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王德蓉

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王德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博物馆 225200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使虚拟博物馆的水平不断被提高,促进博物馆快速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藏品信息化。由于藏品信息化能够对博物馆的数字化进行实现,通过运用计算机设备的输入功能对实体文物的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以及建立的相应的系统科学合理的管理数字化藏品的数据,从而确保形成极其完善的数据库体系。本文主要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与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及时的发现与解决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深入的了解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的背景、定义与相关的概念,通过对藏品信息化过程中建立高清影像采集与RFID系统进行分析,按照实践的情况对藏品信息化的需求进行了解,从而确保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藏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探索;实践

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大力促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由于博物馆学属于社会性的学科,必须将其融入到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将其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与创新,从而确保迎接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挑战。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不断被中国传统观念与各种客观条件所限制,导致博物馆的发展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无法相适应。所以需不断转变博物馆的理念,不能将文物收藏保管起来,需将文物藏品向人们展示。但是展示过程中经常会被场地、展柜等条件所限制,而且藏品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断对其进行展览会增加损坏的风险,不利于文物的收藏与保管。因此博物馆需充分的运用高清影像采集与RFID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不仅能够有效的对文物的安全进行保护,也能够确保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效应,从而确保博物馆具有极其良好的宣教作用。

一、藏品信息化的定义

由于“藏品信息化”的概念较为抽象,为确保深入的理解其含义,需将其逐字释义,可将其分为“藏品”与“信息化”两个部分。因此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藏品”的定义,藏品是指博物馆按照自身的性质、任务与社会的需求,对经过鉴定之后符合收藏标准的文物进行收集,并完成相应的登记与编目等入藏手续。同时藏品作为博物馆为社会提供进行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因素,需不断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与保藏。因为藏品也是博物馆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所以国内博物馆对藏品保管进行严格的要求,博物馆必须对藏品做到明确的鉴定、清晰的账目、详细的编目,以及建立完善的制度不仅能够确保对藏品进行妥善的保管,也更加利于方便的查用[1]。虽然上述是我国博物馆对藏品最为传统的、基本的概念与保管的要求,也能够确保对藏品进行有效的保管与收藏,但是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需将信息化融入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与收藏中,从而确保大幅度的提高博物馆对藏品的保管与收藏的安全性。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一词,是指通过相应的技术方法对符合标准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保存、传播与利用,目前我国主义运用的技术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其他相关的技术,从而确保对资源与服务的充分交互进行实现。同时信息化的主要核心为数字化,“数字化”(Digitalization)是指通过考验计算机的数字处理技术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完成,数字化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的键盘输入得到文字、利用扫描仪得到图像、利用数码相机与摄像机得到静态或者动态的图像等。并且在计算机的技术中“数字”的对应量只有0与1,表现形式为方波图形,被称为“数字量”(Digital Quantity),而对应的为“模拟量”(Analog Quantity),表现形式为连续变化的波形。因为计算机只能够对数字量进行接受与处理,所以必须使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对模数(A/D)的转换进行完成,被称为数字化的过程。因此为确保实现数字化,需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对其进行具体处理的方法,而且信息化主要核心在信息的本身,从而确保数字化工作作为实现信息化的基础[2]。

二、藏品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采集高清影像

博物馆在建设藏品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与对相应的软件进行设计与研发,在逐一的对藏品进行影像采集、最后在管理系统中将所有的藏品信息进行发布。因为博物馆具有极其丰富的、上万件文物藏品,对其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显得极其复杂,所以不管是藏品本身的信息化过程,还是整个藏品信息化的管理工程,都需在与文物藏品紧密结合的情况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对藏品信息化管理时,首先是输入环节,是指对藏品信息文字的录入与对藏品高清影像进行采集。虽然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已经逐渐完成文物卡片与文物账目的录入步骤,但是文物的高清影像采集过程就较为复杂。大部分的博物馆在很多年前就已经逐渐开始藏品照片的拍摄与管理,具有一定数量的彩色底片、反转片与数码相片[3]。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与要求,导致保持的照片像素与质量较差,因为以前的相机设备与保存技术等问题,导致其中的部分底片发生变色,但其中部分的图像,就像近几年拍摄的反转片,能够与现阶段使用与出版标准相符合。虽然与先进的最高的影像采集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弃之不用显得有点可惜,如果对其进行继续使用,需利用人工对这些反转片进行全新扫描,从而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数字图像。

同时大部分的博物馆需分别购置极其专业的中画幅与大画幅的数码相机以及配套的无影光棚,例如爱玲珑Elinchrom系列等各种器材,从而确保能够拍摄大量足够高清与较高质量的藏品照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用的中画幅相机型号为Phase One df+,拍摄出为tif格式的照片每张大约在200M左右,而大画幅的相机型号为Sinar cmv,能够分别利用1闪、4闪、16闪的模式对照片进行拍摄,因为选用4闪的模式所拍摄的照片每张能够达到500MB,清晰度已经能够满足藏品高清影像的采集需求。所以一般情况很少使用16闪的模式,一方面拍摄过程中相机连着闪16次过于耗费时间,容易造成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拍摄任务,另一方面16闪的模式对环境静止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拍摄过程中有人开关库房的门或者是拖车走过,虽然人们只能够听到声音,导致地面具有一定的震动感,尽管是极其轻微的震动,都有可能导致拍摄失败,从而导致拍摄的画面无法完美的重合。

