舒丹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基于智慧城市的智惠民生之路——以杭州市为例论文_姜艺文,尤丹婷,胡敏,叶露,陈锦涛,单晨,舒丹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