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梅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
摘要:对学生和作业内容进行分层,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改变机械、重复、简单的抄写,丰富作业的形式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作业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053-01
作业是连接教和学的重要纽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一种实践活动。从作业练习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的,既能达到“减负提质”,扩展思维,又能培养和发展能力呢?
一、激发作业兴趣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把学生和作业进行分层,才能从根本上起到“减负提质”的作用。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分别是:A.基础巩固,B.灵活运用,C.拓展延伸,D.能力提高。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商定下,确定学生每学月完成作业的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作业选择,并为他们提供多层次展现自己的舞台,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那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的。
二、丰富作业形式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机械抄写、听写等形式单一的作业,不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而且作业有效性很低。在教学中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完成作业,有效地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作业:
(一)书本形式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课题研究,设计出规范的语、数不同类型作业模板,语文模板分为:字、词、句、篇类。数学模板分为:数字抄写、数学符号和算式书写等。此模板规范了学生的书写格式,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整洁、美观。
(二)手抄报形式的作业。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为了更好地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除了书本形式的作业外,还设置了手抄报形式的作业。各学科作业内容,学生均可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手抄报的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生命生态与安全等各个学科的不同知识点,如:语文包括词语整理、课时作业、单元知识整理、诗词学习、课外阅读等:数学包括课时作业、单元知识整理、易错知识整理、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在手抄报设计上重内容、轻形式,有效减轻了作业负担,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三)试卷形式的作业。
试卷形式的作业是一个单元教材内容教授完毕后,由小组内成员协同完成一份。各个层次的学生负责设计其中一个板块,共同合作设计一张完整的试卷。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时,要尽量顾及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难易结合、题型多样。设计完成后交由教师审查,合格后再复印试卷,小组间循环测试并由出卷人批阅试卷。
(四)自主设计形式的作业。
由于学生的多元智慧,个性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赋予了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形式的权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游子吟》之后,学生设计出以下形式的作业: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设计一幅诗的手抄报或情境图。
3.学唱歌曲《游子吟》。
4.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给母亲写一封信。
5.了解古今中外一位名人母亲的故事。
三、高效评价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手段
用恰当、贴切的符号或语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是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一)个人自评
鼓励学生积极对拓展延伸作业和能力提升作业开展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后, 再由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自行评定等级。例如:学生完成手抄报的作业以后,指导学生从版面设计、色彩搭配、书写规范三个方面评价自己的作业,优秀的评三颗星,良好评两颗星,合格评一颗星。
(二)同层互评
学生个人自评以后,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组间循环,同层次学生交叉评定。如:一小组特优生(A)的作业,由二小组特优生(A)评定,二小组特优生(A)的作业由三小组特优生(A)评定。
(三)教师评价。
1.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对学生个体进行分层评价,每个学生只和自己同一个等级的同学进行评比,每个等级学生总人数的50%左右都可以评为"优秀"。这样既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差异,又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对小组管理进行评价
教师在每周班队课上组织召开小组总结会,各小组长要对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次数和质量进行统计和汇报,公布小组各成员一周内的表现。教师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小组”。获评一次“优秀小组”可得两个积分,期末积分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小组评价,各个小组你追我赶,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对全班作业进行评价
每次作业完成后,教师对全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点评。及时表扬完成速度快、质量高,有创意的学生并展示其作业,起到激励、示范和引领作用。分析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效果较差作业的原因,参考学生多元智慧,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找到完成作业的有效途径,获得成就感。
总之,只要我们的作业能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那样的作业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训练营和展示台。
参考文献
[1]熊祎.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索与思考[N].江苏教育报,2011-9-22(5)。
论文作者:刘汝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形式论文; 评价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