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国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旅游业论文,原因论文,稳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泰国旅游业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步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业绩。旅游业收入平均占泰国GDP的7.1%,全国(曼谷除外)有70%的国民收入与旅游业有关,旅游已经取代稻米出口,成为泰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近年来,泰国旅游业的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1997年的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2003年的美伊战争和亚洲地区的SARS疫情,2004年的南部地区暴乱及禽流感疫情,年底的海啸爆发等等,都给泰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泰国旅游业总能战胜困难,通过短期的调整,重新步入稳定发展的路子。自上世纪末以来,尽管泰国旅游业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无论是旅客人数还是收入总的来说都是持续稳定提高的。海外游客数量从1996年的719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1200万人,增长了66.9%,年均递增6.6%;收入从2194亿泰铢增长到3840亿泰铢,增长了75%,年均递增7.2%。其中2003年由于“非典”与美伊战争影响,来自国外旅客的收入有所下降,但国内旅客数量和收入却大幅增加,从而弥补了发展中的不足。
为什么泰国旅游业总是能战胜种种危机与困难,总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呢?泰国旅游业的成功发展有哪些经验可资借鉴呢?
一、面对困难能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
旅游业是泰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泰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业每年为泰国创造200多万个就业机会。泰国政府制定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向着亚洲旅游中心和国际化市场的方向不断发展,并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旅游外汇收入和保持游客人均入境天数水平不下降,同时与本地区旅游同盟合作保持市场竞争能力,使旅游业最终成为推动泰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泰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宗旨是:持续促进和发展泰国的旅游事业,提升泰国在国际的地位和造就一个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得到平衡发展的国家。
为了保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旅游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或遇到发展中的困难时,政府都会及时出台系列措施,帮助旅游业渡过难关。
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减少对旅游业的冲击,内阁频频在旅游区举行会议,并由国家出钱设立了非典赔偿基金,任何人只要在泰国感染非典,均可向政府索赔10万美元,以此减少外国游客的担心。同时国有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向旅游业相关企业发放总额为7.14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每家旅游相关企业可以从“紧急贷款”中借贷1.19万美元到7.14万美元的贷款,2年内还清。由于入境的外国旅客大幅度减少,泰国政府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提倡泰国人游泰国的活动,内阁还通过了总额为950万美元的旅游资助计划,由国家出钱让公务员、教师和大学生免费在国内旅游,着力开发家庭、老年人、青年人和高收入群的旅游消费潜力,泰国400家旅行社、酒店和国内航空公司推出30%到40%的优惠折扣价,以鼓励人们在国内度假。泰国旅游局在同年5月举办“国际青春经济之旅”活动,活动期间,旅游业的各项服务收费大幅降价,降幅达20—70%。2004年泰国南部发生战乱,令游客望而生畏,直接影响泰国旅游收入,泰国政府有见于此,推行全国大特卖活动,力求借此振兴泰国旅游业。
2004年底的海啸使泰国南部6省受灾最为严重,这6个省是泰国的旅游重点地区,好几个世界闻名的海滩都在这一地区。受到海啸袭击的6个府每年从外国游客获得的入境旅游收入占到泰国旅游业总收入的1/4。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泰国政府采取了“缩短重建时间,变危机为商机”的措施,包括举办各种会议,邀请国内主流媒体在曼谷召开“振兴泰中旅游事业,促进发展2005年旅游市场计划新闻发布会”、邀请各国媒体记者来泰国,利用传媒报导泰国。拟定4月12日由泰国国家旅游局、泰国旅游协会、泰中旅游同业公会以及泰国八大旅游机构,在泰国中部北揽府著名景区“七十二府历史古城”,举行大型泼水节嘉年华狂欢活动。财政部与政府相关机构计划提供6500万泰铢的资金支持,帮助受灾企业尽快恢复营业。政府还考虑采取一项免税购物的计划,吸引游客,振兴南部安达曼海沿岸的海啸灾区的旅游业。泰国政府还启动了旅游业恢复振兴计划,决定投入3000亿泰铢用于旅游业,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尽快恢复被海啸破坏的景点,并建立海啸预警中心,确保游客安全。此外,还推出了系列优惠促销活动,包括酒店低价客房和航空公司优惠机票等,并将取消境外航空公司的落地费用以鼓励航空公司组织到普吉岛的旅游包机团队。
