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基础,而小学是人生中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改变,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重要性
(一)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必然选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这是因为新课改对教学模式、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达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然要随之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只存在于小学二年级,而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只是二年级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在这个阶段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能够更好的为后面年级打下更好的语文基础。
(二)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社会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能带来的好处非常之多,转变语言方式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双向沟通、甚至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实践表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改变而得到提升,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已是目前广大教师们都热切关注的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的教学策略
(一)语言要规范简练
要想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转变所能带来的作用发挥最大化,教师首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语言。规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音规范,即教师要避免用方言教学的情况出现,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给学生们耳濡目染的普通话教学;而是说话要规范,即教师们在授课时要避免口语化的教学,尽量做到言辞工整,有条有理,规范用语,给学生们树立一个用词规范的榜样教师形象。其次,教师语言要简练,例如在讲《桂林山水》知识时,除了片面的景色描述,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突出重点,如若学生是第一次,那么老师就要做一个典范来共学生模仿,在桂林山水中老师可以用绿、静、清等词来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们便明白了什么才算是精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小学生处于一个对万事万物都十分好奇的年纪,过于严肃刻板的语言会有损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打消他们对课文故事内容的好奇感。例如在学习《木兰从军》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将花木兰所在的世界描绘出来,让孩子们的心都跟着花木兰故事的跌宕起伏而不断上下跳动,让孩子们不断去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领会从花木兰身上所流露出的优秀品格,以及让孩子们看到“谁说女子不如男”。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故事情节进行渲染描述,可以十分有效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牢牢停留在课文内容之上。
(三)语言要感情充沛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感情的渲染时十分重要的。语言是艺术,教师们要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读,将学生们带入故事内容的世界、向学生们传递故事想要传递的情感、使学生们与作者共情、领会艺术。例如在讲《游子吟》这一首诗时,教师们可以通过充满感情的语言,渲染母爱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想到自己的母亲,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也让学生对什么是母爱细无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语言要节奏适宜
除了语言生动、感情充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教学节奏也十分重要。语速太快,容易让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语速太慢,又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无趣,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速太快、太慢不行,同样教师声音太大或太小也不行,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本班学生的习惯,摸索出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教学节奏。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时而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时而温文尔雅、语调平缓,时而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或眼神手势等与学生互动,时刻注意让学生处在自己的节奏中。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是学生极富好奇、充满想象力且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十分强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能成功完成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必然会为之后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有很好的铺垫。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一个必然选择,这是时代所趋,而且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侯小红.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02-203.
[2]齐曼古丽·亚森.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1-152.
[3]张晓宏.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2):36-37.
论文作者:文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语言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新课改论文; 花木兰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