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运行效率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率论文,图书馆论文,评价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运行效率是指高校图书馆有效配置图书馆的各种可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是图书馆投入产出能力和效能的总称。图书馆建设作为反映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教育部考察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目标和对象,如何通过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成为摆在每所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高校图书馆为用户群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群的信息需求是其存在的核心价值。高校图书馆的各种经费投入、藏书量、馆舍环境、设施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群的服务需求,其各项投入的效益最终应该体现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上。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投入为输入,为用户群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为输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高校图书馆机构运行的效率,评价其在有限的可用资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的能力和水平,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高校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决策支持价值,对各高校图书馆资源、重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介绍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它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于1978年创建,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对同一类型的部门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
经济学的理论提出,在生产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决策单元各种可能投入与产出所形成的集合,称为生产可能性集合。而各种可能投入组合的最大产出集合,构成了生产前沿面。描述各种可能投入组合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函数,被称为前沿生产函数。实际情况中,投入与最大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寻求特定前沿生产函数并不容易。而DEA方法将所有决策单元(DMU)的投入和产出项投影到几何空间中,并通过线性规划技术确定生产前沿面,不需要以参数形式规定前沿生产函数,也不用事先了解输入、输出之间的关联关系。若某个决策单元在生产前沿面上,则认为其为DEA有效,效率值为1,表示该决策单元无法减少投入,或提高产出;若某决策单元在生产前沿面内,则认为其为DEA无效,并给出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效率值,表示若产出不变,可降低投入;或若投入不变,可提高产出。DEA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DEA方法可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评估问题,而不必了解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和预估参数,研究中受到的约束相对较少、实用性较强;DEA方法的权重由数学式推导产生,不受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满足公平性原则。
3 DEA方法应用与分析
本文采用DEA方法的模型对河南省内12所样本高校图书馆数据进行评价,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为图书馆的输入变量,这里指:校拨总经费、图书费用、全馆人数、馆舍建筑面积、硬件设施投入、总藏书量、网络设备和维护费用、电子资源费用、人员学习培训费用;
为图书馆的输出变量,这里指图书馆各项服务质量评价值:包括图书馆环境、信息获取、用户的个人控制、服务的效果,共4个输出。θ为图书馆管理水平的DEA技术效率;
为变量;
为松弛变量;
为剩余变量。
取得高校图书馆相关投入数据如表1:
表1 样本图书馆投入数据
通过网络问卷,E-mail问卷和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可得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数据,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表1中各指标权重。评价数据经附权重后,统计得二级指标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Tim Coelli编写的DEAP2.1(DEA)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DEA效率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样本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产出数据
项目图书馆环境 信息的获取 用户的个人控制 服务的效果
高校1 89.23856.9 85.7
高校2 68.266.3 5371.4
高校3 67.862.6 56.9 85.7
高校4 95 8265.3 72.8
高校5 48.82559.6 68.5
高校6 74.23557.6 44.2
高校7 55.652.3 72.6 90
高校8 41.8459695
高校9 25 76.6 2625
高校1048 45.3 5571.4
高校1178.553.3 65.7 54.2
高校1278.49079.2 67.1
表3 DEA软件的效率运行结果
项目图书馆环境 信息的获取 用户的个人控制 服务的效果
高校1 0.869
0.638 0.858 0.793
高校2 0.809
1.000 0.747 0.834
高校3 0.808
0.866 0.717 0.629
高校4 0.849
0.989 0.713 0.783
高校5 0.830
0.464 1.000 1.000
高校6 0.829
0.637 0.977 0.835
高校7 0.757
1.000 1.000 1.000
高校8 0.951
0.930 1.000 1.000
高校9 1.000
1.000 1.000 0.923
高校100.826
0.786 0.788 0.801
高校110.842
1.000 1.000 1.000
高校120.841
1.000 0.826 0.604
由层次分析法(AHP)得到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第二层指标的权重,图书馆环境(0.101)、信息的获取(0.234)、用户的个人控制(0.5995)、服务的效果(0.0665),结合各指标效率评价结果,得到这12所高校图书馆运行效率的综合评价结果并排序,如表4。
表4 样本高校图书馆运行总效率评价及排名
项目 高校1高校2 高校3 高校4 高校5 高校6
总效率
0.8033 0.81810.75520.7959 0.85740.8731
排序9 8 1210 6 5
项目 高校7高校8 高校9高校10 高校11高校12
总效率
0.9754 0.97860.99490.7922 0.98400.8536
排序4 3 1 11 2 7
由表3可以看出,在四个层面上个图书馆的投入和产出效率,即机构在四个层面上的运行效率,通过各方面运行效率的差异,了解每个图书馆在各方面运作的优势与不足,以待发扬和改进。
由表4可以看出,这12所高校的总运行效率均较好,其中高校9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运行总效率最高,高校11次之,高校3的运行总效率相对较低,有待加强管理,提高运行效率,使投入的各种资源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在所在高校能够提供的最大资源配置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水平,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群体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
4 结论
本文以12所样本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投入资源为输入,以为用户群提供的服务质量水平为输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横向评价高校图书馆运行的效率,评价高校图书馆在所属高校提供的有限可用资源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反映高校图书馆机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运行效率。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办馆水平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收稿日期:20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