泰国政府还计划重新为遭受海啸袭击地区打造新的旅游形象,普吉、甲米、攀牙、董里、拉廊、沙敦等6府不但要恢复到原有状态,而且要逐步建成世界级旅游区。普吉岛将保持其海滨度假中心的地位,并成为游客前往南部其他地区的集散中心。政府将扩大皮皮岛的海滨度假区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岛上的饭店数量、增加自然资源的目的。受灾最严重的攀牙府克拉岛将把海滨区前移,成为以海滨活动和自然活动为主的度假区。泰国政府还计划把6府管辖的土地分成不同区域,并对各个区域的经营类型做出规定,鼓励当地居民经营家庭旅馆和生态旅游产品。泰国政府还打算加快实施普吉岛免税区的计划,同时鼓励对人造旅游景观的投资。泰国政府为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前来旅游,最近批准了一项耗资38.5亿泰铢(约合1亿美元)的旅游复苏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安达曼海沿岸6省的旅游重建,另外一部分将用于普吉岛和PP岛海滨的优化改造,同时还将举办大规模的公关活动宣传泰国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由于海啸后政府采取的措施及时到位,大部分旅游区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其恢复的速度使许多人感到惊讶。泰国政府表示,这次灾难对泰国旅游业不会造成长期打击,泰国经济从灾后重建工作、保险索赔和外来捐助获得的好处将会完全抵消这一负面影响,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仍可望达到政府预定的5.5%至6.5%的目标,接待1340万外国游客的目标也能够实现。
二、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泰国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也在不断加强。管理职能由单一的市场促销逐渐扩展到行业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了一套集权式的旅游管理体制。泰国最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机构是旅游管理委员会,它由内务部、交通部、外交部、国家环境委员会、国家经济和发展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和泰国航空公司总裁、泰国旅游局局长以及行业工会领袖等组成,管理和监督旅游局的工作。
泰国旅游局是旅游委员会领导下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责包括市场促销、投资引导、信息统计、教育培训、行业管理、景点开发、受理游客投诉等。同时,泰国旅游局对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实行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泰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对旅游业实行集中有效的宏观管理,由国家设立9个大区办事处集中管理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和旅游经济活动。正是由于泰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长期规范化管理,使泰国旅游业秩序井然,在泰国各旅游区,很少见到有小商贩乱设摊位、纠缠游客、强行推销的现象,更没有酒店、度假村自设“专属”领地或海滩,不准非自家住客游玩等现象,各家旅行社很少因为招揽旅客而相互争斗,展开不公平竞争等。泰国的宾馆服务堪称一流,由于设备完善,人员受过培训,素质高,服务良好,为泰国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如曼谷的东方酒店已连续10次被评为世界十佳宾馆之首。(注:中国旅游报网站“泰国在线旅游业务对旅游业价值提升的启示”)
过去,在泰国旅游产业价值链的组成当中,作为联结消费者和消费产品提供部门的旅行中介(包括国内及国外的)的最低利润率为25%,如果加上其他收费项目,旅行中介的收入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占比重就更高了。这就使得消费者旅游费用升高,使提供方的收入受到影响。近年来泰国旅游业的发展与繁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高度系统化、普及化的在线旅游中介服务的迅速发展。在线旅游中介是把IT信息技术应用到旅游行业中,减少了旅游中介这一中间环节,使消费者和提供方能直接接触,从而带来价值的创造和提升。通常来说,利用计算机终端实现网上订票、预订酒店的同时还能够有利于数据库挖掘技术,能够更好地记录、分析游客信息,从而发出有目的的邀请和宣传,特别是消费者能够通过网上动态、全景式的图像等清楚地获得关于自然名胜、居住环境、泰国艺术和手工艺术的详尽资料,从而有目的地安排旅游行程及消费档次。通过IT信息技术,在线旅行中介还能够更好地吸引潜在顾客,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刺激高价值消费。(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泰国旅游服务业市场概况及建议措施”)
三、坚持以客为本的发展理念
泰国政府在发展中寻找问题,努力避免旅游业发展中破坏环境、影响泰国旅游业形象的短期行为,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强调节约能源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另一方面强化全民族的旅游意识,加速旅游人才的培养,视游客为“上帝”。因为只有游客源源不断地来,才能使泰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而要吸引游客,尽可能长地留住游客,就必须以客为本,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泰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不仅在于泰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在于旅游行业以客为本的上乘服务。泰国素有“微笑国度”的美称,酒店、餐饮、休闲、娱乐、观光、购物等各种旅游场所,工作人员为游客服务时无不彬彬有礼,面带微笑,服务周到、舒适、细致入微。泰国拥有各种特色酒店和度假村,它们以豪华舒适、格调高雅、高品质的服务著称。在旅游项目上,泰国旅游界近年不断开发新的特色专项旅游,如海岛潜水游,古迹寺庙游,山地探险游,森林生态游,泰式美食游,学泰拳、享受泰式按摩和泰国草药疗法的健身游等。泰国旅游部门对游客有求必应,礼貌耐心,处处为游客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泰国各地都有旅游服务专线电话,游客在任何地方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拨求助电话。有多种语言服务,随时为游客排忧解难。旅游局还建有一支逾千人的旅游警察部队,在全国各主要旅游区巡视,保证为游客提供安全服务。(注:《人民日报》2003年9月25日“泰国旅游以客为本”)
以客为本的旅游宗旨与相关行业的促销,使泰国近年来入境游客持续增长,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据预测泰国有望在2008年实现接待外国游客2000万、国内游客8100万,实现旅游收入超10000亿泰铢的目标。
