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张倩

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50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功能,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临床治疗效果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1]。中风患者会出现口眼歪斜、昏厥、言语不利和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会出现偏瘫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病能够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现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药物和中医针灸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研究针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50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60.43±5.82)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为(61.49±5.81)岁;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和研究,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服用营养神经细胞药物,促使患者脑部组织功能恢复;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治疗或者手术的方式将患者的脑颅积水清除;若患者存在高血压症状,应及时给予患者降血压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方法为:选取患者人中穴、内关、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穴位为主穴,选取患者的太冲、合谷、曲池、环跳、足三里、丰隆、风市和肩髃等穴位为配穴;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穴位,若患者情绪烦躁,则加大陵穴;若患者伴失语,则加风池、金津、玉液、通里;若患者拘挛于下肢,则加委中、阳陵泉、昆仑;若患者拘挛于上肢,则加极泉、尺泽、手三里、后溪穴和八邪穴;若患者口角歪斜,则加颊车、地仓。在对患者实施针灸前,需要对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消毒,然后采取捻转的方式进针,进针时,要保证动作快、准和稳,每10min进针1次,并且留针0.5h,针刺手法泻法为主。患者接受90d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1.4数据处理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3]。中风的产生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管发生突然破裂或者堵塞所导致,患者的脑部组织会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导致患者的脑部组织坏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中风的发病概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中风患者会伴有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中医理论中,中风是由于患者的气血痹阻、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邪气入侵所导致,此病的产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和心肝阴阳失调有关,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以健脾利胃、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5]。

本文对选取的25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西药结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针灸治疗时,选择患者的选取患者人中穴、内关、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穴位等穴位,可以起到祛外风、息内风、清泻肝胆、疏经通络、生化气血的作用;然后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穴位的加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脑功能损伤,调节患者脑部组织血管活性物质,进而改善血流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00%),P<0.05。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振华.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3-124.

[2]陈晓东.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67-168.

[3]宋聪琳,邢晓东.浅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132-133.

[4]栗晓东,黄彬,关玲.循经针灸同步运动锻炼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7,38(1):111-112.

[5]朱医明,朱莉莉.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4):157-157.

论文作者:张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针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张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