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为视角
岳宗凤 李小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本调查得到2017年度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资助,课题组成员驱车赴沧源拱弄佤族自然村落、临沧耿马景颇族村落、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果郎乡千年白族村诺邓村、兰坪县营盘镇岩头村等多处民族村落,调查佤族、景颇族、白族、彝族、布朗族等边境少数民族的优秀家风家训。通过与少数民族群众的直接访谈,了解掌握了关于少数民族家风家训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以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了云南省边境国门高校的党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的了解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优秀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等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B2017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组成部分,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共同构建整个社会的幸福程度,家训家风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良的遗传基因。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离不开优良的家风家训。立足家庭、涵养家训家风,是一条重要途径,而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优良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境高校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最集中人群,在他们中开展以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一环,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持续高度关注。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调查选用无记名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大理学院、保山学院、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普洱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滇西边境民族地区高校的本、专科生为调研对象。从2017年6月到10月在随机原则下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在问卷投放前,课题组对问卷一一进行了编码,以备检查。投放时尽量做到兼顾年级、性别、专业、民族等,尽最大可能覆盖所有除党员外的所有大学生群体。
由于本调查属于初步探索性调查,只能以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配额抽样的方式分发问卷。总体来说,本调查的范围较广,类别较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够较真实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本调查所得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力争多方面、多途径、全方位描绘云南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
二、云南少数民族优秀家风家训融入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736份,回收率73.6%,其中,有效问卷7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3%,既本调查的有效样本容量为730。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的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情况、民族、政治面貌等见下表(表1)表 被调查学生的性别、专业、学制、家庭所在地、民族、政治面貌
从调查表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从情感来判断,认知明显偏弱。“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数占43%,“基本认同”的占18.5%,这说明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认同和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不了解、不太关心”占到19.1%,说明社会主义核心观在边境国门高校的认同偏弱。“认同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5.2%,“认同但不知道内容”占14.2%。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境国门高校传播与认同偏弱,调查结果与之前预测相吻合,据我所知,大部分同学不能完成说出全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见表4
从调查结果得知,精通传统问题(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的占15.2%,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不深的占53.1%,只了解部分传统文化的占19.9%,完全不了解的只占0.8%。说明传统文化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深入人心,都或多或少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是精通完成精通的人不多,状况令人堪忧,需要加大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
(四)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概念,见表7
根据调查,可以看出90%以上的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概念是认同的,92%以上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是正确的。
论文作者:岳宗凤, 李小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家风论文; 家训论文; 核心价值观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边境论文; 云南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