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论文_杨丽

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论文_杨丽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比例分别为31.82%、36.36%、11.36%,观察组分别为63.64%、27.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护理行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减少护理风险、提升治疗效果、避免医疗事故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emodialysis care.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our hospital 88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using the comparative sampling method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atisfied,satisfied and dissatisfied respectively,31.82%,36.36% and 11.36%,respectiv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3.64%,27.28% and 0%,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risk management of hemodialysis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the risk of nursing,improv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accidents.

Key words:hemodialysis;nursing risk factors;nursing risk management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但由于其质量技术的专业性、患者病情的危重性,仍然具有并发、感染、护理失误等相关风险[1]。因此,护理人员应拥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对加强风险因素护理,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文通过对我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旨在提高护理质量,规避风险,提升血液透析的安全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范围24~66岁,平均年龄(46.28±8.4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1.02)年;病情:慢性肾炎24例,糖尿病肾炎1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1例,其他疾病24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患者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行血液透析前后给予患者体重测量并准确记录,将患者脱水情况考虑在内,通过体重测量监测透析是否失衡[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各项不良表现,如头晕、耳鸣、心悸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对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②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对患者行透析治疗,对患者行穿刺、插管时严格执行灭菌操作,并注意插管位置的牢固,防止松脱;安排专人护理,密切监测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如出现渗血现象,及时给予肝素调整[3];③若透析器出现异常,及时更换;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手法,避免由于多次穿刺引发穿刺部位闭塞,确保透析治疗的良好效果。

1.3疗效判定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通过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4个指标界定。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风险分析

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差: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年龄较低,工作经验不足,对护理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缺乏重视,工作过程中易发生疏忽,为患者带来治疗风险。如护理过程中插管不牢固造成管道松脱、穿刺手法不熟练造成患者穿刺部位充血堵塞、透析时间设定出错等严重失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②护理人员配备不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及社会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院应当随时改革、创新护理模式。③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血液透析具有很强的专业行与风险性,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处理能力,血液透析护理人员若缺乏经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与预后能力严重不足,稍有差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2风险管理

①加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知识,并成立小组共同探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树立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良好认识,从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多病程长,对血液透析方式较为熟悉,会产生一定的参与意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沟通交流,听取其合理意见,并及时改善,以满足患者需求。通过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③规范风险管理:加强对透析设备的检查与维护,保证透析质量;建立与完善护理工作考核体制,通过工作态度、进度、事故等因素严格护理人员考评制度,奖罚分明,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4]。

血液透析室由于其专业性与风险性,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与透析工作紧密结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分析潜在风险,于全面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娄澜.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7(10):107-109

[2]许华玲.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管理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8(10):114-116

[3]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4(11):198-201

[4]郑俊永,孙建荣.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10(15):144-145

[5]周丽伟.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5):305-307

论文作者:杨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论文_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