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王凯, 董歧山[1]2000年在《建立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设想》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建立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以及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理论上为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有利于提高企业兼并行为的科学性。

谭涛[2]2001年在《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力图建立一个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并将其程序化。为收购企业实施兼并战略提供决策支持。我国当前进行的国企改革中,兼并与重组占了很大比重,本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对促进国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在对中外企业兼并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分析基础上,作者设计了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流程。该系统假设收购企业已经决定实施企业兼并战略,并且已寻找好目标企业,因此,系统目标着重于解决是否可以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本决策支持系统分为目标企业分析模块与估价模块两大功能模块,系统首先运用分析指标体系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价,得出并购可行性结论后再对其进行估价分析,从而为收购企业实施兼并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本论文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兼并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对横向兼并、纵向兼并与混合兼并理论及兼并程序进行了研究,结合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提出了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思想。 2、目标企业分析指标体系。该部分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指标构建了目标企业分析指标体系,并计算了各分指标相应的权重。 3、目标企业估价模型。利用净现值最大化原则构建了现金流量估价模型,为目标企业估价提供了定量分析基础。 4、软件开发。开发了企业兼并决策支持软件。 5、实证分析。利用上述分析指标体系与估价模型实证分析了1999年度上半年发生了控制权转移的2个上市公司(宁波富达、四砂股份)的兼并情况。

徐斌, 俞静, 范兆臻[3]2015年在《主并企业股权结构、市场竞争态势与兼并决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竞争理论等研究了主并企业市场竞争态势和股权结构对企业兼并决策的影响,运用我国2008年至2013年之间的兼并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存在市场竞争优势的主并企业普遍倾向于兼并存在业务关联企业,反之则倾向于兼并不存在业务关联企业。国有产权企业的兼并模式决策是基于市场优势驱动的,非国有产权企业的兼并模式决策则是基于产品成本或管理效率优势驱动的。其次,国有主并企业财务业绩普遍没有非国有主并企业财务业绩表现好,但在兼并决策时国有主并企业经营风险却普遍高于非国有主并企业经营风险。最后,研究还发现主并企业非流动股比例越高,则兼并决策时经营风险就越小。

沈征[4]2000年在《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文中研究说明千禧有约,龙行世纪。时代的列车,满载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驶入了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在举国上下喜庆千禧之际,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叁次会议于2000年3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在世纪之交举行的这次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朱熔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1999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着减少。这些进展无不说明了企业兼并活动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对于加速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进而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效益的改善和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成效显着。朱总理进一步指出,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行业改组,以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由此可见,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论述不仅肯定了企业兼并活动在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改组中的重要作用,更为企业兼并活动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就从企业兼并的理论基础和实企业兼并的会升与审计架构务运作谈起,重点锨和诈泣巳企业兼并中粕计和审计问题,希望能对企业兼并的理渊究和实务操作,特别是企业兼并会计与审计架构的建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分为叁个篇章,八个章节,以下肘别对本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客及观点作个述。 (一) 对企业兼并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构建企业兼并会计与审计架构的基础,因为只有更好地理解企业兼并的概蜘形式,企业兼并的动困和效应,企业兼并的诸多理论流派,才能从根本上 尸看清隐触现象背后的缄类型企业兼并活动的经济实质及其所导致的特殊会计处理问题,从而更准确、更合理地确定和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会于十揭示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企业兼并活动的审计。同时对企业兼并实务运作的研究则是构建企业兼并会计与审计架构的相一u呆证,因为只有更好地了解企业兼并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其具体操作的各个步骤和操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企业兼并具体实务与其会计处理和会计揭示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将其进于于适当的会计反映和揭示创造条件,也对审计目的的确立和审计方法的选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企业兼并是市场经济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了解和研究企业兼并的历史对子理解企业兼并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无论是美国企业的五次兼并浪潮,英国企业的叁次兼并热潮.还是西欧企业的兼并特色,日本企业的兼并途径和香港企业的兼并大战都是为下文企业兼并理论基础的研究进行的必要的资料铺垫。 对企业兼并概念进行严铬的界定是展开本文重点问题论述的开端,因为对企业兼并概念的界定是从构建企业兼并会子十与审计架构的角度出发的.是在对企业兼并中产权转移与重组的方式和实现产权转移与重组的出资方式综合考虑的 之上所进行的广义的企业兼井概念界定。而对企业兼并的形式分析则是明确企业兼并各种形式经济实质的基础,是选 适宜会计处理方法和做出最充分会计揭示的根本保证。 企业兼并活动本身是一种多动因驱使的综合平衡过程,但无梆式如何变化.兼并活动都摆脱不了两大原始动因,即追求利润和竞争压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因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动因则促使企业不断地寻求兼并对象和兼并机会。企业兼并能为企业带来某种协同效应,即如果兼并咸功,合并后的公司价值一定大于原来两个公司价值的算术和,企业对各种兼并动因效应的追求正是两大原始动因发挥作用的直接表现。围绕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效应分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企业兼并理论,诸如效率理论、信息与示意理论、代理理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占有率理论等。对企业兼并动因和效应的剖析以及对诸多企业兼并理论的评价为企业兼并会计与审计架构的创建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企业兼并活动是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从J入司法的角度来讲,企业兼并的一般操作程序应从兼并各方确定兼并意图开始,对被兼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进行兼并的可行栓研究,到兼并各方谈判并签订兼并协议,向政府部门报批并进行法律公证。 (二) 构建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不能脱离企业兼并活动的实践,更不能脱离我国企业兼并活动的特殊实践环境,因为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

