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忌赛马”的故事,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印象。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田忌利用了聪明的智慧最终赢得齐威王。在这个故事背后,你发现了数学知识吗?在这里,我谈及两点:一是数学排列组合中的优化原则,二是田忌赛马其实就是博弈思想的在数学中的一个运用。
关键词:田忌赛马;排列组合;优化原则;博弈思想
一.田忌赛马的故事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人都很喜欢赛马,齐威王也不例外。有一次,齐威王兴致很高,他想和他的将军田忌赛马。于是,他们一致规定:
1.我们双方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
2.每一匹马只能参加一次比赛。如果每次比赛中取胜一次,主人就可获得一千两黄金;如果每次比赛落后一次,就要付给对方一千两黄金。
齐威王的马都是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所以他的每一个等次的马都会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要稍微强一些。所以,如果田忌按部就班,用自己的上等马pk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pk齐威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下等马pk齐威王的下等马,那么田忌就会比赛三场输掉三场,同时输掉黄金三千两。但是结果呢,他不仅没有输,反而赢了一千两黄金。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比赛之前,田忌找到聪明的军事家孙膑谈论此事。孙膑灵机一动,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pk齐威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pk齐威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pk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觉得孙膑的想法不错,所以在比赛中依计行事。结果,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田忌在三场比赛中,两胜一负,最终赢了齐威王。让田忌意想不到的是,他不仅没有输,反而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田忌同样的三匹马,因为在比赛过程中调换了出场顺序,结果就出现了转败为胜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败为胜的结果呢?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其实,这里的策略就要用到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的数学文化知识。
二.田忌赛马背后的数学文化
(一).数学排列组合中的优化原则
1.利用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算出一共有多少种比赛的可能性。
在《田忌赛马》故事中,我们有齐威王和田忌两方,那么田忌一共有多少场应对齐威王的策略呢,结果如何?怎样找才能有顺序,不重不漏呢?这其实就是一个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问题。我们先找准对象是田忌,目的就是要赢得比赛。田忌每一场比赛只能出一匹马,而且每一匹马只能参加一场比赛。
第一场比赛,田忌就只能从3匹马中选择1匹马,就有3种选法。第二场比赛,田忌就只能从剩下的2匹马中选1匹马,就有2种选法。第三场比赛,田忌就只能从剩下的1匹马中选1匹马,就有1种选法。由于每一场比赛是分步进行的,3场比赛都完成了才能决定胜负,所以计算这种分步完成的事件就要采取乘法原则,即把每一步的可能性都乘起来就是总的可能性。所以,田忌应对齐威王的比赛的可能性就应该把每一步的选法乘起来,就一共有3×2×1=6种策略。但是,这6种方法中哪些才是田忌能赢的呢?
2.在6种可能性中优化出最有利于田忌成功的可能。
田忌总共有3场比赛,田忌肯定要赢2场、输一场,才能最终赢得比赛。既然要输,田忌就用最差的下等马,输给齐威王最好的上等马。然后田忌剩下的上等马就可以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这样就可以先赢得一场;最后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就可以再赢得一场。最终田忌就以2:1赢得了齐威王。而且这种策略是总共6种策略中,唯一一种田忌能够战胜齐威王的可能。所以优化6种策略中最有利于田忌的那一种,他就取得了胜利。
(二)田忌赛马就是博弈思想的一个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什么是博弈思想呢?博弈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指二人在对局中,各自考虑到对方的策略来改变自己的对抗策略,从而达到获得比赛胜利的目的。就比如,我们来看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在什么情况下,“零大于二、二大于五、五又大于零?”用正常的思维是不可能有答案的,但是我们换一个情景来思考,你就会发现答案就是在玩一种叫“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时候。博弈思想就是利用了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的严肃问题的策略。
在数学学科里,研究这种竞赛的策略的数学分支叫作博弈论,又称对策论(Game Theory)或者赛局理论。它不仅仅是现代数学中一个新的分支,也是运筹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博弈思想,比如中国古代的著作《孙子兵法》,它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局中人、策略、得失、信息、均衡。
1.局中人
在一场比赛或者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有权利做出决策的,因而他们就成为一个局中人。所以,如果在一场比赛中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同理,三个及三个以上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2.策略
在一场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方案,不是某一个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能够指导实际行动的整体方案。一个局中人,他制作出的可行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这场博弈筹划的行动方案,就是这个局中人的策略之一。如果在一场博弈中,局中人的所有策略的个数有有限个,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
什么是得失呢?它就是在一局博弈结束时,局中人的结果就是得失。每一个局中人在博弈中的得失,既与该局中人的选择有关,也与其他局中人在那种特定情况下所选择的策略有关。所以,一场博弈中,每个局中人的“得失”跟自己的选择有关,也跟比赛中的其他局中人有很大的关系。
4.信息
在每一次比赛或者博弈中的局中人,他们都有一个博弈的结果,所有的博弈结果就是这场比赛的信息。
5.均衡
均衡的意思就是平衡。比如,在经济学中,也就是相关的某一个量处于某一稳定值左右。在供求关系情况下,如果某商品在某一价格下,买商品的人可以买到,卖商品的人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就达到了均衡。
博弈思想来源于我们生活,一方面它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用生活中的日常事例来说明,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博弈论最初研究的主要是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在那个时候,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没有向理论化发展,只停留在经验上。后来,经过很多国内外的对博弈思想有兴趣的人的努力,博弈思想逐渐形成理论。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条件下去争取其最大利益,强的一方不一定胜券在握,弱的一方也不一定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一次竞技或者博弈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情况下,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所做出的策略。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次机会,一场竞技或者一个问题,我们光有水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己知彼,凡事讲究策略,才会取得胜利。生活中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我们要善于运用策略,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希望“策略”意识走进我们的生活,希望“博弈思想”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2.王春永的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博弈论的诡计》
3.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4.司马迁的著作《史记》
5.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同著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论文作者:陈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局中人论文; 策略论文; 自己的论文; 赛马论文; 匹马论文; 思想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