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情感与智慧”课堂的思考与行动_物理论文

物理“情感与智慧”课堂的思考与行动_物理论文

物理“情智”课堂的思与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物理论文,情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情智课堂”的提出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人对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基本方面是“有用性”层面的价值认识和兴趣层面的情感体验。学习只有被学生感到有意义、有意思,才能发生持续兴趣和持久动力。结合我们学校心理教育特色和学校智慧管理特色,近年来学校把两者有机地糅合,倡导“情智教育”,“情感与智慧并重,科学与人文并举”,提出“情智”课堂。它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的生命朝向。

课堂教与学,发展师生的“情”与“智”,没有脱离“智”的“情”,也不可能没有情“推动”的“智”。

“情”者“智”。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脑科学指出,我们脑里很重要的一些部分是分管情感的。在脑里有三个记忆系统,陈述性的长时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情绪影响所有的认知和决策过程。“人的认知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领域的活动”,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创造并证实了教育的新理论。师生对学科有情感,有积极的情意状态的投入,才有学科情趣,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生长出智慧;没有情,教师设计不出智慧的“学程导航”,没有情,学生养成不了智慧的“科学素养”。

“智”者“情”。通过学习,“转见为识”,“转识为智”,可以促使学生透彻理解、明晰认识,引发思维,引爆潜能,生长智慧,获得成功体验。当师生品尝到教与学的快乐与幸福时刻,才有达到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情绪状态。

智慧的情感,情感的智慧,彼此有分有合,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币之两面,两个方面只有和谐统一、融合于一体,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能真正为“情智”所感染,真正走进学习的课堂,我们倡导“情智交融、情智共生”的理想课堂。

二、“物理情智课堂”的界定

“物理”,首先,它是一门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次,它是一种智慧,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再次,它是一种文化。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性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出“善”;物理学在人的情感、意识等多方面反映了“美”。物理学因“真”而“美”、因“善”而“美”。“简单、对称和统一”,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准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看到物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情智”挖掘和开发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情智课堂”的“情”,它与文科如语文提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它比其他学科渗透理性特质的情感要更多一些。这要求我们投入物理学科的情意渗透理性的情感,创设物理学习的情景,要让学生在易学乐学的物理情景中,由景生情,以情生理,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由情启智,因智生情,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发生兴趣,通过情理让学生有一种乐此不疲的态度,培养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情怀。

“物理情智课堂”的“智”,伴随着更多理性的智。“物理”包含自然学科的理,寓人理的理,“物”之理,格物致知,是最源点、本质、最具核心价值的“理”。某种意义上,高中理科学数学还不是理科,学物理才是理科。可以说,物理是所有学科的源泉。没有哪一门学科的理性、理智、秩序、逻辑,事物的根本,比物理学科更切要、更本质。“物”之“理”,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具核心、自然的终极价值学科,它的终极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理精神、求善品质、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情智”课堂,它是指以实验为基础,以情感、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认知为主线,以发展为目的,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赋予物理学习以生活情趣;重视观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把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学习状态,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说理、明理、论理、推理、悟理、用理的好习惯,提升思维品质,最终,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三、“物理情智课堂”的实施策略

1.以“情”生“情”

所谓以“情”生“情”,是指教师以热爱学生、热爱学科的积极情感,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魄力、理想信念,熏陶、感染学生学习的良好情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生长新知识,收获新智慧。

智慧有其鲜明的外部特征:愉快、欢悦、幸福,这是智慧的表情。这种表情实质是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反映:充满智慧的人总是愉快的,总是充溢着幸福感。要让学生在课上智慧起来,首先让他们愉快起来、自由起来,只有愉快的心态和自由的氛围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师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同化、发展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首先,教有激情,给学生有愉悦感。物理教师在理科教学中同样要表现出情感性的教态:用自己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富有表现力的物理实验、动作、表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其次,学有热情,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借助于物理自制教具,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教学网络资源等,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去学,去做,去思,去评,去议,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展示与表达机会;让学生学有热情,在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与实验器材进行自我对话、思考设计,这时,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主动而不是被动进行的。

再次,学习内容富有生活情趣。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教学中,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尽量使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物理,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生活中的用电、取暖、做饭等一系列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如家庭烧水的电水壶,从选材、制作到使用,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你发现了哪些?把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在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上,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并且享受到无限快乐的物理时光。

以“情”生“情”,教师必须是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教师与学生同乐,是教育的大智慧。

2.以“情”启“智”

所谓以“情”启“智”,这里是指教师创设出学生易学乐学的“物理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心智”。以理弗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智慧是对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他特别指出智慧与情景的关系,智慧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因此,情景的创设对于智慧的生长尤为重要。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投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经验,把学习的抽象知识放到具体产生知识的那个情境中,把学生带到特定的、优化的或完美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眼、耳、鼻、舌、身”这五条感知路径,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空洞、抽象、乏味的。

