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_孙中山论文

从“工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_孙中山论文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实业论文,计划论文,孙中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立志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建立一个至善完美的社会。他提出了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近代工业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在《实业计划》中描绘了一幅具有现代化工业水平、国民经济繁荣的中国腾飞的理现蓝图,这一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特别是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孙中山现代化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在《实业计划国),他就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宏图做了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为中心,使中国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规划。《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内容大致有(1)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象纽约港那样的大海港 ,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2)修建十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边疆联接起米。(3)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4)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5)用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耕地,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并且大规模地移民,开垦边疆。(6)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开办各种轻工业等等。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可以说是一个万端齐发的建设方案。但是,万端齐发并不是把各种生产部门等量齐观,他在研究既要全面进行,又要善于抓住重点的思想,“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实业之制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全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由发展也,”〔1〕这里孙中山把交通运输业放在首位,而在交通运输业中又以铁路为首。他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少定之。”〔2〕他视“铁道为命脉“,关系着中国生死存亡问题,中国要想立足于世界,唯有速修铁路,作为立国富强之基础。

在发展农业方面,孙中山认力:“国以民为中,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胡以立国”,主张“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3〕为此他提出了以发展农业为中心,全面安排农、牧、林业,搞好农机生产,移民垦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促进全国农业的现代化。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他强调要首先解放农民。要“对农业的权利,有一种鼓励,有一种保降,让农民自己可以多得收成。”〔4〕并提出“要在政治法律上制定种种规定,来保护农民的政策。“〔5〕他还制定了农业增产的具体措施。孙中山把农业机械化放在了首位,把农业机械看作是农业增产的根本途径。孙中山提出保护农民的政策以及保护农业增产的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值我们今天借鉴的。

他还强调要注意发展采矿、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大力发展中国的基础工业。他把采矿、钢铁和机器制造看作“工业之根”,“物资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认为“如无矿业,则机器无从成立,如无机器,则近代工业之足以转移人类经济状况者,亦无从发达”。要发展机器,国家必须首先用大力发展采矿业,他认为:“今日为钢铁世界”,“且钢铁者,为一切实业之体质也”。“凡观一国实业发达与否,观其钢铁生产多少可知也”。〔6〕此外,,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要重视发展轻工业,使粮、油、棉、纺织、日用吕、印刷、蚕、丝、茶等加工制造,既满足国内民需,又能有所出口,增加收入。孙中山主张同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为了同外国竟争,换回利权。

总的看来,《实业计划》从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满足人民需要考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设想、方案,在当时是鼓舞人心的,并且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然而《实业计划》在当时是无法实施的,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民族工商业。革命党人没能牢牢掌握政权,同时缺少最低限度的干部与技术干部,资金又严重匮乏。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列强争夺,引起连年的军阀混战,政局动乱,暴敛无穷,社会财富为帝国主义、军阀、政客、地主、高利贷者、投机商人所攫夺。民族资本仅限在面粉、纺织等工业的微弱发展。在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力量等方面,民族资本都筹措无门。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也只好望洋兴叹,周详的计划,几经努力,无有着落。

《实业计划》就其性质来说是一个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蓝图。孙中山关于国家现代化的思想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于辛亥革命后在经济上大显身手的势头。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发展民族工商业,加之资产阶级革命主派没能牢牢地掌握住已取得的政权,而计划本身又带有很大的空想成分,因此这一计划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孙中山把发展大工业与避免资本主义联系起来,认为发展国家实业,就是“制造国家资本”,就可以节制私人资本,实行“集产社会主义”。实际上,这种发屉国家实业计划,并不能避免资本主义,当然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只是在形式上限制一下私人资本,实行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尽管如此,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策一个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方案。在民国初年那种军阀混战、资产阶级刚刚建立政权的条件下,能提出这样详实的经济建设计划是非常可贵的,它不但可以鼓舞人心,而且也变成了引发革命的强大功力之一。因此,它的历史进步性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综现孙中山现代化建国思想的全部内容,使我们看到他不愧是一个伟大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一个爱国主义战士。他把“振兴实业”、”发达资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变贫弱的中国为富强的中国作为政治理想和革命目标。虽然由于历史条件所限,这些思想在实际中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但还鼓励和激发许多革命党人、爱国人士、国外侨胞,积极拥护赞助革命,坚持进行革命斗争,这对民主革命是个极大的推动。他把”振兴实业”、“发展国民经济”提到”救亡之急务”的高度亲自制定建设规划,而又身体力行投身于经济工作。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主要是向西方各国和日本学习,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这些,对于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眼界,提高发展实业的信心,具有极大的意义,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中,现代化的问题终究是要提到日程上来的,就这一点来讲,尽管孙中山现代化建国思想在当时无法实现,可就长远的意义来说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今天的中国,同孙中山所处的中国相比,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比,然而,由于一百多年来旧中国长期经济落后,使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虽然比旧中国有了飞速发展,但还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各先进国家。因此,孙中山关于现代化建国思想许多合理内核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孙中山的现代化建国思想仍会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中国地大物博,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具有聪明才智、勤劳勇敢的人民,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照妙照搬,盲目引进,要恨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向西方学习中国没有的东西——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向外国学习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能做外国的附庸等等。

总的说来,孙中山建设现代化国家与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思想,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范畴。即使如此,在当时中国社会条件下,主流是好的、先进的。它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趋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正如毛深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半封建半殖地的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多了,而是少了,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中国仍然需要资本主义有一个适当的发展。历史发展的事实:也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

〔1〕《总围全集》第二集;第151页。

〔2〕《总理全书,杂著》须227页。

〔3〕《孙中山选用》上卷双9页。

〔4〕〔5〕〔6〕《孙中山选集)下卷第805页、第9负、802页。

标签:;  ;  ;  

从“工业计划”看孙中山的现代化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_孙中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