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完全解放的无产阶级科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科学和人民的统一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完全解放的无产阶级科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科学和人民的统一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概括: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科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人民性的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人民性论文,阶级性论文,无产阶级论文,全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向全党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命题,并把它放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之首。因此,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意义重大,这也是我们党历来重视和孜孜探索的问题。

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层次予以认识和概括。比如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继承者的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等方面诠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这些角度和方面分析和概括是完全必要的,但还需要从最根本的属性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个最根本的属性问题,才能把从不同角度解读的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统一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有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从而认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

一、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确立正确的认识方法,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前提。毛泽东在60多年前提出的认识人的本质属性的思想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上的重要指导。

1943年12月17日,毛泽东在刘少奇同年6月28日关于人性、是非、善恶等问题给续范亭复信上写的批语中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基本区别是人的社会性,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动物,人是阶级斗争的动物(一定历史时期),一句话,人是社会的动物,不是有无思想。一切动物都有精神现象,高等动物有感情、记忆,还有推理能力,人不过有高级精神现象,故不是最基本特征。”他还说:“当作人的特点、特性、特征,只是一个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动物,自然性、动物性等等不是人的特性。人是动物,不是植物、矿物,这是无疑的、无问题的。人是什么一种动物,这就成为问题,几十万年直至资产阶级的费尔巴哈还解答得不正确,只待马克思才正确地答复了这个问题。即说人,它只有一种基本特性——社会性,不应说它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动物性,一是社会性,这样说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论,实际就是唯心论。”①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中来分析和概括人的基本特性的,进而从根本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人的本性的问题。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精神现象)、属性(自然性、动物本能),不是确定人的特性的根据;认识人的特性只能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中寻找,由此得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这一科学结论,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概括。

毛泽东的认识方法符合科学认识事物本质的规律与要求。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从而把一事物与他事物区别开来。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方面。因此,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不能从它们的共性特征出发,而只能从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着手,这是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认识人的特性时如此,认识某一社会形态的本质时也是如此。比如,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需要从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方面来分析和概括,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够说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

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坚持上述认识方法,首要的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基本方面,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内在固有的科学内涵。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生了丰富的文明成果,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各种精神文明成果之间虽有诸如传承、融合等联系,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某些共性元素,但每一思想成果都有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独特内涵,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更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它的创始人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经过艰辛的科学探索形成的思想结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继承者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都需要吸收和借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创立的优秀思想文化。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是由其区别于其他思想和主义的特殊内涵决定的。与这些内涵要求相一致的理论观点和实践主张,即便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也属于马克思主义;反之,即便它贴着马克思主义的标签,也并非马克思主义。

以上述认识方法为依据,把科学性、实践性、与时俱进性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或本质特征值得商榷。这些特征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属性,但不是最根本的属性,因为这些特征也是其他一些社会思想或学说所具有的。

就科学性而言,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无疑是最彻底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思想,凡符合人类社会与精神发展需要的,一般也都有其合理的或科学的成分。即便是反映剥削阶级利益的思想也是如此。毛泽东曾指出:“剥削阶级当着还能代表群众的时候,能够说出若干真理,如孔子、苏格拉底、资产阶级,这样看法才是历史的看法。王阳明也有一些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②

就实践性、与时俱进性而言,大凡有生命力的思想也注重对实践的价值,重视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完善和更新。比如中国的儒家学说历来倡导它的经世致用的效用,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也注重完善儒家学说,以巩固封建统治;也正因为有了儒家学说的“与时俱进”,也才有了孔孟之道统治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历史。如果孔子的那套主张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不能在封建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恐怕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而遭世人遗忘。

