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师行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如何在初中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根据教学实践体验认为初中数学可从以下几人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和想象力
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标志着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教学创新观念的形成。
营造创新氛围。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是创新观念的重要特征,他是创新欲望,创新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的课堂环境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学生有自主参与的机会,有独立思维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能真正得到体现和充分发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想象,勇于求新求异,从而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心理和价值取向。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方法,像类比法、归纳法等。
二、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的火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通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动手操作,自主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探究发现真知,建构知识,不仅是学生获得真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的广阔空间。当学生面对一个个有待进一步抽象、概括或建立联系的数学问题时,要给他们提供时间与空间,要善于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形成的不完善的不准确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比较、质疑或举反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结论,手脚并用,把操作,思维、语言融为一体,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多方位的开发,能把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四、在求异思维训练中加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思路广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而求异思维题型多以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问题出现。教师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情况,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再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设计如下问题交给学生探研、讨论、交流:甲、乙二人相距54千米,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________,_________,请尽可能地补全此题,并解答,还是一个条件、结论都开放的问题。全班学生在探研中,会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求异思维,补充不同的条件,创新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合经过合作探研、方法各异地创造性的把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转化为方程模板(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的求异探研,充分体现学生创新学习的价值,加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邓小隆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求异论文; 要有论文; 《成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