邓志旺[5]2007年在《政府、经营者、职工叁方参与下的国有企业兼并决策分析》文中指出我国国有企业兼并经常遇到重重障碍,即使看来明显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的兼并方案也会遭到“不合常理”的否决。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导致国有企业的兼并是一个涉及到地方政府、经营者、职工等多方利益的复杂过程。本文分别对利益各方的目标函数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国有企业兼并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满足3个约束条件。

赵钎, 宋冀东[6]2001年在《企业兼并目标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企业理财角度出发 ,对现金收购目标企业的兼并、为获取目标企业部分资产的兼并以及用股票收购目标公司的兼并等叁种类型进行了分析 ,考察兼并的财务效果 ,以有助于提高兼并决策的价值。

张福利[7]2005年在《企业兼并理论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兼并已成为现代企业和跨国公司实现向外扩张、增强竞争实力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社会福利的战略性工具。鉴于此,本文基于寡头垄断市场,以产业组织学、博弈论和福利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建立模型研究企业兼并的动机及其社会福利问题。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简要概述了相关研究现状,并概括了本文结构、主要内容。第二章对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和社会福利问题做了叁个方面研究:首先,基于线性需求和不对称的定常边际生产成本,研究了广义Stackelberg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横向兼并的获利性和社会福利问题;接着,基于对称寡头垄断竞争行业研究了行业中先置兼并企业内部实施两阶段错位竞争战略的外部效应,以及跟随兼并行为发生后兼并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福利如何变化等问题;最后,基于不对称的寡头垄断竞争行业,研究了两组企业的战略性兼并动机问题。所得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兼并悖论和兼并浪潮。第叁章围绕市场圈定现象对企业纵向兼并的动机和效应问题做了叁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基于中间产品市场存在完全市场圈定和下游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力量,研究了纵向兼并企业的获利性和均衡行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接着,基于内生决定中间产品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圈定和上游在位者面临潜在进入威胁,研究了纵向兼并的获利性和社会福利问题;最后,研究了纵向一体化企业内部中间产品定价问题。第四章基于上下游企业同时具有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两种选择策略情形,分析企业之间更为复杂但又更符合实际的兼并行为。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区分企业不同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更重要的是,处于相同或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的兼并决策是内生的,而且,在中间产品市场上,纵向兼并企业是否实施市场圈定战略也是内生的。所得结论有助于政府正确地认识和引导企业兼并行为。第五章给出本文工作总结,并讨论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点有五个:(1)对于许多无成本协同效应的行业中发生的横向兼并行为以及兼并浪潮现象,从理论上给予了较为合理的解释。(2)基于广义Stackelberg寡头垄断市场,研究了不对称企业之间横向兼并的获利性和社会福利问题。(3)在相继寡头垄断行业中,通过引入下游企业战略力量因素,研究了影响纵向兼并企业的获利性和均衡行业结构的决定因素。(4)对于纵向一体化企业,研究了其内部关于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及其转移价格决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5)在企业可以把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同时作为策略变量的情况下,注重区分企业不同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分析了企业之间更为复杂但又更符合实际的兼并行为。

易华, 王蕾[8]2010年在《企业兼并动因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大规模的企业或公司兼并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对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的合并与收购,中外企业之间的相互控制与渗透,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试图从企业利益角度对兼并热潮做出解释,并分析企业在做出兼并决策前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常亮, 唐永林[9]2008年在《基于灰朦胧集的企业战略兼并决策过程分析》文中认为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朦胧集的概念,通过定义认知模式和构造模式,在分析战略兼并决策过程4-IN性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分析了战略兼并方案的形成过程,指出其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灰朦胧集的顺序演化过程,为灰色系统理论在企业战略兼并决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鼎新[10]1999年在《企业兼并是资产重组更是文化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兼并合并可使两个或更多资源规模、技术、生产经营方式等不同的企业,产生新的协同作用,实现在更大规模上的动作,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兼并决策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较少地考虑到人和文化因素。事实上,两个具有不同文化战略的企业,在...

参考文献:

[1]. 建立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的设想[J]. 王凯, 董歧山. 中国软科学. 2000

[2]. 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谭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01

[3]. 主并企业股权结构、市场竞争态势与兼并决策[J]. 徐斌, 俞静, 范兆臻. 会计研究. 2015

[4]. 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D]. 沈征.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5]. 政府、经营者、职工叁方参与下的国有企业兼并决策分析[J]. 邓志旺. 特区经济. 2007

[6]. 企业兼并目标的价值分析[J]. 赵钎, 宋冀东. 价值工程. 2001

[7]. 企业兼并理论模型研究[D]. 张福利. 东南大学. 2005

[8]. 企业兼并动因分析[J]. 易华, 王蕾. 商业文化. 2010

[9]. 基于灰朦胧集的企业战略兼并决策过程分析[J]. 常亮, 唐永林. 情报探索. 2008

[10]. 企业兼并是资产重组更是文化融合[J]. 杨鼎新. 甘肃科技. 1999

标签:;  ;  ;  

企业兼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