中国的儒家思想如此,指导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理论也是这样。资产阶级思想理论也注重实践性,强调根据实践对之进行改良与完善,因而在几百年中产生了各种思想和学说。毛泽东说过:“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是这样,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也是这样。资产阶级哲学家都是为他们当前的政治服务的,而且每个国家,每个时期,都有新的理论家,写出新的理论”。③如果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不注重理论对实践的价值和指导作用,不注重根据实践发展和创新自己的思想理论,以满足巩固和完善自身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不仅科学性、实践性、与时俱进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就连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的特征——阶级性与革命性,也不宜简单地把它们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因为剥削阶级的思想也都有鲜明的阶级性;当剥削阶级还是一个革命的阶级时,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其革命性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列宁在谈论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的本质属性时,并没有简单照搬马克思的原话,而是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本质。1894年,他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深刻指出:“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一性质的确完全地和无条件地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因为这个理论公开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的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考察它们的演变,证明它们的暂时性和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必然性,因而也就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④

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武器,是要实现革命的目标。批判性服务于革命性,它相对于革命性,还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而对于革命性,列宁显然从无产阶级革命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革命的任务、目标等方面,即最终“消灭任何剥削”,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本质。当然,不主张科学性、实践性、与时俱进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丝毫不意味着要低估或者忽视马克思主义这些特征。

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除了要从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思想或主义的基本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外,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这样的回答要能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对各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共产党人不仅是现实主义者,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在世界范围内使无产阶级和人类得到彻底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最终实现这一崇高理想,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世代相继、持续不懈地努力奋斗。如果相关的概括或表述,仅能反映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某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只能说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国家具体阶段的具体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具体实践而体现出来的特殊性,因而还不能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二、对马克思主义最本质内容和特征的科学概括

与一切模糊和掩盖自己真实意图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不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公开坦言他们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恩格斯在论及什么是共产主义时,他多次提到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及其条件的学说、运动。1872年4月,恩格斯在致萨拉哥沙代表大会的贺词中还喊出了“无产阶级解放万岁!”⑤的口号。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中,第一次揭示出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获得解放的真实条件: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宣言》指出:每一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精神和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就不能再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宣言》还宣告了如下真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的卓越思想家理论家列宁非常注重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这个根本方面,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在1904年2月至5月间写就的《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这篇重要著作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训练出来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⑥。在1902年2月发表的《政治鼓动和“阶级观点”》一文中,他又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应当领导工人的经济斗争,而且应当领导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它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⑦

前文提到列宁进一步阐明了“革命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科学内涵。首先,这里的“革命”当然是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其次,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它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列宁用黑体字做了很好的概括:“帮助无产阶级尽可能迅速地、尽可能容易地消灭任何剥削”。这里所说的“消灭任何剥削”,指的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因为只有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得到彻底的解放,才意味着消灭任何剥削。列宁还紧随上文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⑧这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革命学说,而且还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以不难看出,列宁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看作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本质属性。在1915年5-6月简写就的《第二国际的破产》一文中,列宁批判妄想用“温和的手段”杀死马克思主义的司徒卢威主义唯独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唯独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之后,他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⑨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彻底解放事业是一项国际性、世界性的伟大事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⑩因此,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为着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的,都是走在通向这一远大理想的历史征途中;只是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是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必须把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有机地统一起来。无产阶级政党既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想,否则就会犯超越历史阶段的“左”的错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目标,否则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犯背离自身宗旨的右的错误。有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区分一切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块试金石。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怀有为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之奋斗的现阶段目标与最高目标。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1)。

在国际共运史上不时出现因丧失信仰而沦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叛徒的反面例子。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一开始往往打着“反对教条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作为掩盖或模糊自己修正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的伪装,一旦时机成熟就背离甚至公开背叛马克思主义。现代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施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伯恩施坦在恩格斯去世以后,借口时代的变化,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以“反对教条主义”、“消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掩护,肆无忌惮地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歪曲恩格斯晚年在《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提出的正确观点,扬言恩格斯已经放弃了他和马克思早年坚持的暴力革命原则,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以此作为他提出修正主义理论的根据。

列宁深刻地指出伯恩施坦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他说:“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所抱的态度,是它的经济倾向和政治倾向的自然补充。‘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12)列宁还指出:“只有修正主义者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又不敢或者是没有能力公开、直率、坚决、明确地‘清算’被他们抛弃的观点,才获得了这种不好的名声。”(13)

