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郑红英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阅读能 力的培养。因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阅读能力的提高是 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大量的课外阅读,能 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 加的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强调了培养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而且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培 养对于语言知识的语感。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 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二 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学生自己使用工具书的能力等。 使用工具书是基础,而课外阅读能力则是拓展小学生知识面, 让小学生能够读书看报,并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 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 趣,他才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对中学生而言, 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差,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研究表明,一 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可以发挥自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才能,反之,则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从这里可以看出,兴趣 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学 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而是依靠教师或者家长来强迫,那 么,这样的方法将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对所 学的知识更加的抵触,这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知识,反而会让 学生对学习更加的厌恶。所以,强烈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比如,教师在上课 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设一个悬念,让学 生在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这个故事的原委。对爱 读书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让其他小朋友效仿。或者在班级举行 一个活动,如“爱读书的小宝贝”,评选最爱读书的小朋友,这 样,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 来了。
二、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又比较贪玩,所以,要让学生养成 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 师应当制定一个明确的阅读计划。比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制 定一个周计划,一周学生需要阅读哪些书籍,阅读量应当达到 多少。这个计划,需要和学生家长取得一致的意见。并且,对 于学生的阅读内容有一些小小的限制,既要保证学生的兴趣, 又要使阅读的知识有意义。同时,在课外放学的时间,教师应 当获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阅读计划,保 证阅读目标的完成。其次,对于阅读方法欠妥的学生,教师应 当及时的加以指导,防止出现偏差。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比较弱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范 围、方法进行一定的知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学生并不懂得如何阅读,或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量,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对于 阅读的知识却一问摇头三不知。所以,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在阅 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握重点。比如一些好的词句,学生可以 认真阅读,或者尽可能的背下来,因为这些句子可以用到写作 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读报纸、杂志等,则不应当精 度,而是要学会快速浏览,快速掌握知识要点,这样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是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保障。
三、注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强调了方法远比 学到的知识本身重要,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不断的获取知识。 教师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 法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就能自己去读书 并有所获。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 能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老师都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的 特点,鼓励其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课文中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从 中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由于课文较长,内容容易理 解,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 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查阅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帮助 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边读 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说“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 交流,互谈体会”……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 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 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 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 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 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四、组织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开展活动,有助于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 不仅有助于让全班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还能够检验学生 阅读效果的好坏。组织开展活动,有如下方法。如“课前三分钟”, 即在每堂课开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认为有趣 或者有意义的小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也让知识 在同学之间传播,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又如:举办一个小活 动,名为“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课 外读物,拿到班上和同学一起分享,同学之间相互交换自己最 喜爱的课外读本,这样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和他人 分享的习惯,而且,可以减少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的成本。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阅 读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为 学生今后在更高的学习平台上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这样,学 生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的速度也得以提高、阅读能力随 之得以加强,知识也就更加的丰富,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 习惯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形成。大量的阅读,会让学生徜徉 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篇天地,也是学生在学习 的阶梯上不断向上攀爬的动力和根基。
论文作者:郑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