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术期刊的营销理念--从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系列期刊谈起_市场营销论文

浅谈学术期刊的营销理念--从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系列期刊谈起_市场营销论文

浅谈学术期刊的营销理念——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报刊论文,营销理念论文,学术期刊论文,人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社科类学术期刊是期刊家族中的一个特殊成员,那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资料”)系列刊则是特殊成员中的特殊一族。人大“资料”系列刊不同于享有国家特殊政策和一定补贴的一般学术期刊,她从创刊的那天起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服务的学术信息刊物。

一、对“资料”系列刊市场的分析与研究

“资料”系列刊创刊于1962年1月。从问世的第一代产品开始,她就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第一家带着鲜明文化商品色彩的出版物。“资料”系列刊创刊时国家没拨一分钱,当时中宣部科学处处长、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拿出自己的稿费1.5万元和《红旗》杂志社后来借拨的1万元,借给人大报卡社(现在的书报资料中心),用作“资料”系列刊的启动资金。就是当初这2.5万元,使“资料”系列刊借船下海,开始了为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的30余年的远航,并成为目前在国内有一定规模的一家信息企业。笔者认为,“资料”系列刊过去的成功与现在的存在和发展,应当说首先得益于以下两点:

1.树立正确的市场经营观。市场经营观是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概括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核心是以什么为中心来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书报资料中心从创办“资料”系列刊之日起,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在了解社会与读者需求,寻找学科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上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专题设计,从30年前创刊时期的7个专题发展到现在的118个专题。“读者和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销售什么”,并且在社会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编辑方针和专题设计,使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这是“资料”系列刊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2.重视市场环境,把握市场机会。“资料”系列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环境变化对学术性刊物的影响。这些来自经济、政治、科技等宏观环境与期刊管理自身微观环境的变化,无一不对“资料”系列刊自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方面的环境力量主体是社会购买力。“资料”系列刊市场规模的大小,最终取决于购买力的大小。而这一购买力的实现,90%以上为团体购买力。这种结构使“资料”系列刊的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但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购买力的增长。清楚地认识这种环境状况,对于“资料”系列刊自身市场开发和刊物的价格定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价格决策以读者群的购买能力为依据,对中小学提供的10种“资料”系列刊,以成本价提供服务,对各类图书馆提供的“资料”系列刊也以微利销售为原则。这种做法使“资料”系列刊得以在30多年的时间中稳定了一批基本订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书报中心及时针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热点、焦点与难点,调整增设新专题,为这一领域前沿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信息和咨询服务。这一举措受到了经济学者和政府研究部门的广泛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真正统一。

二、“资料”系列刊的市场选择

作为“资料”系列刊主办单位的书报资料中心,为了克服由于自办发行带来的局限,提高“资料”系列刊的市场占有率,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正确选择目标市场的问题,作为制定“资料”系列刊营销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1.进行市场细分是书报资料中心选择“资料”系列刊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地理因素易于分辨和分析,因而是细分市场时应首先考虑的重要依据。比如,我们了解到地处偏远而又拥有4千万人口的云南省只有400多订户时,就明白潜在市场的存在。用受益细分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专门为中小学校教师设计的资料,在中小学市场的占有率到底是多少呢?通过受益细分我们看到:北京市中小学有4600所,而订阅“资料”系列刊的只有191所,仅占4%;昆明市有中小学2000所,而订阅“资料”系列刊的只有25所,仅占1%。通过这种市场细分,我们发现了在边远地区中小学教育界的市场机会,在制定营销计划时,就比较注重在这些具有巨大潜在市场的地区,投入较大力量开展营销活动,以提高“资料”系列刊在这些地区和部门的市场占有率。

2.正确制定“资料”系列刊目标市场策略。书报资料中心根据“资料”系列刊的自身特点,运用差异性营销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策略。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就是把“资料”系列刊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从中选择两个以上乃至更多的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每个选定的细分市场制订出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以便多方位或全方位地分别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例如,“资料”系列刊的主要受益对象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各级党校图书馆;社科院系统的研究机构及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室。我们每年都根据上述不同的受益对象,拟定自己的营销计划,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像一年一度的座谈会,两年一度的研讨会,既征求意见也讨论问题,对促进办刊人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办刊质量,有一举多得的成效。

受益细分的营销策略,确立了“资料”系列刊长期以来的市场开发与定位。书报中心为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不同领域的决策机构、科研机构,出版了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100多种专题的系列刊。这种小批量(每种专题订量均在1000-5000册)多品种出版的特点,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一方面,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能够分别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要,兼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覆盖面比较广泛;一方面,如果我们在多个细分市场都能够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就能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读者对“资料”系列刊的信赖程度和购买频率。

三、“资料”系列刊的营销策略

1.市场改良。近几年来,书报资料中心为开发“资料”系列刊的市场潜能,着重在信息咨询服务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力量。如组织专门人员从大陆近3000种报刊和台港澳及国外中文报纸期刊上,专门收集由读者开列出题目或范围的文献资料,以满足特殊需求。这种服务在时间上比“资料”系列刊快捷,在内容上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2.产品改良。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充分利用“资料”系列刊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推出了“资料”系列刊的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有收录了自1978年至1994年出版的“资料”系列刊的全部目录光盘,有“资料”系列刊“索引”光盘、文摘光盘以及全文光盘,书报资料中心将逐步建成电子化的人文社科报刊信息中心。

3.营销组合改良。“资料”系列刊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即“以低价进入市场、开拓销路,逐步占领市场”和“定价时首先考虑价格水平是否与目标顾客的需求相等”为自己的定价目标。书报中心尽量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减少由于涨价因素带来的困挠。根据最近对读者群关于“资料”系列刊定价问题的调查,90%以上的订户认为“资料”系列刊的定价比较合理,可以接受。

在销售渠道方面,需要注意发挥间接销售渠道的作用;在促销方式上,要在自我宣传、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方面加大力度,以更广泛地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优质服务。

标签:;  ;  

浅谈学术期刊的营销理念--从全国人大“影印报刊”系列期刊谈起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