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400
【摘 要】目的 分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月实施药师干预前药房处方调剂 57 例;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实施药师干预后药房处方调剂 57 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单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及以上各项数据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药师干预;抗菌药物;药房处方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作用或是抑制细菌活性的药物,常见的抗菌药物有抗生素、磺胺类以及硝基咪唑类药物等[1]。在临床上存在着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普遍存在患者耐药性不断增强问题。因此,在药房处方调剂工作中,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加强药师干预,使药师干预在药房处方调剂中发挥作用,有利于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本次研究主要对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 57 例药房处方调剂未进行药师干预,该组患者中男 36 例,女 21 例;患者年龄在 18~67 岁,平均(48.2±2.8)岁。观察组 57 例药房处方调剂实施药师干预,该组患者中男 34 例,女 23 例;患者年龄在 21~70 岁,平均(50.1±3.2)岁。
1.2 方法
对照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未采用药师干预措施,是医生按照患者病情开具的处方。观察组药房处方调剂采取药师干预措施,实施双人核对处方后发药的方式,并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在接受处方的背景下,处方调配人员需要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查,并判断用药的相符性,检查用药是否存在重复等现象,严格按照“急三慢七”等规定实施严格检查,而后配药并发放[2]。第二,负责发药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审查处方的姓名、科室、用法用量以及药品性状等内容,并且向患者详细交代药品的使用等信息。如果发现在这个流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则应及时进行询问,并检查患者的病历和检验报告单等资料,与上一级药师展开综合评价并协商科学的处理方法,对于严重不合理的处方明确拒绝调配;同时,耐心向患者以及处方医师解释详细情况。此外,还需要定期向上级部门和主管院长汇报药房处方调剂情况,完善关于处方的相关管理以及处理制度等内容[3]。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联合用药情况;②观察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即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患者症状绝对符合抗菌药物治疗特征,并且符合用药指导原则为用药合理;患者具有相对适应症,服用药物无禁忌,用药具有安全性,但是药物选择的起点较高,为比较合理;患者存在用药禁忌症,不存在感染症状或是适应症,选择药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为用药不合理;③观察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满意度,即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药师干预前后单用药38(66.67%)、二联用药 16(28.0%)、三联及以上用药 3(5.26%)明显优于对照组,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药房处方调剂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55(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药师干预前后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满意度 54(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药房是医院为患者发放药品的场所,还需要完成药品管理以及调剂等工作,而药房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合理性。因此,需要分析药房处方调剂工作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需要详细分析,而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药师干预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重要措施,在药房处方调剂工作中发挥着改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的作用。
从本次研究得到的各项数据来看,关于抗菌药物的药房处方调剂主要存在几点不足:第一,药物选择缺少合理性。即为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病情轻重程度、适应症或是禁忌症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导致患者服药后没有作用,或是产生不良反应。第二,抗菌药物服用的时间过长。主要是患者用药的总量不合理,没有考虑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病情变化,而是一次性为患者开出大量抗菌药物,这样容易提高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治疗以及身体健康,并且患者需要承担较多的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第三,抗菌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缺少合理性。用法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是由于患者身体素质等原因,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用法用量不合理等原因,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医院的社会声誉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第四,抗菌药物的联用存在不足。通常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或是一种药物无法对致病菌发挥有效作用时,会选择两种或是以上药物进行联用,以便及时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4]。但是,由于很多抗菌药物作用具有相似性或是药效相同,在联用药物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患者疾病类型和病情发展程度,还需要考虑抗菌药物的作用,避免重复用药,而在实际开具处方时依旧存在药物联用不合理的情况,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其康复时间,还会对患者的经济造成一定损失,导致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其治疗的安全性,并且要想医院在市场经济下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使医护人员等医院工作人员得到较好的发展,则应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的弊端进行合理调整,实施科学的干预措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患者对医疗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进而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药房处方调剂作为医院中的重要工作,其工作质量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抗菌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特效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但是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合理的干预措施进行优化,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而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药师干预是对抗菌药物使用实施管理的主要措施,并且在药房处方调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5]。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药师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药师在工作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并且药物的使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对其专业能力和责任心的要求都比较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评估处方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妥善处理。其次,应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药师干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药品发放流程,提高医院对药师干预的支持力度,从而便于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此外,还应针对药师干预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便于医院掌握药师的工作情况和专业能力,进而合理安排药师学习和培训等相关工作,为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奠定基础,达到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生命安全的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在药房处方调剂中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药师干预,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减少重复用药,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副作用,降低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宗传亮.分析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2):191.
[2]郭君.浅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9):144-145.
[3]吴桂芳.浅析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 [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186-187.
[4]刘晶.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前后的变化探讨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232.
[5]周学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在药房处方调剂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207-208.
论文作者:王静,秦小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药物论文; 处方论文; 患者论文; 药师论文; 药房论文; 合理性论文; 作用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