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论文_陈辉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论文_陈辉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情况开展分析,本文明确了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展现的特征,并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汉语言文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探究,旨在为同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前言:

新媒体是网络技术进化的重要产物,能够帮助人们应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为人与人交流创造了新的方式。汉语言文学知识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新媒体的出现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手段优化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效果。

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主要特点

一是文学资源丰富多样,应用比较方便。在新媒体创设的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想要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要合理应用教学资源,并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扩散性和即时性的特征,扩大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区域。同时,相关人员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新媒体查找自身需要的资源,例如图片资源、文字资源、视频资源等等,继而减少资料查找和存储的时间。相关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情况及个人的学习习惯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进行学习和整理,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文学机制。

二是文学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和老师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自主的查找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并在汉语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对找到的资源进行编排,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传播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和汉语言文学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教育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学生的口语练习为例,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进行口语视频查找,促进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继而形成词汇量较大的汉语言文学体系[1]。

三是文学资源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交流软件进行实时沟通,这种沟通模式突破了时间于空间的限制,老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环境将作业以网络的形式进行批改红外分配,为课堂教学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

二、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及改善方式

(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文化传承的主要作用者就是汉语言,它不仅代表各时期我国民族的思想发展情况,也是相互交流应用的重要工具。但开展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教学中,老师只将其作为基础内容中的一小部分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比较形式化。实质上,语言是社会进化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学生学习和传承我国文化必须要了解的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都会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基于此,老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新媒体技术对现阶段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向枯燥无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老师可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划分,为学生设计可讨论性较强的主题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增长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强化自身应用汉语言的能力。

(二)受众群体与新媒体间的关系比较尴尬

在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时代,汉语言文学与媒体间的关系并不友好。不仅不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接收信息,而且与受众群体的交流少之又少。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心目中的一部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受众群体的相互交流。同时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书写方式及用语习惯进行改善,人们经常会出现“一拿起笔就忘了字怎么写”的尴尬情况,这些充分证明了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为社会大众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网络世界中经常会应用一些错误的词汇作为流行用语,对汉语言文学的受众群体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影响。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时把控汉语言文学在互联网中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被激活,在头脑中建立全面的汉语言文学网格。另外,老师也可以应用互联网中众多的教学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打造专业化的汉语言学习环境。例如:老师在实际的汉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文字娱乐类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等,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维意识被吸引,自主的跟随节目中主持人和选手对题目进行作答,提升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同类型的文字游戏,即老师出题学生作答、学生出题学生作答的方式,对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情况进行考察,改善教学与新媒体环境间的关系,为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三)网络流行语言的不良影响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便利性,还衍生出一系列的网络流行词汇。这些网络流行的词汇虽然丰富了古板的汉语言文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其不规范性也对社会现有的理念严重不符,特别是在社会道德观念方面、历史文化观念方面、传统文化观念方面等等,并且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通过这些网络用语也改变了社会大众看待汉语言文学的习惯和认知,形成了较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该采用有效的方式对社会大众的网络用语习惯进行引导。不能仅仅用对错去判别网络流行用语的性质,应该以科学的辩证角度来思考网络用语,正确看待其与汉语言文学间的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强调汉语言文学的规范化,传授学生如何辨别网络流行语言的性质,对于不良的网络流行语言,应该进行抵制,达到“取其精华,去之糟糠”的完美教学效果。并教导学生以辩证的眼观看待汉语言文学和网络用语间的关系。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对流行网络用语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辨识,为汉语言文学后期的教学进行铺垫。

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网络流行语言是社会大众展示自我思想的主要方式,是草根文化的一种。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并对其进行监督,弱化不良网络用语在社会大众中的传播频率,保障汉语言文学的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祈祥.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27.

[2]张军.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困境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7-8.

论文作者:陈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论文_陈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