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六十铺马桥中学,安徽 阜阳 236200)
摘要: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莫过于艺术了,面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创的功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大坏境,美术教育迎来了最佳时期。在对素质教育的强调中,美术教学中如火如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呢?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艺术创造
一、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用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去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区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的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应。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德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二、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副风景装饰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周围,看看哪一处景象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地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的中学美术教材中,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互相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习合体和共同体。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值的体验。课程内容主要从不同角度体现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有时候“胡思乱想”也许能有创新。
总结: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如果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未来的学校》,多数学生画出自己理想中的而美丽学校,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把学校建在月球上,她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地球有一天会承受了……”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对于学生神奇的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教师不要把知识技能看做是僵死的东西,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空间,阻碍他们发挥自己的个性。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苏萍,孙茂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4)
[2]浅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 范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J]. 杨琴.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1)
作者简介:李娜(1987-),女,安徽宿州人,学士学位,职称:中二、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艺术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学们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教学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