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_农业论文

论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_农业论文

论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北战争论文,美国论文,迅速发展论文,原因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指出除得力于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政治稳定及当时世界正处于第二次技术革命高潮外,主要是“宅地法”的实施,西部土地的开拓;改革和完善国家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工业、交通运输业支援农业;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重视人材的培养;因地制宜,实行农业区域专业化。

关键词 南北战争;美国农业;宅地法;改革;农业区域专业化

南北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美国农业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例:1860-1913年,小麦产量由1亿7311万蒲式耳(470.8万吨)增加到7亿5110万蒲式耳(2042.99万吨),增长3.3倍;玉米产量由8亿3879万蒲式耳(2130.5万吨)增加到22亿7254万蒲式耳(5772.25万吨),增长近2倍;棉花产量由384万包(83.3万吨)增加到1415万包(307万吨,增长2.68倍。①上述作物产量在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总额中分别占23%、66%及58%,②居于世界农业生产的前矛,成为世界市场上粮食的最大供应国家之一。

为什么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农业生产发展如此迅速呢?笔者认为除了得力于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政治稳定以及当时世界已处于第二次技术革命高潮等客观因素以外,其主要原因是:

一、“宅地法”的实施,西部土地的开拓,大大推动了整个农业的飞速发展。

在南北战争期间,为了扭转战争初期的危急局面,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反对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革命斗争,林肯总统于1862年5月20日签署了“宅地法”。它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凡是忠于联邦的年满二十一周岁的美国公民或正在申请加入国籍的外国移民,只要交纳十美元的证件费,就可以在西部国有的自由土地上获得160英亩的荒地,并在该地段耕种五年后,即取得这块宅地所有权。③因此,“宅地法”颁布后的1868-1900年间,美国大约有六十万户农民获得了宅地,总面积达8000万英亩。④

与此同时,在“宅地法”的吸引下,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各国移民大批的源源不断地向西部大平原和落基山地区迁徙。十九世纪下半期相继修筑和完工的横贯北美大陆的五条大铁路,为移民们西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于是,又进一步推动了他们向西垦殖的热潮。根据统计资料:1820-1860年四十年间移居美国西部的外国移民共500多万人。然而,南北战争后的1881-1890年短短十年间移民则高达525万人。结果,在1870-1890年间,密西西比河以西广阔地区的总人口由687.7万人猛增到1677.5万人。东部城乡居民和外国移民像潮水般地涌入美国西部,为开发西部土地,发展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正确地指出:“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⑤由于移民们胼手胝足,披荆斩棘,辛勤劳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拓了从密西西比河以西到加利福尼亚之间的辽阔地区。正如《美国史纲》作者指出:“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间,美国新垦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三国土地的总和。农民的人数大为增加:从1860一年的200万人增加到1900年的570万人。他们耕种的土地面积,由5亿0700万英亩增至8亿4100万英亩;而他们的财产价值,则由79亿8000万元增至205亿1400万元”⑥

“宅地法”的颁布和实行就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而言,仅次于“解放宣言”,尽管这一法令在实施过程中,土地投机商和大公司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夺取了大片土地,但广大的劳动者毕竟得到了土地,部分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众多的独立小农,为农业资本主义沿着如列宁所称的“美国式道路”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到十九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美国农民的阶级分化日益加剧,雇佣劳动成为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大农场也在农民的分化基础上得到日益发展,并在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909年,在全国中使用雇佣工人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5.9%,其中,北部最高为55.1%;西部占52.5%;南部略低占36.6%。⑦就年产值在1000美元以上来说,1910年占农户总数的17.24%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却生产了占全国农产品总值的52.3%。不仅这样,而且农业的商品率也不断提高。1910年,商品化了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值的71.4%。

由此可见,“宅地法”的实施,大批移民涌向西部,荒地被开发,农民的急剧分化,大农场的建立和发展,所有这些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大发展。

