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行情况论文,会计准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等效问题
在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关于会计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以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一致性的趋同。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各方面的支持、努力下,财政部首先在上市公司抓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同时,一直在研究和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及我国香港特区的认同与等效问题。目前,这项工作的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从面向国外来说,首先争取同欧盟达成并签署协议,确定到2008年基本实现中欧会计准则等效。这就是说,欧盟要认同中国的会计准则在欧盟国家和地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同等效力。现在双方正就技术层面进行磋商。接下来要和美国商谈,我们也开始了接触。美国在最近已经正式确认、宣布了非美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可以采用国际准则编制报告,这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动向,它为中美会计准则的等效奠定了基础。财政部这方面的工作也已经启动并把它列入中美经济联委会的框架之中。欧盟和美国是重要的经济体,中国和欧盟、美国的经济联系相当密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等效工作要抓住、用好这个关键时期。从中国自身来说,也要考虑内地和香港特区会计准则的等效问题。香港2005年开始采用国际准则,内地2005年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内地和香港的准则等效工作,实际上从2007年年初就开始筹备了,一年来进行了若干次的技术会谈,到现在终于完成。香港组织了一批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对国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而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也组织了精干力量,进行纵横向对比、研究并最后形成结论:在会计准则问题上,内地准则和香港准则认同的实质性差异只有两项需要调整,这同2005年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的趋同联合声明的结论是一致的。第一是关于长期资产减值的不得转回问题;第二是关联方披露准则中关于国家控制的企业的确认关联方的范围问题。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不同,如,内地在公允价值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上,采取的是比较谨慎的做法,香港方面也认为我国更严格,但这并不作为差异。还有企业退休福利计划,涉及的是企业年金,而企业年金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类似于国际准则中的设定提存计划,跟企业、上市公司的联系不直接,所以这一部分也没有作为比较的基础。此外,包括首次采用会计准则的一些处理,因为涉及企业具体的情况,也不宜作为准则体系的比较基础,意义也不大。这些做法基本上和国际准则2005年的趋同结论是一致的。前不久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带团去香港,和香港特区的证监会、财务汇报局、会计师公会、交易所等有关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达成共识,并签署了内地和香港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方面等效的联合声明。这意味着,按照内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和香港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同等效力,也就是说内地和香港会计准则是等效的。这是个基本原则,但是还涉及很多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好。比如说,会计准则等效以后,内地和香港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互免问题,还需要研究进一步扩大豁免人员的范围等。这都是和等效相关联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等效以后,内地企业按照内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内地的注册会计师按照内地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所出具的审计结果,到香港以后应该被认同,应该被香港的监管机构接纳而不需进行双重审计,出具两套报告。相应的,香港的企业到内地来也应享受同样的政策。但不是说所有的注册会计师、所有的事务所都具备这个条件,也不是所有的事务所或者所有为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审计的结果都能被接纳,前提是要具备资格的事务所、符合条件的事务所、高质量的事务所。在等效声明签署以后真正实现它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与国际准则等效是大势所趋,会计标准国际化是必然。
从现实来看,实现会计准则等效对内地和香港的会计行业和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可以降低转换成本,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企业在欧美和国际市场上市;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首先要对具备这样条件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评估和严格审查,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结果首先要被香港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接纳,接下来要被欧盟和美国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接纳,这就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即将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所以要严格把关,苦练内功。这就是等效协议签署以后所要进行的大量而具体的工作。
等效的意义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贯彻中央的“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有助于经济全球化,这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二是有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的建成和实施意义非常重大,一旦被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主要国家所认同,将给我国的企业和会计行业,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的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关于新准则的执行情况分析
