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有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成为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结构设计工作,同时,现有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也成为工程结构设计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工程设计中较难攻破的问题。由于现有建筑的使用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如果现有建筑的抗震要求没有达到应有的抗震标准,那么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抗震性能得不到保障,会出现的坍塌问题,成为现有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造成使用人员出现伤亡,对使用人员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严重的话,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降低,甚至出现发展停滞的状况。因此,为了保障现有建筑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对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足够的关注,保障现有建筑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一、建筑结构的定义
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各类建筑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种用于承载建筑体的框架结构,以保证建筑物的受力能力及空间体系。在建筑结构中,由于材料及建筑物本身的不同需求,建筑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以及轻型钢结构、组合式结构等。
二、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分析
1、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步骤
建筑的抗震能力步骤主要表现为:a搜集现有建筑的岩土勘探报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等工程相关原始资料。b现场实地踏勘建筑物现状,复核其与施工图等原始资料吻合情况、施工质量和平时使用状况。c对现有建筑地基基础、主体、主要结构构件等进行实测或取样化验。d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先进行可靠性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e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再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能力鉴定并形成鉴定报告。
2、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筑结构类型的不同,在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鉴定人员应对鉴定建筑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进行区别对待,因此在对不同建筑进行性能检查时,检查项目内容以及检查的重点以及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对建筑进行检测。对于影响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或发生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建筑部位,及容易发生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和建筑正常部位,都需要根据不同检测要求进行相关的检查和鉴定。所以,对建筑局部产生影响的构件以及对建筑抗震性能产生整体影响的构件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进行相关鉴定。
3、建筑抗震鉴定的方法
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的规定:抗震能力鉴定采用筛选法分两级鉴定。第一级鉴定是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第3.0.4条要求为宏观控制对象和以建筑的构造鉴定为主两者进行综合评判;第二级鉴定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为主并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判。A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30年)抗震鉴定方法:首先按照第一级鉴定的各项内容及要求进行评定,如果符合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要进行第二级鉴定。B类(后续的合理使用年限40年)抗震鉴定方法:应以现行“规范”为依据检查原结构抗震措施,再利用结构软件复核其整体抗震能力,然后做出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抗震措施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而整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又相对较高时可通过抗震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大于或等于计算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处理。
三、建筑结构加固分析
1、建筑结构加固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筑结构加固时对所需材料的使用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建筑企业的成本。虽然建筑结构加固所使用的材料相比于新建成的建筑物结构材料质量偏低,但就成本而言,建筑结构加固所支出的财力物力成本也远远低于新建成的建筑物结构成本。而从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性来说,则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大大节约了建筑企业的资源浪费。
第二,建筑结构加固更有利于对材料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一般来说,建筑结构加固是在现有建筑物之上采集门、窗等结构参数,然后通过所采集的参数对加固材料量进行分析设计,并制定出最合理的加固技术措施,从而在材料更可能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
2、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
2.1加大截面积加固法
加大截面积方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建筑组件的抗弯能力。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加大截面积的方法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的原理是利用钢筋混凝土受压位置上的弯变组件处理,保证了组件的正截面增加,因此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变弯组件的正截面如果越大,也表示其承载力越大、强度越高。在房屋组件中,加入正截面配筋率过低,就可以利用增加主筋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正截面的面积,这种技术比较成熟,因此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混凝土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
这种施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对钢板和混凝土的表面处理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并且也要规范胶粘剂的选择,现阶段我国内部建筑结构胶粘剂市场胶粘剂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胶粘剂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关注。而且在配胶、粘贴过程中胶粘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要求的材料比例进行配制,固化剂的用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精确控制,材料的搅拌必须保证均匀。同时,在进行粘贴工作时,粘贴面需要保证饱满以及密实。最后,在钢板固化阶段一定要保证钢板不会产生任何移动。
2.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通过对原结构构件预先施加应力间接达到对结构构件加固的一种方法,产生预应力体所用材料均为抗拉、抗压强度高的高强材料,该加固方法能够纠正被加固结构构件截面应力超前,有效减小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显著提高构件承载力等优点。适用于梁、柱、杆件等构件,此加固方法对使用环境温度高于60℃及原构件所用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情况。
2.4裂痕修补式结构加固法
裂痕式结构加固技术主要是指在加固中根据建筑结构裂痕的大小及发生裂痕的原因、性状等对结构进行堵塞式修补加固施工,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以及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安全性。裂痕式结构加固法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修补加固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因外界受力不均等问题所产生的建筑结构裂痕,单单只用裂痕式结构加固技术施工是不能达到加固结构稳定性的作用的,必须要在裂痕式结构加固技术施工的同时采用其它加固技术措施进行结构稳固,以保证建筑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鉴定和加固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抗震性能鉴定是加固设计的依据,而加固设计则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保证。对现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开展鉴定加固工作,只有鉴定真实可靠,加固才能切中要害,才能更好的提高现有建筑物结构的抗震性能,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立培.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解析[J].门窗,2017(3):67.
[2]刘小川.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阐述[J].城市建筑,2016(5):87
论文作者:徐玲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鉴定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构件论文; 截面论文; 建筑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