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布点教学法”在英语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英语论文,浅谈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布点教学法(以下简称布点法)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姚湘仁先生所独创,至今近二十年。早在1996年,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就曾给予布点法以高度的评价:“江苏省洪泽中学特级教师姚湘仁同志提出的‘布点法’乃是向常规教学法的挑战,是对因袭教学法的一项革新工作”。2001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教授指出:“布点法课题研究借鉴了比较充实的国外新教学论思想,融汇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有创造性地、全面完整地建构了以‘布点’为特色的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新方法。”该研究的覆盖面宽(涉及小学、初高中、数理化、语文、英语、历史、城市、乡村),有利于概括出各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和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从2001年至今,姚老师的布点法核心概念仍在不断发展,从布点到布点图,从布点图到问题图,现在又进入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生长图以布点图为中介图的师生配优互动的研究。布点法的研究成果使它成为我国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有效教学方法。
笔者于2003年参与布点法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在姚老师的指导下,从初中到高中先后开设了英语阅读课、看图作文课、汉语提示英语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教唱英语歌曲课等课型,总计上百节课次,其中有一节阅读课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上了16节次。经历这种洗课或磨课的艰难过程,我充分体验到了布点法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下面结合一节高中英语作文课(汉语提示)谈谈感受。
布点法的四步操作:感知激图、布点优图、分层育图、反思评图。下面介绍这堂作文课是如何进行四步操作的。
第一步:感知激图——教师呈现学习客体,学生激活问题图
教师呈现本节课作文的汉语提示:家乡过去非常美丽,河水清澈;如今树木被大量砍伐,河水变黑了,鱼也没有了,呼吁社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段汉语提示是本节课的主要的学习客体。学生读汉语提示后,激活了他们记忆中相关的零散英语词汇,这是他们的“已知”;如何分解汉语提示中的信息点,如何将激活的词汇组成相关句子、短文,如何选择较难词汇组成高级句子,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他们的“未知”,也是学习目标。“已知”(知识框架)与“未知”(教学目标)之间形成问题空隙,怎样填补这个空隙,把未知转变成已知将形成学习策略。学生感知学习客体后激活的由“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学习策略”构成的认知结构就是问题空隙图(简称问题图)。
学生激活问题图是布点法的教学起点,但学生的问题图内隐在思维中,且差异很大,教师需要一个外显的中介工具发挥,对学生的问题图进行同步优化。教学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布点优图——师生共建布点图,学生优化问题图
学生激活的问题图隐在思维中,布点优图的教学环节是教师对隐在学生思维中的有差异性的问题图进行同步优化的教学过程。布点图是通过学生述点、教师采点、引点、托点、布点等师生活动构建的结构性板书。学生口述感知激图后的认识,叫述点。教师根据学生述点,择要采点,相机托点,进行板书,这就叫布点。下图就是教师通过师生互动以板书形式布出的本节课的布点图。
图中的英语词汇及相关的线条构成了本节课的作文框架,是学生的已知;如何连词成句,再附加一些词句成文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形成的教学步骤是口头作文、书面作文、提炼高级句子,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布点图也是由“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学习策略”构成,其组成与问题图相同。布点图与问题图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的问题图渗透在思维过程中,是隐性的,布点图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是显性的问题图。