新的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以后,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过渡,半年报和第三季度的报告表明,上市公司在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过渡以后,执行近一年的结果比较理想。有媒体报道称:在新旧转换的情况下净资产的增幅为0.43%。而所谓平稳是指:执行新准则以后,有些项目是增加净资产,有些项目是减少净资产,增减相抵以后基本持平,总体比较平稳。半年报和第三季度报表明,将近1500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大幅度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的幅度高60%以上,增幅较大。就净利润增长的因素进行了认真分析,主要是营业收入的增长,大约占70%左右,这说明上市公司2007年营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的基本面属于正常增长。其次是投资收益的增长。投资收益也是构成营业收入的一部分,被投资方营业收入的增长带来投资方投资收益的增长;其中也有资本市场的短线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部分所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些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个情况值得关注。笔者主张,上市公司的投资更多地应该是实业投资,短线投资、交易性投资要慎重。因为首先从准则分析层面来讲,做交易性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短线投资最后并不能带来社会财富的真正增长;其次它是有风险的,个人做有风险,上市公司做照样有风险,特别是交叉处理的部分总是有增有减。总体来看,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的主体是营业收入,特别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了上市公司作为优质资产的主体和上半年GDP的增长是同步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GDP的增长是11.5%)。因此可以说,尽管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最终会逐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通过对2007年上半年或者三个季度准则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利润的增长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和准则实施的直接关联度尚不明显(因为它的主体是营业收入的增长)。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通过新旧转换和半年报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财会人员、注册会计师,特别是具有证券审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他们在理解和执行准则的层面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认真理解准则并按准则执行和编制调节表和半年报,认真按照新准则进行审计。在此次会计改革中,他们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做到的,为做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准则的执行环节非常重要,能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得到更多认可;同时可以提升我国企业和会计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2007年年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做好2007年的年报工作。如何做好2007年的年报工作?如何使上市公司在2007年完整的会计年度里全面执行好会计准则体系,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我希望上市公司和事务所要把它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财政部已经和有关监管部门达成共识,2007年要把新准则的监管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重点之一,这确实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那么,怎样做好2007年的年报工作呢?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接着发布了会计准则和所得税衔接的规定,2007年11月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一号》。
做好2007年的年报,我认为首先应该把这些政策规定理解清楚,认真学习会计准则指南、讲解,结合这些内容做好2007年的年报工作。2007年年报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特别是在2007年效益比较好的情况下,认真贯彻新准则中的稳健原则,做好年报工作。在做年报之前,每个上市公司都应该做一个系统的研究。2007年的年报是执行新准则的第一份年度报告。全世界都十分关注,全国各行各业也都特别关注。因此,上市公司和事务所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2007年的年报工作。尤其需要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资产减值问题。新的会计准则里关于资产减值没有增加更多新的内容,但是新准则强调的是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可收回金额,而不是随意地去确定可收回金额。确定的资产减值的可收回金额要具有可验证性,经得起检查。资产减值准则实际上是防止企业泡沫现象的一个重要准则项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一些企业倒闭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资产价值虚增导致利润虚增,经不起冲击。所以资产减值准则是一个关键的准则项目。企业要进行财产清查,在财产清查的过程中,要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清理,凡是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必须要按照准则的规定去确认可收回金额和资产减值准备。
二是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准则也不是新项目,但是新准则强调了凡是符合附带定义的、能够可靠计量的现实义务,必须要确认预计负债。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同时,要考虑确认相关的成本和费用。或有事项里增加的一些内容,比如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笔者从半年报的分析中了解到,有些企业存在着亏损合同但是没有预计负债,从而导致利润的虚增。因此,或有事项准则在年报的执行中是一个关注的重点,上市公司应当足额地、准确地、及时地确认预计负债。此外,还涉及辞退福利问题,不仅仅是在新旧转换的时候需要预计,辞退福利的确认是一个经常性的行为,新的辞退福利可能会不断出现,因此需要确认当期的成本费用,这一点也需要注意。
三是所得税准则项目。所得税准则项目涉及每个上市公司,因此要把握一个原则:谨慎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足额、及时、准确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性交易资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新旧衔接办法也明确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确认递延所得税的费用,从而保证税后利润更加准确,防止超分配的问题。
四是长期投资特别是母子公司的长期投资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在新准则里由权益法变为成本法,这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但是2007年是新旧转换的第一年,相关账务应该怎样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的第一号里专门讲到这个问题:权益法转为成本法要求追溯调整。这实际上是对38号准则的一个调整,视同该母公司从开始即采用成本法。同时,对于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权益法核算,也强调了内部收益要进行抵销。
按照新准则转换、编制半年报和执行年度决算的时候,会计人员可能会感受到对新准则的理解尚不到位,调整的数字可能也不够准确。对此,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对于2007年年初新旧转换执行中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够准确的,在年度决算的时候允许对年初数进行复核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