(二)RFID技术的应用

RFID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简称,是物联网技术的极其重要的技术之一,RFID射频识别作为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确保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获取,识别过程中无需人工的操作,主要有射频标签与阅读器相组成。因此博物馆的库房通过在全流程的管理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文物藏品出入库进行自动识别与记录操作,以及对文物藏品流动的情况进行追踪,也能够大幅度的对文物藏品入库的盘点效率进行提高,也能够不断加强对库存的实时管理、精细化管理,从而确保实现对文物藏品的出入库流程的严格控制与管理。同时通过对RFID、GIS、GPS等技术的采用,将其与计算机网络与软件技术相结合,从而确保对文物的全流程控制与管理进行实现[4]。并且能够确保将信息通过网络与通信系统,在不同的操作人员与工作需求之间进行传输、交换与共享,不仅能够对博物馆文物的出入库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安全管理化进行实现,也能够确保对文物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以及对全过程进行追踪。

在博物馆的库房建设过程中,需对RFID物联网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的硬件环境进行建设,通过运用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与网络设备基础设施,将其与博物馆的RFID藏品管理系统相结合,不仅能够确保及时的对藏品的信息进行登陆、藏品库房的管理、文物藏品的修复、藏品高清影像的管理等功能的系统化的操作进行实现,也能够确保全程跟踪与管理藏品的整个管理流程,如果发现文物藏品被非法移动,报警信息能够及时的通过GPRS网络短信发送给相关的工作人员[5]。其次博物馆需建立文物藏品的信息数据库,不仅能够实现对从藏品信息的数字化录入、接收、整理与编目到对藏品的利用与移交的全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也能够确保统一管理藏品的文字信息与影像资料等多媒体的档案,从而确保在藏品的输入、存储、管理、展示等所有环节实现藏品信息化。

(三)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CMIS,是指对可移动的文物与不可移动的文物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展览辅助系统进行建立。由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使用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够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藏品,无法对实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实现[6]。虽然目前我国上述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例如i-Muse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在Internet技术与JAVA平台的基础上,包含编目管理、征集管理、研究管理、保管管理、媒体信息管理等功能,能够确保对藏品编目、征集收录、专业研究、媒体采集、保护修复、保管管理等基本业务的流程化与规格化管理进行实现。

同时在实际的藏品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操作者决定藏品信息的录入量与登陆规范化,例如在录入藏品名称、年代表述、计件问题等方面还是根据不规范的传统方式,由相关的登陆人员对其重新命名。因为几十万间的藏品不可能全部由一个登陆人员完成所有的录入,不同的人员在不同时期对其的把握标准具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就算博物馆具有相关的登陆规范,也无法对在录入千奇百怪的文物信息时由一个章程对其进行全部的准确涵盖。因此规范藏品录入条目的分类与设置,更加利于极其规范化的录入藏品信息,从而确保实现藏品信息检索的清晰与全面。

三、藏品信息化对博物馆的意义

藏品的保护与管理作为博物馆极其基础的工作,在博物馆现有的条件对文物进行保护、避免文物发生损害。因此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科技,我国的博物馆文物保护也越来也成熟,建立与完善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高效、方便的对藏品进行检索统计、增添信息等操作,也能够实现藏品的程序化管理,确保避免变更库房管理人员对其产生的影响,还能够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查找,从而确保真实、严格记录藏品的每个过程,以及大幅度的提升文物保管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藏品信息化的管理,能够确保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进行公开发布,确保学者通过相关的软件对藏品信息进行检索,能够掌握大量相关的藏品的信息。并且藏品的高清影像资料,能够将肉眼无法看见的极其细微的划痕进行清晰的展示,使其看起来甚至比直接观看原件更加直观,从而确保人们全方位的通过藏品的高清影像对藏品的信息进行了解,以及能够有效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害[7]。其次在妥善保管藏品的前提下,不断对藏品的利用范围进行扩大,不仅能够确保博物馆获得十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能够确保对文物藏品的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挥,还能够确保通过藏品信息化管理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藏品信息化管理作为博物馆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不仅能够更加利于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也能够确保加强藏品管理的规范化与便捷性。因为藏品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博物馆需充分的运用高清影像采集与RFID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不仅能够提升文物保管的安全性,也能够确保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社会效应,从而确保博物馆具有极其良好的宣教作用。同时随着我国不断进入信息化时代,实现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化管理,能够确保博物馆的发展与信息化时代发展相适应,从而确保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丽丽,博物馆藏品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初探[J].收藏与投资,2017(4).

[2] 江湉,对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7(14).

[3] 李冰,辛春.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青年,2016(7).

[4] 韩俊,小型博物馆藏品全流程管理信息化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7):101-105.

[5] 张新宇,浅谈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J].教育,2016(7):00313-00313.

[6] 陆文静,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研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1):204-205.

[7] 闫薇薇,浅谈博物馆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建设[J].小品文选刊:下,2017(3):257-257.

论文作者:王德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王德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