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飘 永乐镇龙井小学 646521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也就是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所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关键词】生活化体验认识感悟研究引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1-127-0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文明不断进步,品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走向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我们更应该提高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视,这也是小学生迫切非常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国家对小学德育的重视,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改变认识,重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深知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地位得到了提升,并且近几年来也有很多学校都提高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视程度,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的效率和效果。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主要以灌输为主
现实在教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以灌输为主,缺少课堂应有的活力,学生在上完其它大量的主要课程之后,通常都是身心俱疲,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就应该以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向学生们呈现,这样就能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们体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像其他课程一样,严肃紧张。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学校比较重视其他主要的课程,忽视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课程,进而教师也就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进行课堂
内容的更新和课堂活泼程度。
(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目前由于还是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师不是专任教师,没有形成专业素养,一个品德与社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知识,也要能在日常生活中能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加深对学生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打造精品课堂
在实际中,有许多与品德和社会有关的例子,教师可以把这些例子拿来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离她们很近,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品德的重要性,不然,仅仅靠灌输,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意义的,从而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
实际中的教授总会让学生觉得和书本中的理论有距离感,教师如果没有同时言传身教的话,就会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也不能理解品德的意义所在,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素质,将书本中的内容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才能保证学生也能不断的向教师学习,把教师广义让当做楷模,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使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没有主体性,成为了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品德与社会就是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相互平等,互相尊重,和谐共生的教学模式。
(四)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其实就是来源于实践与生活,品德的体现也体现在个人的行为和日常的生活当中,所以面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如经常组织学生去一些专题组织学习,也可以给学生放相关的电影,组织学生们进行观影活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不一定非要拘泥于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
(五)经常使用道德模范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这种榜样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一些生动的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在实际生活中非常的多,教师在讲授课堂的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也要经常使用道德模范的事例,给学生们活生生的例子,这样学生会积极的向这些模范们学习,不再认为品德这件事是孤立的、静止的。
(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新教学媒介
如今, 不少小学的教学方式单一,不更新,教学媒介老旧化。所以小学课堂教学的成果比较低。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一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 内容枯燥, 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困难,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现代教学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媒体能更直观, 更形象, 学生接受起来往往也比较容易。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如果结合多媒体, 能更加直观立体地展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思想, 信息量也更大, 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多媒体所营造出来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能更加主动地接受良好的道德知识, 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比如在进行《孝敬父母》的课堂教学时, 教师运用多媒体先播放优美的音乐, 然后再在音乐中深情并且形象地朗读“烛光里的妈妈”的歌词,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快就能被教师带到情境中, 深深地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从而收获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认识它、理解它,重视它,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让我们一起用心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将品德贯穿于他们学习生活的点滴,品德与社会教育才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孩子们的品德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阙瑞雪. 考试周刊. 2014(18) :178-179.
[2]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李燕.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6) :210.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J]. 黄雅芳.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3).
论文作者:汪飘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