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论文_陈红平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医院 410600

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

众所周知,麻醉是进行手术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对于术中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临床上根据不同的手术进行不同的麻醉方式,麻醉方式中以全身麻醉应用最多,但是区域神经阻滞在临床中也广泛使用[1]。以往医疗条件不成熟,进行区域神经阻滞时均是进行盲探,很容易引起患者的神经、血管损伤,给麻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进步,神经刺激仪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极大的降低了麻醉穿刺的风险,但是仍然不能在直视下进行进针,麻醉风险时有发生,几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大力发展,B超定位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临床,B超可以实现在直视下进针,使得患者在麻醉时更加安全[2]。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我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现将全部资料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指征,入组前剔除无关干扰,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68岁,年龄均值为(38.24±3.47)岁。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3-68岁,年龄均值为(38.35±3.47)岁。两组患者除麻醉方式不同外,在一般研究资料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对比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严格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麻醉禁忌症,并叮嘱患者禁饮食,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相关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取仰卧位,叮嘱患者将头部偏向健侧,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为:将神经刺激仪连接好,将其调节至针刺模式,选取神经刺激仪的电流为1.0mA,其频率为2Hz,神经刺激仪的刺激时间为0.1ms,患者在进行针刺后观察到支配肌肉颤动时,将神经刺激仪的电流调整为0.3mA,若肌肉仍在颤动后,可以在此处进行注入局麻药,其局麻药的组成为1%利多卡因及0.4%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共20ml。

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法为:在B超定位下明确患者臂丛周围的神经血管的位置,确定臂丛神经的位置后给予麻醉药物,其局麻药的组成为1%利多卡因及0.4%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共20ml。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等,以及患者的麻醉优良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均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等采用( )表示,患者的麻醉优良情况采用[n(%)]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的对比: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3讨论

神经区域阻滞的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主要在四肢手术的麻醉中使用最多,实施神经区域阻滞对患者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在临床中受到很多手术者的推崇[3]。肌间沟的臂丛神经阻滞就是其中一种,以往寻找进针路径时多采用寻找体表标志的方法,多采用盲探法,虽然其阻滞效果确切,但很容易损伤臂丛神经周围的血管、神经等[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进针逐渐应用广泛,其阻滞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但此法仍然是在盲探下进行的,患者针刺失误的几率仍然存在[5]。目前B超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其是在直视下对患者进行入路的选择,能够明确避开相关的神经、血管,而且操作简单,应用价值显著。

本次研究显示采用B超下进行进针时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神经刺激仪下引导下的麻醉,且其麻醉成功率为97.5%,明显高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麻醉的患者,充分说明了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B超阴道下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麻醉成功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柯纬祺.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J].吉林医学,2014,35(34):7622-7623.

[2]许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B超定位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1573-1576.

[3]陈加强,沈隽.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3):154-155.

[4]李征.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3):118-119.

[5]李士元,陶芸生,吴向南.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02):2974-2975.

论文作者:陈红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论文_陈红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