无独有偶。发生在20世纪末的苏联剧变,就是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世界观的蜕变开始的。他们被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所俘虏,不仅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且在行动上也由屈从西方资产阶级走到对之进行公开的迎合。他们表面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质上篡改马克思主义。正是以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彻底背叛,特别是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打着改革的名义,搞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最终酿成在苏联乃至东欧国家出现共产党垮台、社会制度演变乃至国家解体的悲剧。殷鉴不远,须牢牢谨记。

三、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与科学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在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是不分人群、不分阶级的。不存在只为某一部分人、某一阶级利益服务的科学。这种观点宣称,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反映并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带有为特定阶级、特定人群的利益服务的狭隘性,因而谈不上是科学。所以,要肯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就必须否定它的科学性;反之,要肯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必须否认它的阶级性。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能相容的。

首先应看清上述观点的实质。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自诞生时起,就不断遭到国际资产阶级的疯狂反对和诋毁。资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同它的科学性割裂并对立起来,目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否定它的科学性。

其次,要看到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同它的科学性对立起来的逻辑前提并不能成立。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内部或事物之间联系与发展的规律,它所揭示的规律与法则具有不分人群、不分阶级、不分国界的特点(14)。而以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本质上与自然科学一样也是科学,但存在一个为谁服务即为什么阶级服务的价值取向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两大科学发现上。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揭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秘密,而唯物史观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同形形色色的空想社会主义区分了开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唯一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阶级性。如果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就必然承认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必然承认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需要指出的是,在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上,资产阶级思想家一直奉行着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竭力宣扬他们的思想理论是科学的,是普遍而永恒的真理,以所谓的科学性掩盖或模糊他们的思想理论的阶级实质;另一方面,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却只承认它的阶级性,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的普遍真理。其用心就是诱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放弃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从而为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和瓦解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打开意识形态上的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而且是鲜明的阶级性与广泛的人民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性源于无产阶级同广大劳动人民存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关系。因为经济上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政治上拥有国家机器的资产阶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

与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所不同的是,无产阶级与介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其他阶级(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中间等级”),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工业家、小商人等,虽然有具体利益上的矛盾性,但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具体利益上的矛盾性,源于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代表的不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在看到无产阶级与“中间等级”存在具体利益上的矛盾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简言之,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和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这些阶级“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根本利益就完全融合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问题上,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这决不意味着无产阶级的事业只靠无产阶级或这一阶级中少数先进分子就能完成的。

无产阶级的解放首先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事情,决不能委托给其他的阶级。但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全社会的完全解放、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前提和基础。与一切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不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5)。因此,无论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是在取得政权后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无产阶级都要团结和带领其他劳动阶级共同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党的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同无产阶级的利益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盟,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为工人和农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对立,只有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以充分的满足和可靠的保证。

其次,要始终坚持并维护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性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混淆起来,模糊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界限。

在反对割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的同时,要注意并防止打着“全民”的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这种倾向的危险性,在于动摇并瓦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政党改造成不同阶级成分和思想联盟的“全民党”,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粉饰成没有阶级斗争的“全民”国家。苏共演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证明,这种“全民党”与“全民国家”的主张是完全错误的。

只有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才能保证无产阶级在代表全体被压迫阶级向资本主义宣战、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中的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动摇的;其他革命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团结、联合、依靠的对象,甚至可以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的主力军,但他们自身的阶级性质决定了他们只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基础。因此,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是关键。只有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领导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事业。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81页、第83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84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④《列宁全集》,第1卷,第291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70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⑥《列宁全集》,第8卷,第391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⑦《列宁全集》,第6卷,第251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⑧《列宁全集》,第1卷,第291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⑨《列宁选集》,第2卷,第46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列宁选集》,第2卷,第7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列宁选集》,第2卷,第1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需要提及的是,自然科学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的属性,因为研究自然科学的是人、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也为社会的人所掌握和运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自然科学就有了它的社会属性。而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是密切相连的。毛泽东在谈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时说:“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69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自然科学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也难免存在着为谁服务的问题。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3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争取自身和全人类完全解放的无产阶级科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科学和人民的统一_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