二、改革和完善国家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加强对农业的领导,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业仍然是联邦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美国资产阶级政府对农业是颇为重视的。1862年后,为了切实加强农业生产的领导,对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的职能和活动范围进行调整。这一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农业部组织法》,决定在中央设立农业部。接着,在农业部下面先后设立了农业化学和工程局、昆虫与植物检疫局、农业统计局、森林局、农资局、气候局、果木和蔬菜局、牲畜工业局、农产品销售管理局、垦荒服务局以及农业实验站管理局,等等。所有这些部门,其任务是负责农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执行,进行科学研究,推广科学研究成果,传播农业生产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优良的品种,改良农业生产技术。1889年,联邦政府又采取重大行动,决定提高农业部的级别,使之享有同内阁其他各部的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后,美国农业部业已成为拥有四十个局和处的机构。除了中央一级设有农业部、局及处之外,在全国各州县也相应地设立了管理农业的机构,从而逐步地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管理组织系统,这对于加强和扩大对农业的具体管理、监督和指导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农业管理机构经过调整充实,即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干预。首*

人黾恿硕耘┮档牟睿勺畛醯模保埃埃懊涝黾拥剑保梗埃澳甑模常叮*

.5万美元,到1923年则高达1亿2870万美元。⑧1923年与1900年相比较,农业拨款增加了34.5倍。然而,美国政府对农业的干预主要还是以下几个方面:制订有关农业立法;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教育;资助、扶持灌溉和垦荒事业;建立农业技术指导员制度等等。随着人口向西部迁移,大片土地被开拓,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引起了严重的尖锐冲突。1877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带有鼓励人们进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荒芜土地法》。1888年,国会对农业灌溉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于1894年通过了《凯里法》。该法令决定由中央拨给各干旱州100万英亩土地,旨在用于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同时允许私人经营灌溉事业,不过必须置于州政府的监督下;而且使用灌溉设施的农户得按规定缴纳费用。1902年,联邦政府又颁布《新垦荒法》,宣布增加对西部农业区的水利工程资金的提供,并且还从法律方面加以保护。与此同时,各州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科罗拉多州政府于1879年和1881年先后通过法律,决定建立地区水利委员会,由它制定利用和分配水流,并授权法院对水利案件进行优先审理。1887年,加利福尼亚州运用“赖特法令”,“授权地方政府建设灌溉工程并通过特别税收来筹措所需资金”。⑨中西部和东部各州政府也利用权力杠杆对水利进行干预,采取了各种措施,目的在于加强潮湿地区组织和管理排水系统,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水利灌溉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干预,结果“到1909年,西部十七个州灌溉总面积超过了1370万英亩”。⑩

总之,“1865年以后,影响美国农业耕作技术改进的因素是农业科学不断发展和政府各种形式的有限干预。政府从三个方面采取发展农业的措施:第一,教育和科学研究;第二,通过立法改革来保护农业集团的利益;第三,灌溉和垦荒援助”。(11)所以,联邦政府对农业管理机构的调整,充实和完善,以及随后它对农业生产的干预,这就强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三、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机械,是农业迅速发展的关键

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人口的移动,大片荒地被开垦,地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1861-1865年南北战争爆发后,一百多万农民为响应林肯政府的号召参加了北方军队,造成农场劳动力更加短缺,加以当时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和粮食价格的上扬,使生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成了有利可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这时,美国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由于贝塞麦、马丁和西门子,以及托马斯新的冶炼方法的发明和应用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改良农具和制造新的农业机械成为可能。于是,1860年后,在美国开始了一场农业技术革命。“可以正确无误地说,美国的农业革命,在使用机器方面,是出现于1860年以后的那半个世纪”。(12)

美国使用农业机器始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大规模的使用和推广则是南北战争时期进行的。1858年,C·W·马希和W·W·马希发明双人打包机即“马希收割机”之后,到1865年,美国全国已拥有收割机共25万台,为内战前夕拥有的数量的一倍半。1878年,约翰·阿普耳比发明一种双排收割扎束机即盘绕扎谷机,它同时具有刈割谷物和捆扎的功能,其速度超过马希收割机,等于原来效率的八倍。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收割机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1885年发明的一种能用20匹或更多的马牵引的“康拜因”联合收割机,集收割、脱粒、风干、清理、袋装和过磅几种工作于一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作用。这种收割机之应用于农业,更是减少了收割的时间,集约了劳动力。这一年,“全国谷物收割机总产量达25万台”。(13)与收割机的发明和改进同时出现的是犁地和耕作机器的不断改良,单座两轮犁、各种类型双轮春耙、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播种机,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兼有犁地和播种的双铧犁。(14)此外,还有掘地机、中耕机、割草机、马拉耙、割捆机、脱粒机、马铃薯种值机、磨石机、饲料切割机等一系列农业机械。1899年,政府发出的农业机器及用具的专利证书达6.5898万张,同年生产的农业机器价值共1亿0100万美元,等于1850年684.3万美元的14.7倍。(15)这样,美国农业从翻耕、播种、施肥、中耕、收割、打谷到袋装的每一道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但是必须指出,从1860-1910年这一时期,美国农业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主要是建立在以畜力为动力的基础上的。以蒸汽作为动力的拖拉机,虽然在十九世纪末开始了使用,然而,由于它比较笨重和庞大,因而不易推广。只是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的开发并应用于农业之后才使这种类型的拖拉机比较迅速地得到推广使用。从此,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才开始逐步代替畜力机械。但是,直到1940年美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农业机械化才算基本完成。