学生的问题图的优化是通过学生述点与教师布点的互动过程实现的。学生述点,老师有选择地采点,将采的点布在相应的位置,这些都是布点对述点的影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图具有优化作用。同时,学生的述点也对布点产生重大影响。述点如被教师采用,则对布点图有直接贡献;如未被采用,也可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有时述点超出教师的预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善于从中采点,以调整和丰富教师设计的布点图。述点与布点的互动,既是学生参与构建布点图的过程,也是学生以布点图为参照自我优化问题图的过程。教师从学生无序、随机的述点中边应答边采点、布点,在黑板上布出有序的问题图,这就是布点图。
布点图不同于常规教学所理解的板书设计,这是一张总揽整节课的总蓝图,它是动态的,具有发育性。就本节课而言,它不是约束学生写千篇一律的作文,而是给他们一个参照,调整和引发他们的思路。如果说,感知激图和布点优图是形成、明确问题的过程,分层育图和反思评图则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步:分层育图——师生运作布点图,学生发育问题图
师生运作布点图,学生分三个学习层次发育问题图:口头练习、笔头练习、合作提高。
1.口头练习
对照布点图学生自由地口头练习,熟练已会的词句;相互交流,丰富各自的词句。在口头练习中,学生受汉语的干扰,常用汉式英语,不地道,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如提醒学生汉语“过去”一词用英语怎样说等。师生对照布点图分析如何分解汉语提示的信息点,如“家乡过去非常美丽”一句隐含“家乡不再是过去的样子”等,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2.笔头练习
有了几分钟自由的口头练习,让学生参照布点图进行笔头练习,独立完成书面作文。老师提醒学生,在书面作文时,要注意英汉作文的差异性、英语的时态、习语用法等。如教师提醒学生“家乡不再是过去的样子”中的“样子”怎样翻译。教师手指布点图:“采取措施”这个短语有不同的词,在这个词句前后可加两三句话,以进一步升华文章意境。文章虽短,但要注意层次和分段等。
3.合作提高
把一篇学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这时教师结合布点图,引导学生提炼出好句子。因为好的英语作文不是反映出信息点、写出准确英语句子就行的,还要写出地道、高级的英语句子。如“家乡过去非常美丽”写成“My hometown was beautiful in the past”,就不如“My hometown used to be beautiful”地道、高级。从感知学习客体激发的一般的词句到口头练习,到书面成文,再到提炼较高级的词句,这是一个学习层次逐渐递进的过程,也是布点图和问题图的发育过程。
学生参照布点图各自独立修饰自己的作文并准备到黑板前参照布点图口头叙述作文,教学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反思评图——师生评价布点图,学生反思问题图
每个组选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参照布点图口述自己的作文。教师先进行适当点评,然后学生对照布点图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从而懂得要写好一篇汉语提示的英语作文,并不是直接把提示的汉语信息翻译成英语,而应整体感知所提供的汉语提示,分解信息点,形成一篇作文的框架,组词句成英语短文,并具有一定量的高级的词句,才算是好作文,也才能得高分。
布点法,是教师运作学生问题图的教学方法。布点法的许多特色就体现在运作学生的问题图的过程中,运作学生的问题图体现了布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四步操作就是教师以学生的问题图运动规律为依据进行的教学流程,步步都有教师的主导性。如本课例第一步,教师组织学生感知汉语提示,引导、促进学生激活问题图。第二步,教师通过学生述点,教师有选择地采点(如学生说“清澈”一词,说clean or clear),把学生无序的述点组成有序的布点图。第三步,教师组织学生参照布点图分三个学习层次发育问题图,教师在每一层的学习中引导、点拨。第四步,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引导学生反思怎样写好汉语提示的英语作文等。
运作学生的问题图需要运用布点法特有的一些操作技术,如布点优图时的学生述点、教师采点,布点时的师生应答技术;分层发育时分析学习层次、组织分层活动的技术等。再如布点法在师生互动中“吃透学生”的技术。常规教学法说的吃透学生,是指吃透学生课前的“已知”,这是静态吃透。布点法也要吃透学生,但它除了要吃透学生课前的“已知”,还要吃透学生与客体互动后生成的问题图。问题图有一个动态的生长过程,布点法吃透的是问题图在师生互动中动态的“已知”,是学生的真实状态,这是动态吃透。
运作学生的问题图是教师用布点图来运作的。课前备课时教师要设计一张布点图,像学生一样自己感知汉语提示,预想学生可能激活哪些词和这些词的布局,预设一张布点图。有了预设的布点图,教师便可安排相应活动,组织学生与客体互动并激活问题图,明了怎样优化学生的问题图和布点图(教学活动的有效平台),师生利用这个平台,在操练的过程中分层次发育布点图和问题图,最后师生参照布点图反思这节课的所得。
简而言之,布点法创立了许多新概念,形成了自身的话语系统,是可操作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是一片植被丰富的思想丛林,值得同仁去漫步、欣赏;它是一座教学资源的富矿,需要有识之士去共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