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面促进新常态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论文_赵文花,刘春霞,武少颖

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面促进新常态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论文_赵文花,刘春霞,武少颖

【摘要】 2014年,全国共有高校2529所,其中高职院校有1327所,河北省有71所,根据《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重点大学的75.5%。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9.7%,比本科生的67.4%高出12.3%。在本科生“就业难”逐年加剧的大环境下,高职生就业出现了转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就业新动向进行研究,我们以河北省高职院校为依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约河北省高职院校发展和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我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关键字】 新常态 办学质量 高职 就业

本课题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新常态下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新动向研究》课题编号:JRS-2015-1066

我们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截止到2014年,我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从1999年的25所发展至现在的60所,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成人高校6所,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29所,高职院校在校生已达53万人。以上数字表明,近些年来,我省高职院校的发展是快速的、跨越式的。

一、我省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这些年,我省为大学生创业就业做了大量工作,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河北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意见、高校毕业生免交保存档案管理费、大学生志愿服务本部计划、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持证享税收优惠、河北启动就业困难者优先政策”等相关文件,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社会关心关注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省高职院校2013年和201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3%和91%。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分别为56%和60.67%,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47%和9.71%,反映出我省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定位。

二、高职院校办学、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宏观环境上看,当前高职院校发展普遍面临着“四大困境”,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就业的质量。一是管理困境。我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管理分散,顶层设计不一致。同一类的教育在外部由两个政府部门管理(教育和人社),在内部由两个处室分别管理(高教和职教),不利于统筹职教资源,不利于形成发展合力,在构建通畅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出现了较大阻力。二是招生困境。近年来,我省职业院校招生形势严峻。其中,中职为高职提供生源的后劲不足。据统计,2012年全省参加中考的学生仅有49.3万,普通高中招生超过40万,剩下的生源不足10万。2013年,全省参加中考学生有49.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7.08万,剩下的生源仅12万。职业教育很难完成招生任务,很难实现职普大体相当。三是发展困境。我省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制度仍然缺失,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形成,影响和制约着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2012年国家新的免学费政策出台之后,我省广大县域职业学校仅1600经费标准还有40%难于配套,基层校长们普遍反映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保运转、求生存成为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四是政策困境。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招生政策与资助政策上衔接不够,确保经费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还缺乏制度保障;3、职业教育生均经经费标准和都是编制标准尚未制定;4、近年来建立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集团化办学模式因缺乏操作性,也未能落到实处;5、就业选用制度和劳动用工准入制度不健全,劳动分配制度不规范。

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看,虽然一次就业率很高,但毕业生毕业半年内换工作的占50%以上。频繁跳槽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素质不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比如,有的学生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有的学生缺乏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团队精神较差,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严重。有些学生缺乏就业常识,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毫无了解就签了工作协议,到岗后工作又不认真。有的学生缺乏爱岗敬业和诚信意识,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会,经常要求一到公司就担当重要职位,而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工作。有的缺乏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同时将就业目标锁定在“大企业、 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不愿考虑亟需人才的基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到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等部门去工作。学生素质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有的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片面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学生“样样都懂点、样样都不精”有关;一方面是老师素质不过硬,高职院校老师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但许多高职的现任老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三、适应新常态,解决高职院校办学瓶颈,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把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经济新常态有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研究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就业,有助于我们未雨绸缪、及早预防。

(一)针对新常态下就业工作愈加复杂的形势,建议建立多部门联合的职业教育统筹管理机构。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步入中高速后,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不像过去那样稳定;同时,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也对现有岗位造成冲击。为更好应对这一新形势、新情况,建议国家层面建立包括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工信、农业等部门在内的跨部门的国家级职业教育统筹推进机构,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统筹协调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二)针对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建议创新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京津冀三区域教育发展政策不对等,相对京津,河北是短板,处于弱势,三地协同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形成“剃头挑子一头热”。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部门,加快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针对我省经济发展新战略,建议抓紧高职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调整。根据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环渤海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等,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优化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解决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建设一批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优质职业院校。同时,积极谋划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在“京津冀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加快协作步伐和力度。要站在“服务”的位置,围绕京津的功能疏散和产业转移,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这方面支撑。要如何抓住机遇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自身的协同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四)针对新常态下对就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建议抓紧出台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意见》,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素质。经济新常态对各行各业带来新冲击,要求就业人员有过硬的素质。对此,要着眼岗位需求,全面提升高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围绕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抓什么、怎么抓、政策如何配套”,提出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及教育教学支撑框架,从树人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教育、乐学教育、气质教育、艺术教育、阳光教育、问题教育、扬长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作者简介】 赵文花,女,教授,硕士,河北新乐, 出生于1968.04. ,毕业于河北大学, 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刘春霞 ,女,助教,本科,河北唐山,出生于1981.12. ,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 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就业教育和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武少颖,女,河北定州人,专科,出生于1962.07 ,毕业于河北省委党校。工作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就业教育。

论文作者:赵文花,刘春霞,武少颖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全面促进新常态下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论文_赵文花,刘春霞,武少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