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维持及其对收入计量的影响_净资产论文

论资本保持及其对收益计量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其对论文,收益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保持是计量收益所必需的财务概念,是划分资本收回和资本收益的临界点,不同的资本保持观念对收益计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

资本保持(capital maintenance)或资本保全、资本维护,是指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补偿的条件下才能确定收益。资本保持概念源于法律上的“资本维护规则”,其形成和发展受到经济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亚当·斯密是第一位将收益解释为不侵蚀资本可消费的数额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中第一步将收益表述为在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这些早期的关于收益内涵的描述充分揭示了现代资本保持理论的思想实质。资本保持是收益计量的必需的财务概念,是划分资本收回和资本收益的临界点,企业资本收回只有超过该临界点才能确认为收益。因此,坚持资本保持观念,是正确确定企业收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

在长期的收益计量实务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保持观念:一种是财务资本保持观念(Financial capital maintenance);另一种是实物资本保持观念(Physical capital maintenance)。在财务资本保持观念下,资本被视为一种财务现象,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以货币表现的价值。财务资本保持就是要求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货币价值应当保持完整,企业收益则是企业收入超过原投入货币价值的余额,或者是扣除所有者往来交易后的以货币表现的企业净资产增加。在实物资本保持观念下,资本被视为一种实物的或物理的现象,是所有者投入企业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而不仅仅是货币价值。实物资本保持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变,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收益。换言之,企业已消耗的实物资产在没有得到重置之前,收益的确认是不允许的。对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一般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企业所拥有的实物资产;二是未来年度可以生产或提供相同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三是未来年度可以生产或提供同样价值的商品或劳务。其中,第一种理解不包括技术更新因素,而第二、第三种理解则包括了技术更新因素。总体上看,它们都体现了有别于财务资本保持和实物资本保持观念。

(二)

无论是财务资本保持或实物资本保持都建立在货币计量基础之上。由于货币计量单位有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两种,将两种资本保持观念和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组合,便可得到四种不同的资本保持组合模式:

模式Ⅰ:名义货币单位财务资本保持,是以名义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的财务资本保持组合模式;

模式Ⅱ: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财务资本保持,是以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的财务资本保持组合模式;

模式Ⅲ:名义货币单位实物资本保持,是以名义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的实物资本保持组合模式;

模式Ⅳ: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实物资本保持,是以按一般物价指数调整后的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的实物资本保持组合模式。

以下对四种不同资本保持组合模式的收益值及其差异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观察不同资本保持观念对收益计量的影响。现以NA表示年初净资产;以NA[,1]表示年末净资产;以NA[,2]表示保持实际生产能力的净资产;同时,以P[,0]表示一般物价指数的年初数;以P[,1]表示一般物价指数的年末数。不同资本保持组合模式下的期末收益值(Ⅰ)为:

以上推导结果列表如下:

(三)

通过以上考察,关于资本保持对收益计量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a)在条件P[,1]>P[,0]和NA[,0]<NA[,2]<NA[,1]下,各种资本保持组合模式下的收益值必然是:Ⅰ[,Ⅰ]>Ⅰ[,Ⅱ]>Ⅰ[,Ⅲ]>Ⅰ[,Ⅳ];扣除收益值后的期末资本值(c)必然是:c[,Ⅰ]<c[,Ⅱ]<c[,Ⅲ]<c[,Ⅳ]。例如,某企业期初净资产为4000万元,期末净资产为6000万元,期末若要维持与期初相同的生产能力需要净资产5000万元;在该期间内物价上涨8%,则四种资本保持组合模式下的收益值的关系是:2000>1680>1000>600。这表明: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收益值大于按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的收益值;按财务资本保持观念计量的收益值大于按实物资本保持观计量的收益值。换言之,奉行财务资本保持的会计学收益值大于奉行实物资本保持的经济学收益值。其差额主要是由于币值下降,企业资本只得到货币资本维护,而未能得到实物资本的维护所致。会计学收益概念的局限性由此可见。

(b)模式Ⅰ下,收益是投入名义货币资本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增量,此时,本期持有资产的价格上涨部分即持有利得,全部确认为该会计期间的收益;在模式Ⅱ下,收益被看成是本期投入的固定购买力或不变币值货币资本的增加,这时,在资产价格的提高中,只有大于一般物价水平增加的部分才被确认为收益,其余部分只能作为资本保持的调整,归属于产权的一部分;在模式Ⅲ和模式Ⅳ下,收益被看成是投入的实物资本在本期内的增加,这时,所有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变动,在计量企业实物生产能力时,都作为资本保持的调整,归属于产权的一部分,而不作为收益。

(c)不同计量单位、相同资本保持组合模式下的收益值差异,实质上是物价上涨率与期初净资产或保持实际生产能力的净资产之乘积。其中,在财务资本保持观念下,收益值差异是物价上涨率与期初净资产的乘积,即NA[,0][(P[,1]/P[,0])-1];在实物资本保持观念下,收益值差异则是物价上涨率与保持实际生产能力的净资产的乘积,即NA[,2][(P[,1]/P[,0]-1]。相同计量单位、不同资本保持组合模式下的收益值差异,实质上是保持实际生产能力的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之差额或者该差额与期末期初物价指数比值之乘积。其中:在名义货币单位下,收益值差异是保持实际生产能力的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即NA[,2]-NA[,0];在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下,收益值差异则是该差额与期末期初物价指数比值的乘积,即(NA[,2]-NA[,0])(P[,1]/P[,0])从数量上揭示不同资本保持组合模式的收益值差异,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各种资本保持组合模式的经济内涵以及它们所蕴藏的丰富的收益计量思想。

(d)从理论上讲,企业对资本保持组合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和通货膨胀的强度两个因素。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投入资本的货币保持,就应选择财务资本保持组合模式;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着眼于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就应选择实物资本保持组合模式;如果通货膨胀率不高,可以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资本保持组合模式;如果通货膨胀剧烈,就应选择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资本保持组合模式。至于处在“统一会计准则”环境下的现代企业,对资体保持组合模式的会计政策选择,并非可以随心所欲,而必须遵照准则确定。

标签:;  ;  ;  

论资本维持及其对收入计量的影响_净资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