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重庆 401420)
(2重庆市医科学校临床教研组 重庆 401420)
【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通过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远期复发率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通过抗幽门螺杆菌四联治疗,观察组(n=45)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n=45)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远期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雷贝拉唑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4.4%(2/45),半年内复发1例,一年内复发1例,对照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13.3%(6/45),半年内复发2例,一年内复发4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别利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后患者的远期复发率较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远期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156-02
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患者发生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情况,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能够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临床中,通常会通过药物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进行治疗,雷贝拉唑是常用的治疗药物[1],本次研究,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9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开展对照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从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9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通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n=45)患者加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n=45)患者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4例,其中最小年龄的患者为18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68岁,平均年龄为(40.65±2.5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3例,最小年龄的患者为19岁,最大年龄的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1.45±2.06)岁,所有患者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并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开始开展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通过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外加雷贝拉唑(国药准字J20080040)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外加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83922)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20052098)1000mg 每天二次,呋喃唑酮100mg 每天二次,枸橼酸铋钾颗粒 2g 每天两次,抗幽门螺杆菌疗程14天[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远期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雷贝拉唑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溃疡转变为瘢痕期或完全愈合,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无缓解,或症状减轻但溃疡面缩小<50%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治愈患者33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0例,治疗无效患者有2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治愈患者有31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1例,治疗无效患者有3例,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4.4%(2/45),半年内复发1例,一年内复发1例,对照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13.3%(6/45),半年内复发2例,一年内复发4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能得到显著的临床症状,患者在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通常会出现一些感染并发症之后,疾病才会被注意,幽门螺杆菌的常见并发症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及胃炎,而胃溃疡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泛酸,呃逆,烧心等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临床中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通常会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雷贝拉唑可以对患者胃酸的分泌情况进行抑制,对患者胃内的PH值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笔者得到的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4.4%,对照组患者的远期复发率为13.3%。
综上所述,采用雷贝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远期复发率较低。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探究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J].当代医学,2017(22).356-357.
[2]肖俊.雷贝拉唑治 HP 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5):725-726.
[3]刘永强.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分析[J].医药前沿,2015(10):146-147.
论文作者:余建华1,王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患者论文; 贝拉论文; 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胃溃疡论文; 远期论文; 相关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