创设视频媒体情境。例如,在《运动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可观赏的视频:游乐场过山车的刺激场面;火箭发射;“天宫一号”与“神八”空中对接壮观的场面……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敢思、敢想、敢追问,力与运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创设师生演示情境。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时,教师可演示等大铁片和纸片同时、等高、无初速下落。学生观察到重的铁片先落地,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观点是否正确呢?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引出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其设计的实验,较重的铁纸片和轻小纸团同时、等高、无初速下落,轻小纸团比较重的铁片下落快,或等大的铁片和纸片叠在一起无初速下落,铁片和纸片一样快。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跟重力的大小没有关系。那又怎么解释前面的实验现象?把学生带入情境,启迪思维。

提供学生实验情境。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它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落体质量有关吗?怎样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若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如何利用实验来说明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相同?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亲历实验选材、实验设计,形成实验方案,分组实验,亲身体验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物理学习习惯。搭建学生展示情境。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完成得好,有的还不能真正理解。可以进行“兵”教“兵”,展示学生成果,培养学生表达、倾听的能力。对于会做的同学,请他去观察、比较、评价展示同学的表现与自己是否相同?暂时不会的同学,请他观察别人是怎样进行实验的?看到什么现象?我的问题在哪里?同伴之间的交流倾听,会产生比教师讲解更好的效果。

以“情”启“智”,教师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启迪思维,在于有意识地去利用、开发教材,在不经意中多个随时捕捉、敏锐发现学生的反馈,尽可能多地留住即时生成的信息,想各种办法去调整、改进教学进程,丰富教学手段,关注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在乎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保护、点拨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有助于促进他们心智的觉醒、智慧的生长。

3.因“智”生“情”

所谓因“智”生“情”,就是以生长的教学智慧,进一步整合教材的“知识序”、学生的“认知序”,优化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序”,让学生获得知识,更能知而获智,上升到积极的、智慧的、理性的情感体验,志达高远,对物理学科拥有学习的情意、情趣,乃至志趣。

例如在复习“能量”的知识时,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织成片,连成网,形成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物理思想方法。如机械能中,动能、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热机中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学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整个自然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提升学生普遍联系的学习能力。既然能量是守恒的,可以转化的,为什么还要节能呢?原来能量转化是有条件的,有方向性的。能量的利用率,如机械效率、热机效率、电热器的利用率,太阳能设备的能量利用率,等等,都是关注有用能量与总共消耗能量的百分比,它们之间都是相通的。让学生感悟到知识是认识多,而智慧则是认识多中的“一”。用赫拉克利特的话说,此“一”为认识那驾驭一切的东西,认识一切是“一”,此“一”指的是全面、绝对、普遍、永恒。

因“智”生“情”,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智,帮助学生从知识的生长走向智慧的生长,使学生通晓、把握物理的一通百通。让学生类似有一种“看到一粒沙子不只是一粒沙子,而是能看到它的风景;看到一块石头不只是一块石头,而是能洞察它的灵魂。”

4.情智交融,情智共生

情智交融是指“情”与“智”的相随相伴、相通相融,具有情感的智慧,又有智慧的情感。情感的智慧体现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体现在课堂“学程导航”进程中;智慧的情感又在特定的情境教学中,在学生的亲历亲为的体验、感悟中生长、积淀智慧,交叉进行,融为一体。师生的情智交融,最终指向课堂师生的情智共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灵魂,着力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情智交融,情智共生”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并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速度、难度、教师心态,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一种较好的教育机智。即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

把自己当成学生。预设学生的所思所想,回归学生的思维,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走进学生的心田,不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听到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什么想法,有多少种可能?会有什么疑难?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把学生当成自己。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他不是一张白纸,他能表达,他能设计,他能实验,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替代,精彩课堂应让学生来做主。比如在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中,根据不同实验设计的难度,可以给定器材,可以增加器材,可以减少器材,放手让学生在设计中、探究中发现问题,突破障碍,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求真、实验说话的科学精神。

把学生当成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稚嫩的,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以表扬、肯定、鼓舞为主。学生的思维还在发展中,在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下,不能丢弃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在提倡的“先学后教”的形式下,还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兴趣的状态,灵活组织教学形式,除了“先学后教”,还有“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先教后学”,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生长新知识。

总之,“物理情智课堂”追求“情智交融,情智共生”的理想境界。它要求我们钟情物理教育,创设课堂情调,选择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用思维来表现自己,用思维来发展自己,用思维来钦佩物理的“真善美”,这个时候,教师才能把自己演绎成为学生心灵的教育者,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与责任,才有力量组织学生倾听与表达,才有力量促进学生智慧碰撞,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这种力量才是不可争议的“情智威信”。这个时候,才能通过自己的“情智威信”孕育学生的“情智”,学生才能和教师产生共鸣、共享,“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福的智力活动!”让我们一起探索“物理情智课堂”!

标签:;  ;  ;  ;  ;  ;  ;  ;  

物理“情感与智慧”课堂的思考与行动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