这场农业技术革命,使美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极大地促进了耕地面积的扩大,在1860年后的半个世纪中翻了一番还多;二是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得到提高。“1896年一个使用最新型农机的小麦生产者,其劳动生产率比1830年提高了十七倍。1855年,生产四十蒲式耳玉米的全过程(从播种到收割)约需三十九个劳动小时;而到1894年,十五个劳动小时就够了。甚至在机械化的速度比谷物生产慢得多的棉花生产方面,劳动力的需要量在1841-1895年约减少了三分之一”。(16)三是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达3%”,(17)农业生产量增加了三倍。

四、工业、交通运输业支援农业,加快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

美国自南北战争后,由于北方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而独掌了政权,因此,它可以利用手中权力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如重工业在1860-1913年间,生铁的产量由84万吨增加到3146万吨,钢的生产量由1万吨增加到3180万吨,煤的开采量由1820万吨增加到5亿1710万吨。(18)同一时期,机器制造工业特别是农业机器制造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石油开采量在1860-1910年间由50万桶增加到2亿0960万桶。作为新兴工业——汽车工业从1895年开始生产,1900年其产量不过4000辆。但是,到1914年急剧地上升到56.8781万辆。铁路建筑更是得到飞速发展。1869年,横贯北美大陆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到十九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又有四条这样的铁路干线相继峻工并投入运转,结果使美国铁路总长度在1865-1913年间由3.5万英里增加到37.9万英里,占全世界铁路线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重工业的急速发展,并且已在工业中起主导作用,这就为国民经济各部门 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同时也就为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近代化的技术装备和廉价的能源,从而加快了农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大规模铁路的修筑,对于开拓西部大平原和落基山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对于沟通工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盛产农牧产品的西部各州之间的联系,发展国内外贸易,以最终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吉尔伯特·C·菲特等指出:“铁路的发展既扩大了国内市场,也扩展了国外市场。增筑的铁路线大部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各大农业州境内,这就使农作物和牲畜运到东部市场更容易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使农产品比过去更容易到达市场,为农民专门生产对他最适宜的农作物创造了条件。农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农产品运到遥运的市场,所以农业的地区专业化也切实可行了。随着铁路运输和远洋航远业的改进,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已大大降低。”(19)

五、重视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重视农业技术人材的培养,为农业的腾飞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1857年,美国政府在密执安州创建了最早的农学院,然而,农业教育的大发展是在1862年“宅地法”实施后。这一年,国会通过了《莫里尔赠地学院法》。根据这个法案,“各州可向联邦政府领取国有土地,以创办及补助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学校,领取的土地额按各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计算,每一议员为三万英亩”。(20)之后,联邦政府向各州总共提供了1300万英亩土地。于是,各州利用中央政府无偿提供的土地进行拍卖,将所得资金用来创办或者扩大培养农业及工艺人材的高等院校。到1916年,美国全国因接受赠地而建立起来的高等农业院校共68所。这些新建的农业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本州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并围绕本州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这样,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材,而且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指导中心。“农业学院之适应农业的需要,正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专门学校适应了工业和管理的需要一样。这些学校培养出一批受过训练的人材,他们受到的训练使他们能不断接受各种新发现,因而使他们所干的工作更有效益。”(21)