四、注重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泰国政府为旅游业的发展制订了明确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泰国旅游业的定位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范围及对象。即在稳定发展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欧洲地区的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斯堪的纳维亚、东欧地区的希腊、土耳其、独联体和波罗的海诸国,美洲地区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欧洲地区的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芬兰,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市场群是商务旅游、高端旅游、Golf旅游、健身或温泉游、家庭游、潜水游、青年团队游和蜜月游,次要市场群是高薪阶层、女性、生态游和软性游、观光医疗、长期度假、电影制作人和教育旅游。(注:泰国旅游网“旅游发展政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不断拓展的中国市场。过去,泰国的旅游市场主要在东南亚、欧美及日本,经济危机以后,这些市场有所萎缩,使泰国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加速了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使泰国旅游业能面对13亿人口的大国,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泰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把吸引中国游客作为开拓新的旅游市场的重点。中国游客的购买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钻石、珠宝、首饰等有强烈的购买欲,已经成为带动东南亚地区珠宝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新加坡旅游局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游客在新加坡平均每天的花费为112美元(包括酒店住宿费),已经超过英国和美国游客。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中国游客的人均开销在世界范围内最高,平均12天旅程,花费超过2000美元。近年来,中国游客是泰国旅游业的重要外国客源,来泰的中国人持续增多。据泰国旅游机构统计,1987年来泰的中国游客(不含台港澳地区)为2.1万人次,1999年增至77.5万。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的旅游市场,泰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游客的优惠措施。
通过对泰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首先,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有统筹规划,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于新开发的旅游地,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放弃长远利益,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旅游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要大力宣传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人民对旅游业的认知程度,提高旅游景区所在地居民的整体素质,树立游客为本的思想。对于违反旅游业有关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市场,不断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开发国外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1996—2005年泰国海外旅客和国内游客数量及收入情况(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海外游客情况
旅客数量平均数 平均支出 收入情况
数量 增长率停留时间
每人每天
增长率 数量 增长率
(百万) (%)(%)(百万泰铢)(%)
19967.19 +3.46
8.23
3706 +0.34 219364 +14.99
19977.22 +0.41
8.33
3672 -0.92 220754 +0.63
19987.76 +7.53
8.40
3713 +1.12 242177 +9.70
19998.58 +10.50 7.96
3705 -0.23 253018 +4.48
20009.51 +10.82 7.77
3861 +4.23 285272 +12.75
200110.06+5.82
7.93
3748 -2.93 299047 +4.83
200210.80+7.33
7.98
3754 +0.16 323484 +8.17
200310.00-7.36
8.19
3774 +0.55 309269 -4.39
200412.00+19.95 8.00
4000 +5.97 384000 +24.16
200513.38+11.50 8.10
4150 +3.75 450000 +17.19
注:1996—2003为实际数2004—2005为预测数
国内游客情况
泰国旅客
平均数平均支出
收入情况
旅客数量 增长率
停留时间 增长率
增长率
(百万)(%) (天)每人每天百万泰铢
(%) (%)
1996 52.47+0.40 2.22 1314 +6.41 157323 +6.20
1997 52.05-0.78 2.31 1466 +11.58 180388+14.66
1998 51.68-0.72 2.37 1513 +3.18 187898 +4.16
1999 53.62+3.02 2.43 1523 +2.26 203179 +7.42
2000 54.74+2.08 2.48 1718 +12.79 210516 +3.61
2001 58.62+7.09 2.51 1703 -0.89 223732 +6.28
2002 61.82+5.45 2.55 1690 -0.77 235337 +5.19
2003 69.36
+12.20 2.61 1824 +7.98 289987+23.22
2004 73.18+5.51 2.65 1895 +3.87 322300+11.14
2005 76.25+4.19 2.65 1965 +3.69 347300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