美国联邦政府不但注意发展农业教育,而且对开展农业方面的研究和设立农业实验站给予高度重视。1875年,康涅狄克州首创第一所农业实验站。接着,全国各州以此作为样板,纷纷建立了各种农业实验站。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1887年国会通过《海琪法令》。它规定由联邦政府一年拨给每个州15000元作为研究经费,以建立农业实验站,并在各县普遍配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1893年,全国农业实验站已达56个,稍后则又发展到66个。1914年。国全又通过《斯密——利维法令》,它规定“扩大联邦援助科研工作的范围。”根据这个法令,州立农业院校通过通信联系、出版图书和讲演,以及表演新农业技术和农用设备,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交给农场主”。(22)由于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密切配合,所以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断取得突破:新的农业机械和用具、新的优良品种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方法……频频出现,与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新作物、新农艺和新农机一起很快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其结果必然使美国农业产量成倍增长,总产值在1860-1900年间由22亿美元增加到58亿美元,增长近二倍。

六、因地制宜,实行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向前发展

多种经营农业区,它包括新英格兰、大西洋沿岸的中部各州及五大湖区,这里主要是工业和城镇比较发展的地区,况且它的自然条件适于多种经营即混合农业耕作。因此,为了满足东部各城市对乳和乳制品的需求,重点发展乳用养畜业,同时发展烟草业、蔬菜种植业、新鲜水果业、家禽饲养业和花卉种植业等。此外,“少数富于小麦生长的地区仍然继续进行农作物生产的专业化”。(23)

棉花生产区:主要在南部,即北纬30度以南地区,它包括南、北卡罗来纳、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娜等州。这里气候温和,春夏降雨,秋季干燥,适宜于棉花种植。尽管自南北战争后,一种小规模农场制度已取代了昔日的种植园制度,但是它一如既往恪守着种植传统的单一经济作物——棉花,而且向西南特别是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扩展。在1880-1900年期间,由于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急剧增加,南方棉花种植业也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小麦生产区:主要指中西部和中北部地区。它包括北起达科他,南到得克萨斯,东起俄亥俄流域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由密苏里上游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沿岸。这些地区是属于平原区,雨量较少但适中,且土地膏腴,收获季节气候干燥,十分宜于种植冬、春小麦,成为小麦生产中心。由于地势比较平坦,适于大规模经营,所以,小麦生产地带盛行使用雇佣劳动制的大型机械化农场。

玉米生产区:主要是指中北部及五大湖以南的中部地区,它包括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斯、衣阿华、密苏里及内布拉斯加等地。由于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宜于种植玉米,是生产玉米地区,它的种植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由于玉米可作为精饲料用来喂养牲畜,因此,“玉米产区也就是养牛和养猪业发达的地区。中北部的12个州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三的玉米,同时也生产了三分之二的猪。”(24)

畜牧生产区:指靠近中西部的沙漠和山地地带,它包括爱达荷、怀俄明、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及得克萨期西部、俄勒冈东部等州。这些地方大都拥有大片草原,宜于放牧,是天然的牧场。因此,它成为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除了养羊外,主要是饲养肉用牛。

蔬果生产区:指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在这里,“雨量较少,大部分靠灌溉,一般农业不发达。”(25)除了种植小麦、玉米等谷物外,这些地区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果树种植业。因此,它成为水果、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柑桔、葡萄等水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美国农业经营日益发展成为地区专业化,这是有利于发挥各地区之间的潜在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科学化,其结果必然使整个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因此,美国发展农业的上述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①(18)樊亢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简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60、347-349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1848-1960)》,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428、430、431页。

③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60-361页。

④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

⑥约翰生:《美国国内及对外贸易史》第1卷,华盛顿1915-1922年,第257-259页。这里转引祖波克:《美国史略》(1877-1918)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8页。

⑦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第一编,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农业(1-92)》,《列宁全集》第22卷,第20页。

⑧土地赠予未包括在内。

⑨(11)(14)(22)(23)(美)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8、85-86、65、86、71页。

⑩(13)(16)(19)吉尔伯特·C·菲特等:《美国经济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24、518、518、519-520页。

(12)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馆1989年版,第8页。

(15)(20)参看祖波克:《美国史略》(1877-1918)三联1959年版,第30、8页。

(17)《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57年》,华盛顿1960年版,第288页。转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1990年1期,第88页。

(21)克拉夫等:《美国文化的经济基础》,三联1989年版,第121页。

(24)(25)宋则行等:《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第36、37页。

标签:;  ;  ;  ;  ;  ;  

论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